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定喘胶囊联合天突穴穴位注射治疗喉源性咳嗽(阴虚型)多中心临床研究
2022-08-26王丽华郭裕楚铜胡蓉王颖沈萍
王丽华 郭裕 楚铜 胡蓉 王颖 沈萍
喉源性咳嗽[1]又称变态反应性咳嗽,简称变应 性咳嗽,是以咽痒如蚁行或有异物阻塞,咽痒必咳,不痒不咳,或有异物感而出现频繁清嗓动作为其主要症状。由于病位在咽喉,咳点在声门以上,肺部X线透视或摄片无异常,止咳药往往没有很好的效果。是临床常见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环境污染、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喉源性咳嗽的患病率也呈明显增高趋势,严重影响了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了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等的发病机会,但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还不多。尤其是阴虚型,患者往往长时间服用止咳药,但效果不佳,难以痊愈。喉源性咳嗽(阴虚型)特点为:咽喉发痒微痛,饮水则舒,多言则咳,无痰或少痰,可伴声嘶,夜间尤甚,神疲消瘦,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本项目多中心临床研究了蛤蚧定喘胶囊联合天突穴穴位注射治疗喉源性咳嗽的疗效,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患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2020 年9 月~2021 年9 月收集的180 例喉源性咳嗽(阴虚型)患者。联合组90 例,男43 例,女47 例,年龄19~75(44.58±12.66)岁,病程1~15 年;穴位注射组90 例,男性46 例,女性44 例,年龄20~75(44.66±13.09)岁,病程1~12 年。一般资料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诊断、中医分型、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纳入及排除标准
2.1西医诊断标准[2]
①指因咽喉疾病引起的咳嗽,以咽痒如蚁行或有异物阻塞,咽痒必咳,不痒不咳,或有异物感而出现频繁清嗓动作为其主要症状,咳点在声门以上;②喉镜检查有炎性形态改变;③变应原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至少1 种为(++)或(++)以上/或变应原特异性IgE 阳性;④肺部X 线透视或摄片无异常,止咳药往往没有很好的效果;主要根据前3 项即可作出诊断,其中病史和特异性检查是主要诊断根据。
2.2中医辨证分型[1]
①咽喉发痒、微痛、咳嗽不甚,饮水则舒,多言则咳,夜间尤甚,无痰或少痰;②可伴声嘶,神疲消瘦,五心烦热;③舌红苔少,脉细数。
2.3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见表1。
表1 症状记分标准
2.4纳入标准
①年龄18~75 岁,男女不限;
②符合以上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者;
③连续阵发性咽痒、咳嗽1 个月以上;
④血常规及胸X 片检查均为阴性;
⑤知情同意,并能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者。
2.5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
②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疾病或肿瘤及精神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类降压药所致咳嗽者;
③近期使用过影响鼻、咽、喉黏膜性状药物的患者;
④哺乳或妊娠期患者;
⑤未能完成而中途退出者。
3 疗效评定标准[3]
痊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疗效指数(n)≥95%;显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减轻、体征大部分消失,70%≤n<95%;有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减轻、体征部分消失,30%≤n<70%;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n<30%。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4 治疗方法
4.1联合组
予患者天突穴穴位注射(注射用炎琥宁80mg+地塞米松注射液2.5mg+盐酸利多卡因0.2ml。)+蛤蚧定喘胶囊。天突穴穴位注射炎琥宁,每周2 次;蛤蚧定喘胶囊口服(国药准字Z10940033,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次3 粒,每日2 次。疗程为2周。
4.2穴位注射组
予天突穴穴位注射,方法同上,每周2 次,2 周为一疗程。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SPSS 19.0 版本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参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各组间两两比较检验采用SNK-q 检验(Student-Newman-Keuls 法)。
结果
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联合组:90 例中,痊愈11 例(12.2%),显效32例(35.6%),有效39 例(43.3%),无效8 例(8.9%),总有效率91.1%。
穴位注射组:90 例中,痊愈7 例(7.8%),显效26 例(28.9%),有效30 例(33.3%),无效27 例(30%),总有效率70%,见表2 及图1。
表2 两组间总体疗效比较(例,%)
图1 组间疗效比较
图2 症状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
2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组通过前后对照比较,其临床症状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情况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情况比较(±s)
注:*表示P<0.05。
?
3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联合组有3 例发生不良反应,均为胃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
讨论
喉源性咳嗽最早由干祖望[4]提出,临床总结其常见病因有:因感冒作咳,以甜品药物(止咳糖浆之辈)以致外邪不散,作困于肺;阴虚火旺,相火偏亢,浮越上炎[5,6]。古代文献中并无此病名,但有“干咳、郁咳”之名,描述的症状与喉咳相似。喉源性咳嗽一病着眼“痒”字,因痒而作咳。而中医有“无风不作痒”之说,故临床多责之于风邪伏于咽喉部而不泄,气机升降受阻故发为咽痒咳嗽。而《丹溪心法·咳嗽十六》中提到的“干咳系火郁之证”总结了其另一病因。咳嗽日久伤及肾阴,阴虚火旺,火邪上燔而燥,因而发为咽痒咳嗽。同时喉源性咳嗽病程缠绵日久,而又有“久病必瘀”、“久病入络”之说,邪郁日久,咽喉部气血必受阻,在症状表现上患者多见咽喉壁充血,色暗,或见其上小血管瘀曲扩张。《喉舌备要》所记有“发痰火积久烧咽喉”者“镜上生红丝并无白膜”。此处之“镜上”即咽后壁,“红丝”是指充血的小血管。
蛤蚧定喘胶囊源于古方蛤蚧定喘丸,有滋阴清肺化痰、平喘止咳等功效,用来治疗肺肾两虚、阴虚肺热证。药物组成为蛤蚧、鳖甲、麦冬、百合、紫菀、瓜蒌仁、苏子、黄芩、杏仁、麻黄、石膏、黄连、甘草等。其中蛤蚧为君药味咸,性平,兼入肺、肾二经,功效补肺益肾、纳气定喘。《本草纲目》载:“蛤蚧补肺气,定喘止咳,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现代研究表明[7]蛤蚧可能通过改善气道炎性反应起到平喘作用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8]。方中鳖甲、麦冬、百合滋阴生津润燥、除蒸退热为臣药;紫菀、紫苏子、苦杏仁、瓜蒌子化痰降逆,与麻黄宣肺平喘,升降得宜,石膏、黄芩、黄连清胸中郁热,共为佐药;甘草止咳并调和诸药同为佐使药。
喉源性咳嗽(阴虚型)多为咳嗽日久,病位在咽喉,病因却在肺肾。蛤蚧定喘胶囊源于古方蛤蚧定喘丸,方含仲景的麻杏石甘汤,具有滋阴清肺、止咳平喘、标本同治之效,用于久咳久喘、自汗盗汗等症。正符合喉咳(阴虚型)之病因病机。该病患者多受喉咳之苦多时,急需效果好且起效迅速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天突穴穴位注射疗法可迅速解患者的喉咳之苦。
喉源性咳嗽病位在咽喉,治疗该病的穴位常选择咽局部取穴。据文献统计[9],局部穴位选用频次最高者之一即为天突穴。天突为任脉穴,主治咽喉疾病,针此能通利肺气,使之爽利通畅。注射用炎琥宁能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与炎性渗出和水肿;体外具有灭活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等多种病毒的作用;地塞米松为激素类药,其抗炎、抗过敏、抗休克作用较显著,而水钠潴留和促进排钾作用很轻。天突穴穴位注射炎琥宁及地塞米松,既起到了治疗效果又减轻了药物的副作用。本研究治疗结果亦表明,天突穴穴位注射治疗喉源性咳嗽具有较好效果,而同时联合蛤蚧定喘胶囊滋阴润肺、化痰止咳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蛤蚧定喘胶囊联合天突穴穴位注射治疗喉源性咳嗽(阴虚型)这一临床常见难愈疾病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