阿扎胞苷治疗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22-08-30张秀娟
张秀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高强度化疗、去甲基化治疗和支持治疗等[1,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多为老年人,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时往往因为不耐受、预后效果差等因素导致中高危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临床更多选择化疗方案予以治疗[3,4]。目前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主要选择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进行化疗治疗,而阿扎胞苷作为新型的去甲基化药物,在国内上市交较晚,在目前的临床应用中并不广泛[5]。但是不同药物的效果与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基于以上表述,本次研究对比了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之间的异同处,以分析阿扎胞苷治疗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效果与安全性,以便能够为临床用药的选择提供相关的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2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2 例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6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5∶11,平均年龄(68.5±6.2)岁;实验组男女比例为14∶12,平均年龄(69.3±6.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标准;②未接受过阿扎胞苷治疗;③均知情研究内容后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肝、肾功能不足;③精神、认知障碍。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感染、输注血小板、红细胞相关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用地西他滨(江苏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67,规格:25 mg/瓶)进行治疗。使用方法:1 次/d,按照15 mg/m2泵注治疗,需溶入250 ml 生理盐水,每次泵注时间应≥3 h,治疗5 d。实验组采用阿扎胞苷(江苏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278,规格:100 mg/瓶)进行皮下注射给药治疗,1 次/d,按照75 mg/m2注射,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TET2、血常规指标、VEGF 水平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TET2 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在酶标仪上读取A405 吸光度值。血常规:通过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检测,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骨髓有核细胞。治疗效果判定标准:骨髓检查后原始细胞比例≤5%,体征完全消失,即为完全缓解;骨髓检查后原始细胞比例>5%且较治疗前降低>50%,即为部分缓解;若未达到以上标准,即为未缓解。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不良反应: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发热及感染、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TET2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TET2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TET2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TET2 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TET2 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骨髓有核细胞、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红蛋白、骨髓有核细胞、血小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VEGF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VEGF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VEGF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VEGF 水平比较(,pg/m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总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白血病发生前血细胞生成的髓样细胞系形态异常,是一种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出现骨髓细胞分化、发育不良、造血功能衰竭的情况,具有较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风险,会导致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粒细胞异常增生,因此患者会出现发热、感染、贫血、出血等症状[6-8]。目前该疾病多集中在老年群体中,虽然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去甲基化治疗、支持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但是通过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一治疗方案,部分存在禁忌证和高龄患者不能够充分耐受细胞毒性药物的强诱导化疗,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因此对于大多不适宜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患者,应该选择更为有效、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案,以便改变疾病的自然流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地西他滨与阿扎胞苷是近几年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应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治疗的去甲基化药物,二者均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明确效果[9-12]。
地西他滨是临床中常用的降甲基化药物,它能够使人体细胞内DNA 总体甲基化程度得到降低,也能够改变基因表达。但是在进行治疗时,若药物剂量较高,会对患者细胞产生毒副作用,进而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阿扎胞苷为胞苷的5-氮杂类似物,通过整合DNA 而发挥抗异常造血细胞的效应,而且阿扎胞苷不仅可以作用于DNA,也能够同时作用于RNA[13-16]。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TET2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红蛋白、骨髓有核细胞、血小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VEGF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缓解率为84.62%,与对照组的76.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低于对照组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阿扎胞苷可以调控TET2 水平和血常规指标[17]。阿扎胞苷对G1期细胞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能够在抑制特异性细胞毒性后产生DNA 损伤应答反应,进而可以调控DNA 甲基化,正常细胞的生长分化功能也得到显著恢复。地西他滨可以抑制血液肿瘤细胞,但核苷类药物的稳定性较差,随着药物本身的降解作用,S 期发挥作用后,地西他滨的药效会逐渐消失[18]。从乌云等[19]的研究报道中了解到,阿扎胞苷可以作用于肿瘤细胞形成周期的各环节,通过各环节协同作用共同抑制肿瘤细胞,具有与地西他滨相似的临床疗效,对于经过8 个疗程治疗的患者具有更明显的缓解效果,表现出阿扎胞苷的高度可行性。可见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作为去甲基化药物都具有肯定的疗效,但是针对老年患者及中高危患者时应优先考虑使用阿扎胞苷,能够有效增加患者治疗的生存受益。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出现了3 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及感染、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经积极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得到改善。姚伟等[20]的报告中也提出阿扎胞苷的安全性较地西他滨的方案高。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阿扎胞苷进行治疗时,由于是应用皮下注射给药的方式,患者注射部位会存在疼痛、硬结、红斑等表现以及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因此还需要全程监测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加强抗感染治疗,了解患者病情发展,以便减少药物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不良损伤[12]。
综上所述,治疗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时,应用阿扎胞苷能够使患者TET2 异常表达情况和血常规水平得以改善,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优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