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马尾绣妇女服饰纹样审美及情感特征研究
2022-08-30苏雨,张超
苏 雨,张 超
(贵州大学 美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三都水族马尾绣在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被誉有“刺绣中的活化石”之称。水族妇女通过对生活的细微观察,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的象征手法,将特有的图案以刺绣的形式在服饰上表达出来,图案造型简洁夸张,重写意、变形甚至抽象,具有极高的艺术开发价值。以往关于水族妇女服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艺技法、色彩特征等,而对于服饰纹样的审美特征及情感特征等研究尚少。在实地考察与调研的基础上,首先对水族马尾绣服饰纹样的艺术特点、题材类型等进行整理归纳,并分析其审美特征及情感特征,以此推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活态化传承,为水族马尾绣创新性发展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保障。
一、水族马尾绣妇女服饰纹样
1.水族马尾绣妇女服饰纹样的艺术特点
水族马尾绣纹样是水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具备独特的艺术美感。水族马尾绣妇女服饰图案题材多样,其纹样形态也多种多样,不追求图案单一的逼真写实,而是更多求其意态特征的整体把控,神似而形不似[1],将生活中感知到的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提取,生动地绣在单色的布面上,蕴含着水族人民浓重的生活气息和个人情感,是水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水族妇女服饰的马尾绣纹样不仅有大自然的星辰日月、花草树木,还绘有蕴藏神秘意味的飞鸟祥云、图腾崇拜,彰显了水族妇女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反映水族人民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2]。
2.水族马尾绣妇女服饰纹样的题材类型
水族马尾绣妇女服饰图案的题材类型丰富,世间万物、少数民族的个人情感,以及日常生活经验都被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融入服饰中,马尾绣图案质朴、典雅、抽象,代表着人们对大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和敬畏,因而图案素材大多来源于与水族人民生活相关的事物[3],并且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辨识度。根据应用类型主要分为植物纹、动物纹、人文景观纹三个类别。动物纹有凤凰纹、蝴蝶纹、蜘蛛纹、蝙蝠纹、鱼纹、鸟纹等;植物纹包括生命树纹、花卉纹、葫芦纹、南瓜纹、石榴纹等;人文景观纹包括水书纹、闪电雷纹、云纹等。
二、水族马尾绣妇女服饰纹样的审美特征
带有马尾绣图案纹样的水族妇女服饰具有强烈的装饰性,马尾绣刺绣工艺也是水族妇女世代相传的独特技艺,在水族妇女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绚丽的色彩搭配丝丝马尾呈现出精美绝伦的艺术效果,体现了水族妇女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和审美意趣。
1.构图特征
水族马尾绣妇女服饰纹样的构图样式多变,主要表现为单一纹样形式、连续纹样形式和组合纹样形式。各式纹样搭配组合得当,饱满且丰富,主题架构明晰了然,内中纹样精致繁复。
水族马尾绣妇女服饰纹样具有一种典型特质,即单个图案、二方连续等的连续图案纹样,以及不同组合图案等同时兼具形式美感。但在大面积运用马尾绣纹样的服饰上,更多的是以组合的方式进行表现,例如对称、反复、重叠、对比等,不是只用单个纹样,而是更多地体现单个物体在组合形式下的构图形式美感。
马尾绣服饰纹样的构图位置以对称、均衡为主,对称的构图样式能够使艺术作品的组织性更加严密,达到最理想的观赏效果。通过调研发现,在水族妇女服饰上的马尾绣纹样,无论是背带、衣袖等部位,都十分注重图形的对称把握,还可以找到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图案整体均衡统一,局部细节灵活变化,不仅表现出动静结合的形式美感,还烘托出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
2.造型特征
水族妇女们通过世代相传,不仅对刺绣技艺特别讲究,还要求图案造型在整体视觉相统一的基础上,力求造型多样、变换自由,使得马尾绣服饰真正具有美好寓意的内容和较为完美的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4]。
“水族传统马尾绣区别于细腻写实的四大名绣,图案纹样造型夸张简洁,重写意、变形甚至抽象。”水族马尾绣妇女服饰纹样以意写神,源于生活,超越本身,运用夸张大胆的创作手法,将主体纹样某些特征突出,不丢失原本的意象表达,体现出其中鲜明的特色,更加注重形神之感。整体造型夸张、概括纯朴,灵活多变、不追求单一的逼真写实,而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图案提取、符号概括,更加具有装饰意味。
平面化的造型手法是水族妇女在进行纹样创作的一大艺术特点,在衣物上进行刺绣,线条流畅自然,疏密相间。在水族马尾绣妇女服饰中,少见三维立体形式的表达,基本是平面化表现为主,在造型的变化上多是强化图案形状,例如鱼纹、鸟纹,保留头部的基础形状,把身体部分放大,夸大线条的流动感。而在凤凰纹样的处理中,凤冠占据头部的大部分面积,减少纵深空间的概念,给予观赏者独特的美感和巨大的想象空间。
水族马尾绣妇女服饰的纹样线条,无论是动物纹样还是植物纹样,基本都采取优美的曲线线条进行绘制,花枝叶蔓、飞鸟虫鱼以及人文景观纹样的线条轮廓均是曲线,线条与线条之间灵活多变、疏密相间,保持了连续性,又不失变化和特点,灵动活泼、张弛有度、变化多端。
3.色彩特征
在我国少数民族服饰色彩的运用层面,往往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在特定时期的民俗文化、民族心理、民族情感以及民族审美等精神文化特点。
水族马尾绣妇女服饰所用的线,对于色彩的选择没有特殊限制,含蓄而恭谦的水族妇女采用的服饰图案色彩主要是清新淡雅的朴素用色,主基调采用蓝、紫、黑、白等冷色调风格,而在衣服的西袖口、领口处采用红、黄、橙等暖色调的花纹进行点缀。水族妇女的绣花鞋一般采用较为艳丽的颜色,也是水族妇女服饰中的一大特色。服饰整体节奏协调,局部又显得俏皮靓丽,层次分明,在视觉上带来焕然一新的效果[5]。
水族妇女服饰纹样色彩的总体特点是精致典雅,用色不俗,较为主观化,注重色彩的搭配运用,常采用的配色是以紫色、蓝色、黑色、绿色等为底色,再搭配红色、黄色、橙色等作为点缀,见图1。底色与纹样的颜色搭配交相呼应,素雅中透着艳丽,给人大气端庄、安静祥和的观感,含蓄地表现了水族妇女善良淳朴的优秀品质。
图1 水族马尾绣妇女上衣
4.装饰布局特征
水族妇女服饰主要由上衣、围腰、背带、绣鞋等组成,加之马尾绣的点缀,形成精致的艺术品。马尾绣纹样在水族妇女服饰上的装饰布局结构主要以三种形式呈现,即单独纹样、连续纹样和综合纹样[6]。
单独纹样多以独立性图案进行呈现,其使用频率较少,如背扇中部、坎肩上,使用单个或平行排列的祥云、鸟纹、蝴蝶纹等纹样,总体呈对称样式。
连续纹样是某一图案进行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多次重复使用所成型的图案,例如上衣的衣袖、领口,围腰的衣身两侧,裤子的前后片裤口,背扇尾部分中心图案的两侧和下侧,以连续性的卷草纹、花纹等图案进行排列组合,在背扇、围腰的四周布条上还装饰有连续性的“回字纹”,见图2。
图2 水族妇女服饰上衣袖口
综合纹样是在水族马尾绣服饰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纹样呈现形式,面积较大,由多个元素组成,内容饱满和谐。在水族妇女的上衣中,多处使用综合纹样进行点缀装饰,在衣物下摆使用树纹和云纹、树纹和波浪、南瓜花和鱼纹、太阳纹和花草纹的组合形式进行呈现,在上衣的门襟、领圈等处多采用鸟纹和鱼纹、葫芦纹和石榴纹的组合形式,见图3。
图3 水族妇女服饰上衣下摆
在水族妇女日常使用的围腰中,马尾绣纹样图案相对丰富,排布更加紧密,形式变化多元。在围腰的胸前部分,多采用寿字纹、花草纹、回形纹的组合形式,中间是较大的寿字纹,花草纹和回形纹均匀围绕在四周,处于正中部位,更加突出对称美感。在围腰的下摆部分,多采用龙纹、鱼纹、蝴蝶纹的组合形式,以长条状布局,有疏有密,所形成的图案纹样基本与衣服外轮廓线平行。背带是水族妇女最具代表性的服饰,其制作精美,纹样丰富,也是组合纹样运用最广泛的。在马尾绣背扇心的部位,是由多个小纹样组成的大面积综合纹样进行填充,中心部位通常绘制蝴蝶纹样,呈现圆形,在四周部分用蝙蝠纹、龙纹、鱼纹、鸟纹、卷草纹、回形纹等进行装饰,见图4。而在背扇尾中,基本采用以太阳纹为主的图案,在四周辅助葫芦纹、石榴纹、铜鼓纹等装饰,在用以连接绣片的长布条上,采用回形纹、十字纹等装饰,见图5。
图4 水族马尾绣背扇心
图5 水族马尾绣背扇尾
三、水族马尾绣妇女服饰纹样的情感特征
水族妇女们对世间万物客观特征的抽象理解予以“具象化”表达,通过刺绣展现在服饰上,她们将无法用文字与言语表现出来的视觉形象与情感特征,追求爱情甜蜜、家庭幸福、生活美好是每一个民族民俗文化与精神文化等构建的永恒主题[7]。水族马尾绣妇女服饰纹样深入人心,不仅仅是因为其造型纹样独特,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更是因为纹样背后蕴含着故事传说和情感寄寓。
1.对家族平安吉祥、儿孙满堂的渴望之情
如表1所示,鱼纹是水族马尾绣服饰中常用的图案,在水族古歌中这样唱道:“在老家,吃鱼干,怀念故乡。”水族妇女对“鱼”非常崇敬,鱼有着旺盛的生殖繁衍能力,因此在水族人心中,“鱼”是生命的象征。鱼纹的使用不仅体现了水族妇女对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美好愿望,还体现了浓厚的祖先崇拜,水族妇女尊崇“鱼”是水族祖先的缩影,保佑族人平安、幸福。
表1 关于渴望家族平安吉祥、儿孙满堂的马尾绣纹样
葫芦纹图案是水族妇女服饰中的典型代表,水族妇女对葫芦图案的偏爱源于神话传说。据说,天地初始之时,洪水泛滥成灾,有兄妹两人为了躲避洪水而栖息于一只葫芦内部,这只葫芦保护着兄妹两人,直到大水退去,两人也因此保住了性命。因此,葫芦在水族妇女心中象征生命和希望。水族妇女运用马尾绣的形式将葫芦纹绣在日常服饰中,寓意水族妇女对婴孩平安诞生、健康成长的期望。
树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在水族妇女心中,树木是旺盛生命力和强大繁殖能力的象征。因此,将树纹图案运用在服饰上,代表着水族妇女渴望家庭兴旺昌盛、福寿绵长的美好愿景。
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石榴果粒有着“千房同膜,千子如一”的美意,表达具有较强的生殖能力。石榴纹是水族妇女向往多子多福的外显化表现,代表水族妇女渴望儿孙满堂的美好祈愿。
南瓜纹的使用和水族端节由来的传说有着密切关系,相传民间几位兄弟去看望老祖公,老祖公跑到屋顶上摘南瓜,招呼弟兄庆祝丰收,但是却不慎掉落,离开人间。水族人民为了感谢老祖公,便把这一天定为“端节”,以此纪念祖先,而且南瓜纹图案的使用寄托着水族人民对祖先的追思与祭奠,表达对家族平安吉祥的渴望之情。
2.对孩童健康成长、功成名就的期盼之情
如表2所示,龙纹是图案元素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权贵、尊荣、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是成功的代表,因此,水族妇女开始在服饰上绘制龙纹装饰。通过水族妇女无意识的创作改编形成了水族特有的龙纹样式[8],代表着水族妇女对富贵祥和、兴旺发达的生活憧憬。
表2 关于期盼孩童健康成长、功成名就的马尾绣纹样
铜钱纹样在水族妇女服饰中出现频率较高,几乎每一件妇女服饰、背带以及部分绣花鞋等都能看到铜钱纹样。在水族妇女看来,它是驱邪镇宅、纳祥迎福的象征。在服饰上绘制铜钱纹样,不仅是对水族钱币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是水族妇女对经济富裕、财富渴望的情感体现。
蝙蝠纹、凤凰纹、蜘蛛纹都是水族马尾绣绣品上经常出现的图案。蝙蝠的“蝠”与“福”同音,水族妇女把蝙蝠看作福气满满、家庭幸福的代表。此外,蝙蝠的生命力旺盛,有着较强的觅食能力,水族妇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蝙蝠一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因此蜘蛛图案在水族妇女眼中有着幸福美满、福禄双全的美意。凤凰一直在水族妇女心中就被看作驱邪降妖的象征,在水族民间传播着关于凤凰的传说。相传凤凰在当年救下一位水族姑娘,姑娘为了感谢救命之恩,把凤凰绣在围腰上,并流传至今,象征着水族妇女对趋吉避凶、平安顺遂的美好期盼。蜘蛛在水族人民看来是勤劳勇敢的象征,蜘蛛织网、布网、捕捉食物等行为敏捷聪慧,是强大生存能力的体现。水族妇女希望自己的子孙都能像蜘蛛那样,为了美好的生活勤劳奋进,做事情能够持之以恒。
文字纹样也是马尾绣图案绘制中常出现的素材,包括水族人民自己的水书文字以及由汉字演变过来的各种象形文字。水书文字大多是抽象的、形态各异的,体现出极强的艺术美感,水族妇女将水书文字绘制在服饰上,代表着吉祥美好、趋吉避凶的寓意,也体现出水族妇女对本土文化的尊重与敬佩,传递着水族文化健康的传承发展和孩童学业顺利、功成名就的思想情感。寿字纹是由汉字中的“寿”演变而来,聪慧的水族妇女创造了具有水族特色的图案样式,表明了母亲渴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福寿绵长的美好寓意。
3.对生活幸福美满、五谷丰登的憧憬之情
如表3所示,蝴蝶纹样是水族马尾绣妇女服饰出现频率较高的图案元素,蝴蝶图案的由来是源于一个传说:在古代,天上一共有九个太阳,导致水资源十分稀缺,水族人便踏上寻找水源的道路,一位背着孩子的妇女由于极度缺水加上阳光炙烤,已经奄奄一息,这时有一只巨大的蝴蝶张开翅膀为妇女和孩子挡住了炙热的阳光,有了蝴蝶的遮挡,这对母子才渐渐苏醒过来。水族妇女以为是“蝴蝶”给予水族人民新的生命,便将其绘制在服饰上,祈望蝴蝶保佑自己和孩子平安吉祥,具有平安顺遂、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
表3 关于憧憬生活幸福美满、五谷丰登的马尾绣纹样
太阳纹是承载着水族先民关于原始崇拜的载体。水族妇女认为,将太阳纹绘制在服饰上,能够获得神明的保佑眷顾,祈求上天能庇护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成长。这是水族妇女对于自然崇拜的真实写照,更是蕴含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雷和闪电作为自然界中较为特殊的自然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雷电交加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声响及刺眼的光亮使水族妇女对此产生恐惧。但随之而来的,充沛的雨水也使得庄稼得到有效的灌溉,保障了水族日常生活需求,因此,水族妇女对雷电具有复杂矛盾的自然崇拜观。“雷”在水语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头领”的寓意,体现了对雷的敬畏之情。在服饰制作过程中,水族妇女将雷电纹样元素绣于其中,表达了祈求得到雷电的庇护而使得水族地区雨水充沛、万物生长的美好愿景。
铜鼓在水族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水族人民将铜鼓看作传世珍物,爱护有加,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铜鼓纹作为水族古老的民族图案,在水族的节庆活动中,如端节、丧葬仪式等都会有敲铜鼓的仪式,认为铜鼓能够降龙伏虎、降妖除魔,水族妇女将铜鼓纹绘制在服饰上,展现了水族人民对这一重要图腾的崇拜,也象征着水族妇女希望铜鼓能够保护家宅平安,保佑生活幸福安康的思想情感。
四、结语
水族马尾绣妇女纹样是水族妇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对大自然万事万物的观摩和融会,通过艺术与情感的碰撞,创造出历史悠久、造型精美、形式丰富的马尾绣纹样,它不仅是标记水族文化的图形符号,更体现了水族文化与水族妇女的紧密相连,透过水族妇女服饰马尾绣图案的形式美,传递出水族妇女独特的审美意趣和情感特征。在对水族妇女服饰纹样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水族妇女服饰纹样的艺术特点与题材分类,映射出水族妇女独特的审美特征,体现了水族妇女马尾绣服饰独特的审美价值。它不仅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其本身也承载着水族妇女的心灵意愿和思想感情,蕴藏着水族妇女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引起人们对保护与传承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思考,为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化传承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