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背景下陕西自贸试验区对标CPTPP国际贸易规则的必要性研究
2022-08-27马祯杨静刘红王丹
马祯 杨静 刘红 王丹
(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5)
随着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贸易规则进入重构时期。我国已和25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17个自贸协定,有瑞士、韩国、新西兰、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也有东盟、智利等发展中国家。同时,我国的国内改革也进入了攻坚期,国有企业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在此,加强对世界贸易发展趋势的把握,强化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打造更符合经济发展、更具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区,促进和改善陕西营商环境、激活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活力,营造经贸、投资便利化、自由化的制度环境越来越重要。
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2016年8月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心片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驱动,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贸易金融等产业,拓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健康医疗等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高端产业高地和人文交流高地。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通过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旅游会展、电子商务等产业,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中转内陆枢纽港、开放型金融产业创新高地及欧亚贸易和人文交流合作新平台。陕西杨凌示范区片区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为重点,通过全面扩大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CPTPP作为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对各国的规制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陕西自贸区对标CPTPP国际经贸规则,可以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逐步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进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
1 CPTPP规则的演变与内在机制
CPTPP,即《全面先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源于2016年以美国主导签署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2017年美国退出,日本便主导推动修改协定,将TPP更名为CPTPP,该协定2018年在智利签署。CPTPP保留了TPP的核心规则框架体系,仅仅在知识产权、投资和服务贸易等部分领域规则标准方面略有放宽,是最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FTA)。CPTPP中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条款的规定,均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对成员国及非成员国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方面会产生转移效应,尤其是“负面清单”方式对非成员国的“歧视”,会产生更大的贸易转移。
CPTPP高标准的经贸规则对中国经贸规则的制定和完善也提出了挑战,我国的GDP、国民福利、贸易出口势必受到CPTPP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贸区的试点和CPTPP对接,通过开放市场、倒逼机制使我们适应新的规则,掌握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如果自贸区采用类似CPTPP的高标准市场开放规则,在农产品领域、卫生检疫条款、服务贸易等方面优化,可以加速中国自贸区建设,推动自贸区打造外循环开放新高度。陕西自贸区作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核心试验区,在对标CPTPP下的标准体系和职业资格等方面的差距还比较大,与CPTPP成员国相互承认和认可的行业标准等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因此陕西自贸区实施公平的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与政策、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等方面的政策改革是对标CPTPP等经贸规则的重点。
2 陕西自贸区对标CPTPP的价值体现
一是对标CPTPP经贸规则,可以推动内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解决陕西自贸区发展瓶颈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陕西自贸区西进过程中在中欧班列运行环节、作为物流枢纽中心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问题,通过对标CPTPP规则,推动内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接西南、江浙一体化发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挖掘区域合作潜力,推动资源要素自由高效流动,基于内陆省份双向高水平开放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二是对标CPTPP经贸规则,修正陕西自贸区的相关规则。在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陕西的地理优势在海陆联动、东西互济的开放新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与国际接轨是制约陕西自贸区后续发展的主要因素。CPTPP的规则延续了TPP的规则,但当前的负面清单中却存在着CPTPP没有的例外,如股比限制例外,在《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多项措施和股比限制有关,要求中国控股,而这在CPTPP 的负面清单中是不存在的。通过对标CPTPP规则,对类似以上情形进行修正,促进陕西自贸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持续优化陕西营商环境,在“一带一路”中加快区域和跨区域的协同发展。
三是对标CPTPP经贸规则,助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CPTPP在市场准入、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等方面与原TPP没有差别,因其贸易规则的自由程度正在吸引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且TPP初始,中国为非成员国,对于TPP规则的制定无话语权,我们只能倒逼自己适应新的规则。通过陕西自贸区对接CPTPP规则,修正自身规则,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对自贸区规则进行调整,并在全国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对内带领自贸区对接CPTPP规则,有助于中国平稳加入CPTPP;对外增强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话语权,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平等对话,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对贸易规则进行共同协商。
3 陕西自贸区对标CPTPP国际经贸规则必要性与高水平开放
3.1 陕西自贸区对接CPTPP经贸规则的现实条件与必要性
陕西自贸区全面落实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行“一套表格、一口办理”的外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着力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不断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企业覆盖率由上年的30%提升到80%以上,报关报检等主要功能覆盖率达到100%。海关创新推进了“货站前移”“舱单归并”等24项监管服务措施,在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等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为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能够发挥带动作用。对标CPTPP国际经贸规则,能够更好地利用规则与国际接轨,也能够减少CPTPP对陕西乃至中国宏观经济带来的冲击。同时,随着我国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对标CPTPP经贸规则,主动完善国内的相关规则与政策,推动中国进一步融入CPTPP,从而获得经济层面的“规则红利”,而且对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贸规则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中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持续提升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也有助于陕西自贸区对接CPTPP经贸规则,进一步开放市场,提升地区竞争能力。
3.2 陕西自贸区对标CPTPP经贸规则,能够促进与成员国经贸合作的竞争优势
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是国家赋予陕西自贸区的主要任务。陕西自贸区以“放管服”改革为重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制度创新成果与综合平台机制提升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特别是通过不断出台投资贸易便利化举措,大力吸引外资企业,有力推动了“三个经济”的发展。2019年,陕西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2476.63亿元,占陕西省进出口值的70.4%。陕西对韩国、东盟、日本进出口大幅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高出整体37.6个百分点。陕西对已与我国签订双边贸易协定的CPTPP成员国双边贸易呈增长趋势,尤其是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2013—2019年双边贸易环比增长率超过了10%;对未与我国签订双边贸易协定CPTPP的成员国,陕西对日本和加拿大贸易增长较为明显。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陕西与CPTPP主要成员国相关产品的竞争力,陕西在航空类产品、机电产品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蔬菜、仪器仪表方面具有中等竞争优势,而在汽车、化工类产品等方面竞争优势较弱。在CPTPP成员国中,日本、加拿大等国能与我国产生贸易互补效应。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衡量陕西自贸区与CPTPP成员国合作的基础。陕西开放程度较低,竞争优势较强的产业国际化程度低,与CPTPP经贸规则对标,能够发挥与成员国贸易和投资的互补效应。另外,陕西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对外贸易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偏低,与CPTPP成员国经贸合作程度差异较大,进一步明确陕西自贸区对标CPTPP经贸规则,可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3.3 陕西自贸区对标CPTPP经贸规则的经济效应分析
陕西省自贸区对标CPTPP经贸规则,结合陕西自贸试验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和发展实际,重点试验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引领区,从边境措施和边境后措施两方面切实推进经贸规则的落实与对接。
边境措施方面,优化管理模式,提高通关效率,强化海关监管区监管,以负面清单模式扩大商业活动的范围,推动产业聚集,能够与CPTPP成员国之间产生贸易创造效应,成员国也会通过贸易转移效应,将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转向陕西,从而形成陕西省自贸区对CPTPP成员国的贸易扩大效应。
边境后措施方面,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监管体系、政策透明度、劳动者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对接CPTPP经贸规则,采取相应的政策与措施,能够与CPTPP成员国之间产生投资创造效应,成员国也会通过投资转移效应,将与非成员国之间的投资转向陕西。带动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构建陕西“一带一路”向西开放和“全面进步的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协定”向东开放的双向开放体系。
4 陕西自贸区对接CPTPP经贸规则,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政策措施
一是通过设立对标CPTPP等经贸规则的协调机构,研究CPTPP等经贸规则,完善陕西自贸区对接CPTPP经贸规则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制定,实现陕西自贸区制度创新。
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透明度。建立高效率的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制度规范,完善政府采购平台和招投标平台,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实现政府采购平台与招投标平台与国库支付系统的对接,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
三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受理回应机制,纠正在行业准入、资质标准等方面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歧视性或差异性的规定和做法,引入第三方评估,提高审查质量。
四是推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加快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设,探索设立“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戒力度,加强知识产权的行政执法,探索执法联动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的仲裁调解工作机制,构建“严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氛围和格局。
五是推进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研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与现行行政审批流程的对接以及与CPTPP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对接,持续优化管理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信息公开机制,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和意见反馈机制,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陕西自贸区对标CPTPP经贸规则,在知识产权保护、劳工保护、营商环境和竞争政策等方面精准施策,短期内会对部分产业造成冲击,但对于陕西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和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等长期的宏观利益实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