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2-08-30宋春生

传媒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

文/宋春生

中医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发生规律宏观、系统、整体的认知,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独特理论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事业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的传播范围已扩大至196个国家和地区,形成30个较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和56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医药纳入多个政府间人文交流合作机制,打造了一批中医药国际文化传播品牌。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有113个成员国认可针灸等中医药诊疗方式,29个成员国为中医药的规范使用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还有20个成员国将针灸等中医药诊疗纳入医疗保障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而制定。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的重要举措。2021年6月29日,《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印发,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传导功能,加大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推广力度。今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了中医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重点任务。

以疗效为本的传播策略

中医药在人类文明的地位以及对人类健康的贡献都十分显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医药,为世界生命科学提供原创智慧,为防治传染病、治疗难治病、复杂病、罕见病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全程参与救治新冠患者,在落实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方针——“动态清零”,降低重症率、病亡率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政府积极组织、支持保障中医药参与全球疫情防控,促成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评估会报告指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是安全和有效的,并建议各成员国进行借鉴和推广。随着中药汤剂、八段锦、耳穴压豆、穴位敷贴等中医组合疗法在医疗机构的推广,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文化也迎来了新热度。当前,要重视中医药可及性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应用价值,要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构筑抗击疫情的第二道防线。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率先走入国际,目前已经在19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统医学。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贯彻“以针带医、以针带药、以针载文”的理念,与世界卫生组织、上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密切合作;在多个国家举办文化展览、义诊等活动;相关研究也登上了国际顶级期刊。通过国际交流,不仅促进针灸发展,也大力推动整个中医药文化、东方哲学走向世界。《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20~2021)》显示,中医药文化逐步成为改变国际医药学领域竞争范式的重要力量;确立中医的“大爱导向”,提升中医药文化亲和力;讲全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促进跨文明对话合作。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为健康中国建设,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学术为体的传播内容

系统整理、翻译、出版、再版重要中医药文化典籍外文版,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在对外出版方面,外文出版社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用多种文字出版了300多种传统中医药典籍、中医医学、中医养生保健、中医药汉外词典等方面图书,在让世界认识中医药、感知中医药文化魅力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丛书由张伯礼院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担任总主编。编写人员来自海内外顶级中医药院校和机构,均为具有丰富教材编写经验和国际化教学经验的一线、一流顶级专家、学者,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7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及研究院(所),合计283人,其中境内34个机构226人,境外40个机构57人。这套教材的出版和全球发行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对中医药“走出去”和中国出版“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医药经典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著作传播早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但从世界发达国家大型图书馆馆藏中医药文献数量、中医药科研人员学术评价、中医药图书读者评论三个维度来评价中医药典籍,会发现中医药典籍的外文译本普遍认可程度不高。中医药术语翻译标准化问题突出,已经引起了中国政府、世界卫生组织的关切。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医理认知、应用形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使中医药标准化的推进工作极其艰难。中医药学术期刊外文版对于提升带动国内中医药学术期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药物学》(Pharmaceutics)、《亚洲药物科学杂志》(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药学学报》(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针灸医学》(Acupuncture in Medicine)等。由于中医药学术期刊存在数量较少、结构不均、语种单一、影响因子不高等问题,中医药国际学术话语权仍需进一步加强。

以科技为翼的传播效能

发挥中医药多语种翻译融合优势、品牌内容资源优势,综合运用新媒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介质、新技术,对中医药外文版传统出版进行资源整合和新技术赋能,推动中医药文化多元化的国际传播。伴随互联网、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升级迭代,新媒体技术逐渐成为国际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中医药文化传播利用更多新媒体技术,打造多元化的传播格局。包括通过各种网站和社交平台,开展实时互动性交流;制作短视频、动漫、纪录片、电影等,以图像弥补因文化背景、语言差异带来的交流阻碍,进行多模式阐释;推出远程医疗、科研互动等,让更多人直观生动地感受中医药在健康养生、疾病防治领域的丰富经验与价值。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联合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赵中振团队等单位策划出品的大型中医药人文纪录片《本草无疆》已拍摄制作完成,即将登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纪录片记述了近百年来中医药华人在全球传播发展中医药的艰辛过程和美好前景,得到审片专家一致好评和高度赞誉,认为其对宣传、推广、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与发展做了一次十分成功的尝试,是当下不可多得的一部中医药国际化纪实宣传片。

在北京冬奥会上,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倾力打造的“‘10秒’中医药体验馆”包括八卦多面屏、望而知之屏、中医药高光时刻、经络可视化滑轨屏、“天人合一”体验屏、药食同源墙、“10秒”心愿墙和“10秒快问快答”等多个展区,融合现代科技与国潮艺术,为运动员打造了沉浸式的中医药文化体验场所,吸引了各代表团运动员驻足体验,成为一个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窗口。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场国际活动中宣介中医药,中医药作为民心相通的“健康使者”,已在“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心中生根开花。为传播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医药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现实作用,深入探索中医药文化新的表达方式与传播路径,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健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中医药国际化提速
药都安国转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