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探讨
2022-08-29马福军
马福军
胆囊结石属于外科多发病,在年龄40 岁以上的人群中比较常见,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胆总管结石主要是因胆囊结石引发的继发性结石疾病,近几年来该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1]。目前,临床上治疗GCBDS 的首选方法为腹腔镜微创手术,其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等特点,也是当前医学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治疗GCBDS 的过程中经常采用内镜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2]。为此,本次研究针对这种手术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详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2021 年2 月在本院治疗的90 例GCBDS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例。对照组中男21 例,女24 例;年龄33~65 岁,平均年龄(52.3±7.4)岁。观察组中男19 例,女26 例;年龄31~63 岁,平均年龄(51.3±7.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注:两组对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传统开腹切开胆总管取石术和胆囊切除术,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右上腹经腹直肌作一切口,查看胆囊情况和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情况,将胆囊三角分离,切开胆总管后用石钳将胆总管结石取出,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胆总管后,观察胆道,确定无结石后,置入T 型引流管,再实施胆囊切除术[3]。
1.2.2 观察组 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内镜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进行局部麻醉,对胆管进行造影检查,明确结石大小和具体位置后,在内镜辅助下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再用生理盐水冲洗胆总管,确定没有结石后,等待1 周,患者病情稳定后,取头高足低体位,再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利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4 个维度,各维度分数均为25 分,分数越高则说明生活质量越好[5]。并发症主要包括结石复发、胆漏、切口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近几年来,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导致结石的发病率逐年提升,据临床统计结果发现,GCBDS 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着一定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传统开腹切开胆总管取石术和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虽然能够有效治疗该疾病,但是手术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缺点,如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出血量大等,术后容易诱发各类并发症[6-8]。伴随着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GCBDS 手术中也得到了良好应用,通过内镜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9-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充分证明了腹腔镜微创技术(内镜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GCBDS 能够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