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客家藤茶的文献考证及显微鉴别
2022-08-27熊兰珍林露萍黄泽豪
熊兰珍,林露萍,徐 伟,黄泽豪*
(1.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 350122;2.赛诺菲(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福建三明 365400;3.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茶一般是指山茶科植物的叶片加工而成,但也有来自其他科属的植物,藤茶就是其中之一[1]。藤茶的基源植物呈藤蔓状,是按照独有加工方法而制成的茶或茶饼。福建省藤茶主要流行于闽西北客家人聚居的地区,故有客家藤茶之称。藤茶是福建客家地区常用的夏季饮品,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抗炎、解暑等,被收载于《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2]。因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皆有应用,如瑶族、土家族、云南拉祜族、侗族等[3-5],导致其基源植物较为混乱。近年来文献报道了其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调血脂、降血糖、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更是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与研究[6-7],但在福建客家地区自然分布有显齿蛇葡萄和广东蛇葡萄[8],在药材检验及质量控制中容易造成混淆,特别经过发酵的药材或者破碎的药材粉末在性状上难以鉴别。本文通过文献考证理清福建客家藤茶的植物基源,并通过显微生药学实验,对其原植物显齿蛇葡萄与近缘植物广东蛇葡萄进行比较鉴别,为藤茶的开发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基础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药物 实验样品分别采集于三明泰宁和福州闽侯,经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黄泽豪教授鉴定为葡萄科植物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和广东蛇葡萄(Ampelopsis cantoniensis)的叶。
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Nikon YS2-H 显微镜(日本Nikon 公司);水合氯醛(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间苯三酚(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盐酸(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1.3 实验方法 徒手切片法做显齿蛇葡萄、广东蛇葡萄叶中脉横切片,用水合氯醛透化,间苯三酚和盐酸染色;采用表皮撕片法制作上、下表皮水装片;采用水合氯醛透化装片法,制作粉末片。经显微摄像系统拍照,再手绘墨线图。
2 结 果
2.1 客家藤茶的原植物品种考证 在明清时期的棚民谣中,记载了福建地区的客家人开始用藤茶,以及藤茶功效是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尤其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或消化障碍等有效。清朝光绪帝脸上常有红痘和黑斑,而且声音沙哑,其老师陈子贺带了一些藤茶给皇帝饮用,光绪帝的病症得到很好的改善,并为藤茶赐名“野藤茶”,藤茶在民间就变得盛行[9]。
全国有多个省区都有藤茶,但其原植物却不尽相同,例如广西藤茶也叫甜茶,但广西甜茶的品种来源7 科8 属9 种植物,除了葡萄科显齿蛇葡萄之外,还有蔷薇科甜茶(Rubus chingii var. suavissimus)、壳斗科多穗柯、茜草科华腺萼木(Mycetia sinensis)、光叶耳草(Oldenlandia mellii)、牛白藤(Hedyotis hedyotidea)、胡桃科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桃金娘科子楝树(Decaspermum gracilentum)、菊科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10]。藤茶炮制后表面会出现一层白霜,与白色霉菌的外观一致,湖北土家族人又称为霉茶,但是当地霉茶基源植物既有广东蛇葡萄,又有大叶蛇葡萄[11]。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制作藤茶的原料也有2 种,分别是广东蛇葡萄和显齿蛇葡萄[12]。
虽然早在唐朝时陆羽的《茶经》中有记载藤茶为带新枝叶梢藤状植物,但描述不详细,没有精确的植物形态描述或图文匹配,造成藤茶基源植物不明确。《草木便方今释(一元集)》中藤茶又称“田浦茶”,藤茶叶“甘温消渴,诸气鼓胀月瘕活,丹停气肿下盅毒,利便通肠伐(代)茶喝”[13]。
从已有文献看,藤茶的基源主要以显齿蛇葡萄为主(详见表1),但全国不同地区因植物分布的不同,存在不同基源植物混用状况。福建客家地区主要以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为原料制作藤茶。
表1 文献记载的各地藤茶原植物比较表
2.2 显微生药鉴别
图1 显齿蛇葡萄叶(过中脉)组织构造图
图3 显齿蛇葡萄叶表皮特征图
2.2.1 叶组织构造特征(过中脉横切面) 显齿蛇葡萄叶构造:上、下表皮为1 列类方形细胞且外被角质层,上表皮有单细胞非腺毛。中脉位置的上下表皮内侧皆有厚角组织,在中脉上方厚角组织特别发达,形成一个大的凸起。上表皮下方分布有栅栏组织,栅栏组织细胞一列,不经过中脉上方;海绵组织排列疏松,有的细胞中可见针晶束。中脉位置有维管束4 个,排列成十字形,维管束呈扇形,束鞘纤维明显紧贴于韧皮部外侧,木质部导管类圆形,见图1。广东蛇葡萄叶构造:上、下表皮为1 列类方形细胞且外被角质层,中脉上有单细胞或多细胞非腺毛。厚角组织位于中脉处,栅栏组织1 列细胞,排列紧密,不过中脉;海绵组织排列疏松,有的细胞中可见针晶束。中脉维管束外韧型,共有6 束,呈环状排列,中间大型薄壁细胞构成髓部,见图2。
2.2.2 叶表皮显微特征 显齿蛇葡萄叶表皮特征:上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较平直,有单细胞非腺毛;下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多边形,具有不定式气孔,见图3。广东蛇葡萄叶表皮特征:上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垂周壁边缘成波状;下表皮细胞呈拼图状,气孔排列方式是不定式,见图4。
图2 广东蛇葡萄叶(过中脉)组织构造图
图4 广东蛇葡萄叶表皮特征
2.2.3 叶粉末鉴别特征 显齿蛇葡萄粉末特征:纤维有纹孔或有横隔,并且有的纤维外壁附有小型草酸钙簇晶;非腺毛为单细胞非腺毛;草酸钙针晶存在黏液细胞中或散在;导管多为螺纹导管,见图5。广东蛇葡萄粉末特征:纤维有孔纹或无;非腺毛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非腺毛;草酸钙针晶存在黏液细胞中或散在;导管多为梯纹导管,见图6。从显微观察结果看,两者在组织构造、表皮特征、粉末特征等方面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见表2。
图5 显齿蛇葡萄粉末特征图
图6 广东蛇葡萄粉末特征图
表2 显齿蛇葡萄和广东蛇葡萄显微鉴别特征比较表
3 讨 论
福建客家地区使用的藤茶基源植物是显齿蛇葡萄(A.grossedentata),广东蛇葡萄(A.cantoniensis)为其混淆品,有必要进行比较鉴别。
显齿蛇葡萄(A. grossedentata)与广东蛇葡萄(A. cantoniensis)在显微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区别:叶中脉横切面构造上,显齿蛇葡萄的中脉维管束4个,十字形排列;广东蛇葡萄维管束6 个,排列成环状,中间具明显的髓部。显齿蛇葡萄的非腺毛是单细胞,广东蛇葡萄为多细胞非腺毛。叶表皮特征上,显齿蛇葡萄上表皮有非腺毛,上、下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平直;广东蛇葡萄上表皮无非腺毛,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为波状。粉末特征上,显齿蛇葡萄有嵌晶纤维,有的纤维有横隔,单细胞非腺毛,导管多为螺纹导管;广东蛇葡萄粉末中无嵌晶纤维,多细胞非腺毛更多见,导管多为梯纹导管。
近年来,福建客家藤茶颇受学者关注,已有较多研究,特别是关于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较多[19-22],虽然也有人关注到显齿蛇葡萄的生药鉴别[23-25],从性状方面进行鉴别[8],但对于其与混淆品广东蛇葡萄的显微鉴别方面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从显微构造特征、表皮细胞特征、粉末显微特征3 个方面对显齿蛇葡萄与混淆品广东蛇葡萄进行了比较鉴别,找到两者之间的鉴别特征,可作为两者之间鉴别的依据,这为藤茶的质量控制、保障用药的安全有效提供了基础依据。本文观察到显齿蛇葡萄的中脉维管束为4 束,与文献[25]描述相同,但也有文献报道为2 束[23],具体原因还有待探讨。至于广东蛇葡萄是否可以代替显齿蛇葡萄作为藤茶的来源,尚有待更多的基础研究来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