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析

2022-08-27屠臣阳

中国市场 2022年23期
关键词:对象培育学习者

屠臣阳

(国家开放大学,北京 100081)

党的十九大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和内生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把“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大重点任务之一,并根据当前国内外局势提出重点解决好涉及粮食安全等有关“卡脖子”问题。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总体部署,并将之上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因此,新时期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及技术技能素质,调动广大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大层面上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是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基础。然而,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各类农民培育工程也屡见不鲜,但培育效果却不够理想。本文基于生态位重叠理论,初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限制性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培育优化策略。

1 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和特征

《“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明确,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习近平总书记曾用“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描述其主要特征。相对于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一般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从事农业领域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且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二是具备一定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技术技能;三是具备一定的识别市场机会、辨别和控制市场风险的能力,善于运用市场化经营手段来获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四是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能够注重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限制性因素

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或种群在适应环境和利用资源的实际幅度或潜在能力方面所表现出的共同性或相似性,它反映的是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生态位重叠问题,不仅会造成培育过程主体不清、对象不明、内容不实、效果不优等问题,还会导致有限的教育资源在利用上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2.1 培育对象的重叠

由于未能科学合理界定培育对象的范围,致使同一群体,甚至同一个人重复利用政府和社会有限教育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下,农民本来的精力主要是从事于某一项种植业或养殖业等,但为了追求市场效益最大化,而分散一部分精力用于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等知识的学习。由于并没有相应的知识基础储备,叠加碎片化的知识输入,很容易造成对市场趋势的误判,同时也造成本就不充裕的教育资源的竞争与浪费。此外,由于职业定位引导性不够,没有从农业全产业链的角度科学合理引导培育对象来降低竞争,培育对象往往根据自身薄弱的知识水平盲目选择培育方向,致使农村不同领域人才出现“扎堆”的现象。

2.2 培育主体的重叠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程参与部门或机构比较多,主要是由农业部门牵头,在具体实施层面上,开放大学、农广校、中高职院校、各级党校、职教中心、相关协会、社会组织等机构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机构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内容重叠度高、平台重复建设等,导致培育主体的重叠度较高,各类分散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与升值,同时也对自身定位本就不清晰和课程识别能力本就不强的农民造成选择上的困扰和学习兴趣上的下降。

2.3 培育课程的重叠

农民在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从业经历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性,是导致其培育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现实因素,而大多数培育机构主体所采用的课程内容同质化、针对性不强、生产实际脱节等问题,是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因素。例如,很多课程内容原本是面向中高职院校,甚至是本科及以上层次人群,不根据农民教育的特色和农民需求的实际进行系统改造,而直接用于教育教学,很难保证有高质量的培育效果。

2.4 培育形式的重叠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形式比较多样,但突出新发展阶段农民需求特点的有效形式还不足,尤其是结合“互联网+”背景下培育创新的形式还不够。例如,很多培训形式多局限于田间学校、农广校等物理环境,因受到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设施设备等因素限制,实际效果往往并不太好,即便是通过网络远程学习的方式,一般也都是老师远程讲,学生网络学,叠加没有及时的跟进辅导,学习者很难真正掌握好某一项知识或技能。因此,很需要一种突破时空限制,完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招、教、学、管、服一体化运行的在线教育平台。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生态优化策略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属于复杂的系统工程,所受限制性因素较多,需要从外层适度干预来促进进化。根据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限制性因素,笔者提出精准选育对象、分层分类培育、优化课程内容、创新学习形式、加大政策保障等生态优化策略。

3.1 精准筛选对象,提高培育的针对性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同质化、重叠度问题还较为严重,需要科学精准筛选各类有效目标人群作为培育对象,提高培育的针对性,从而降低相同生态位上竞争资源的压力。

笔者认为,明确培育对象是否具有接受培育的潜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故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真正的热爱农业,只有热爱农业的人,才能在农业各个领域中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二是具有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内生动力,只有学习动力充足的人,才能较好地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才能在农业领域中充分展示所学;三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农业生产实践中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农业全产业链可为精准筛选培育对象提供一个新的方向,能够降低同一生态位上培育对象的重叠,进而更大程度上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产业链的兴旺与发达,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选育途径上应进一步坚持以农业产业链岗位实际需求为导向,科学引导潜在培育对象找到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生态位,从而降低生态位重叠效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激烈竞争的态势。精准培养符合农业产业各环节发展需求的各式各样的人才,尤其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大对涉及粮食安全“卡脖子”环节的生产与服务人才的培育力度。

3.2 分层分类培育,提高培育的科学性

利用生态位重叠理论,调整和优化不同学习对象的位置,有利于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的精准培育,从而提高培育的科学性。从国家层面上,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以政府、学校、社会、市场等多种主体参与的培育框架体系,通过整合政府与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实施培育工程。同时,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育体系,从而有效满足乡村振兴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被培育对象的实际需要。

笔者建议,要充分发挥好有关行业协会在识别市场机会和挖掘人才需求方面的作用,采取各级政府协同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方式,通过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实施以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牵头的教育系统学历教育、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牵头的农业系统教育培训、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牵头的技能培训为培育实施主体,形成农民学历教育、农民高端培训、农民技能培训的“三驾马车”同步运行模式,相应发放学历文凭证书、高端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为培育对象提供开放的教育资源、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多重的学习机会。新型职业农民隶属于职业教育领域范畴,三种培育类型可通过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平台得到资源整合,实现学习者在不同单位、不同场所、不同时间内的各类学习成果的积累与转换,有利于打通培育过程中各类成果的破碎化状态,搭建新型职业农民终身学习的“立交桥”,进而畅通其培育上升通道。

3.3 优化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课程内容是培育过程中尤为关键的部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笔者认为,应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结合农业全产业链各岗位本地人才需要,以培养各类型、各层次乡村人才为目标,科学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安排各类课程内容,从而满足不同类别培育对象的学习需求,真正做到“精准滴灌”。

具体包括:一是实事求是,遵从农村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一批带有本土特色的专门课程,并根据不同时期实际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二是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从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发相应的教学课件;三是建立线下的教学实践基地,作为线上教学的重要补充部分,充分体现出“理实一体”;四是突出农民“互联网+”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并使之贯穿于培育的整个过程。

3.4 创新学习形式,提高学习的灵活性

农民的“工学矛盾”问题是影响培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平台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可实现对学生一站式学习、移动式学习和多元化学习支持服务的强大支撑,这种灵活的学习形式对实现高质量的培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国家开放大学自2017年起探索并积累了“互联网+”背景下全国性大型企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经验,通过“全网办学”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学习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工具学习,同时根据学习者的特点与实际需求,在统一平台上实现全国范围内相同或相近学习者的精准分班、精准授课、精准辅导,有助于促进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有效提高学习者参与度和兴趣度。

此外,还应积极借鉴国际上乡村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新发展阶段下,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融合与应用。

3.5 加大政策保障,增强农民内生动力

农民的职业认同感受多种因素影响一直较低,主动并持续参与学习的动力一直都不够,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其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够明确。如果能通过一部分有知识、有技能、有体面的新型职业农民来带动高潜对象参与进来,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者加入队伍中来,就可能实现激发诱导内生动力的目标。因此,在政策支持保障上,一方面,需要继续完善以中央财政为投入主体,地方财政配套投入的财政保障机制,为培育工程设立专项稳定的经费,并确保政策支持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持续性;另一方面,充分推介好典型与优秀案例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新媒体手段大力宣传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通过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后,个人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发生的积极性变化,不仅能够增强农民的职业荣誉感,还能激励和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进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的、更充裕的人才支撑。

4 结语

当前新发展格局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增强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需要将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农民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然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耦合限制,需要在以项目为单元推进中持续性地总结经验与教训,从而形成系统化的集成型经验与模式。

猜你喜欢

对象培育学习者
神秘来电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