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红色影视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探索与创新

2022-08-30郭宇楠姜晓斌

传媒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译制影视受众

文/郭宇楠 姜晓斌

中国红色影视作品是新时代反映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精神文化载体,肩负着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一大批红色影视作品成功“出圈”,打破了主旋律题材的收视圈层和传播壁垒,在收获国内一大批青年受众的同时,在国际上也获得了众多好评。与文字和语言相比,影像符号具有更加鲜明的传播优势。在国际传播中,需紧抓红色影视作品的内容质量,创新传播途径和方式,用红色影视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助力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向世界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红色文化的时代强音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注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好的影视作品必须有好的故事作为脚本,红色影视作品也是如此。近年来,我国推出不少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这些影视作品在重现历史的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住了讲好故事的原则,在作品选题、体系建构、叙事方式和叙事角度方面取得了创新和突破,在国内外广为传播,备受好评(见表1)。

表1 近年来中国优秀红色影视作品海外传播情况

做好红色影视文化的国际化传播,选题是影片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一般来讲,选取那些世界各国人民广泛关注的共同话题,寻求价值认同更容易吸引更多受众的目光。以《战狼2》为例,该影片的创作主题是地区热点冲突中人们广泛关注的国家撤侨的问题,影片既展现了中国军人在撤侨行动中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又彰显了我国在撤侨时充分发挥人道主义救援精神,对其他友好国家难民伸出援助之手的大国形象。

《战狼2》不仅在国内的票房取得了成功,更在国外圈粉无数。根据国外专业电影评分网站IMDb显示,《战狼2》的评分为7.4分,与之评分相同的作品不乏《泰坦尼克号》这样经典的作品。国外网友在惊叹于中国军人的气概之时,也感叹于中国日渐强大的国力和中国人民在战火侵袭时有祖国可以依靠的幸福感。除此之外,红色影视文化的国际传播还可以选取人们广泛关注的二战反法西斯主题进行创作,以相同的价值观和通俗的表现形式,赢得更多的海外市场,取得更好的国际传播效果。

经典红色题材影片一般多属于重大题材,主创团队力求在宏大的视角中展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红色记忆。在早期影片的创作过程中,创作团队往往通过宏大场面力求还原战争年代的真实场景。以《大决战》系列电影为例,其恢宏的战争场面和对史实的还原已经成为时代的经典。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红色影视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只有重视故事体系的构建,以真实的故事打动人,才能在传播源头上赢得受众的青睐。

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离不开个人的参与,以个人视角构建故事体系更容易在观众群体中获得共情。例如,《觉醒年代》将目光聚焦在历史中那些已经具象化的伟人,以普通人的视角走进他们的日常生活,再现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形象,通过对历史中个体人物命运的描写彰显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的历史。这种以个人的视角建构故事的方式不再拘泥于陈述历史的进程,做历史的旁白者,而是从历史人物个体出发,以小见大还原历史事实,充分体现了红色影视文化以受众为核心的传播理念。《觉醒年代》不仅在国内收获了一致好评,也在国际社会上备受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觉醒年代》是一部制作精良、接地气、好看耐看的历史大剧。

红色影视作品的叙事方式同样是影响受众观影体验和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如引起国内外观众广泛关注的《勇敢者的征程》,就是用全新的叙事方式和叙事角度讲述中国革命故事,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勇敢者的征程》由中方团队和国际团队合作拍摄,将时下荒野求生的热点元素和中国的革命征程相结合,立足于长征路上艰难的生存环境和特殊时期的作战背景,以嘉宾体验的方式再现了革命年代的历史场景,既展现了中外探险者展现出的野外生存技巧,也通过穿插情景再现式的叙事方式讲述故事,两者相互融合,成功打造了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红色之路探索体验纪录片。主创团队凭借这种全新的叙事方式,以故事性的表达代替传统信息传递式的交流,用具体生动的情景化演绎带给受众沉浸式的体验,成功打破了文化交流的壁垒,拉近了中国革命历史与全球观众的距离。节目通过腾讯视频和Discovery探索频道面向国内外观众播出,据五洲传播中心统计,有600多家海外知名媒体对节目的播出进行了报道,报道覆盖230多个国家和地区。节目以国际化的表达,实现了传播力、影响力的有效提升,证明了红色文化走出国门的可行性。

紧抓融媒风口,开拓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

优秀的影视文化作品,如果仅在国内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不足以彰显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红色影视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是在国际传播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影视文化作品展示我国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崭新的时代风貌。就目前来看,中国红色影视文化的传播途径还是相对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传播渠道中获得最佳的国际传播效果,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国际传播途径是中国影视文化交流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国际交流渠道。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红色影视作品对外交流是以政治宣传为目的,旨在介绍我国革命的成功经验,展现中华儿女不屈奋争的革命英雄气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众多友好国家进行双向交流,在各个国家举办“文化节”,向各国群众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影视作品。但是这一时期各国之间交换的影视资源相对有限,传播效果依然不佳。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优秀的导演和国产佳作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世界各大电影节和电视节都出现了中国导演及其作品,一部分优秀的中国红色影视作品也在电影节和电视节上斩获了优异成绩。《我的团长我的团》先后斩获第5届乌克兰“共同的胜利”国际影视节一等奖、第12届欧亚电视节“最佳创作大奖”。该抗日题材的作品展现的是中国军人顽强抗击日寇的革命精神,这种誓死守卫祖国山河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打动着外国友人,极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也使中国红色影视文化的国际传播获得了更多海外受众的认可和青睐,

深度整合院线、电视台和互联网的优质红色影视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投放和宣传,实现红色影视文化规模化交流,可以使国外受众更容易接触到高质量的红色影视作品。目前,我国影视作品的网络上传途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经版权人许可后用户直接上传到互联网的视频平台,受众依托该平台观看影片、分享观影体会。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影片的跨国交流,各国的观众不再受地域和版权条件的限制,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观看自己中意的影视作品。另一类途径则要依托互联网电视这一平台。用户以电视为网络端口,在电视端享受网络视频服务,用户观看的内容不再受到限制,只要平台内容足够丰富,电视观众可以在此平台上看到所有院线和互联网上的优质内容。红色影视作品可以分地域、分平台进行资源整合投放,为国外受众接触和观看优质红色影视作品创造机会。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以移动短视频为代表的传播形式,为红色影视作品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长久以来,外国观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处在萌芽状态,接触红色影视作品的机会少之又少,不利于红色影视文化的国际传播。因此,要牢牢抓住新媒体融合的大势,从多重渠道出发宣传红色影视文化。

短视频平台的出现为红色影视作品的传播提供了崭新的渠道。抖音国际版TikTok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已超10亿,其庞大的海外用户群体就是众多潜在的红色影视文化传播者。一些网友在TikTok上分享观看《觉醒年代》的感受,引起了众多爱国华人和国外观众的共鸣。此外,新媒体时代的广告宣传也是文化宣传的重要渠道,红色影视剧制作方可以加大在国外知名网站、客户端的广告投放力度,加深国外受众对中国红色影视文化的印象,激发他们对中国红色影视文化的热情,为做好中国红色影视文化的国际传播打下基础。

重视传播策略,提升红色影视传播力

影视传播力是指影视的覆盖和到达能力,是影视文化影响力生成的关键要素。以我国为例,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国的影视作品在我国受到众多追捧,拥有众多粉丝基础,这正是以上国家影视作品良好传播力的体现。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提升,亟须重视影视作品传播策略,增强红色影视文化传播力。

全面布局影视传播建设既可以为红色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也能为红色影视文化的国际交流传播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以全局性思维思考红色影视传播,需注重用好政策支持。如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金砖国家”等友好国家中推广红色影视文化,寻求相同的价值理念,联合摄制具有共情性质的红色影视作品。还要发挥好权威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助推红色影视作品的对外宣传。

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一定的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受众对于国外影片的内容和思想文化的理解方面同样也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和传播隔阂。因此,做好我国红色影视文化的国际传播要大力聚焦于传播的有效性,如影片的译制工作,要用最通俗易懂的译制,言简意赅地传递红色影视文化,实现有效传播。这就需要着力培养影视译制人才,设立相关专业,为红色影视作品的译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在译制过程中要深入了解不同传播地区的语言文化特点,聘请不同地区的语言学家和翻译学者对译制工作进行指导,力求以最真实、最准确的语言传递红色影视作品的内涵。例如,我国蒙古族和蒙古国有先天的语言优势,内蒙古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成为连接两国电影文化的重要纽带。红色影视题材的《开国大典》《建党伟业》等作品都由该译制中心译制,并在蒙古国进行展映,因为语言的共通性,蒙古国的受众能较好地感受中国红色影视文化的魅力,传播效果也更为显著。

尽管不同国家在经济发展、文化习俗、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但是邻近国家地区在文化传播方面也存在着共性,如欧美文化圈、拉美文化圈和亚洲儒家文化圈等。这些对应的文化圈的受众在接受外来文化时都会有相近性,我国要充分挖掘不同文化圈层的特点,有针对性行地制定红色影视文化传播策略。

由于和同属亚洲儒家文化圈的友邻国家有着近似的价值体系,因此可以先在周边国家进行红色影视文化的传播,在周边国家积累口碑和市场,逐步为红色影视文化冲出亚洲奠定基础。对于文化圈层相对较远的地区,如欧美文化圈和非洲文化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影视主题进行宣传交流。例如,在欧美地区为了淡化政治概念,将《建党伟业》(海外版)翻译为《一个最大政党的诞生》,力求增强传播效果;《战狼2》在背景发生地非洲大陆进行展映,也受到了非洲友人的热切欢迎。这种针对性地推广、差异化的传播策略,可以有效为红色影视文化的交流和宣传助力。

结语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影视作品这一载体,可以获得更有优势的传播条件。只有将红色影视作品中的中国故事演绎好,依靠切实可行的传播途径,凭借具体有效的传播方略,向国际友人诠释好与时俱进的红色影视文化,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译制影视受众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广西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60周年活动举行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影视
“文革”时期的“内参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