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体育锻炼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2022-08-26王梦雨胡建平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文化课学习成绩

王梦雨 胡建平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 焦作 454000)

1、前言

1.1、研究背景

受我国高考应试教育制度影响,高考只考语数外和综合等文化课不考体育等其他科目,学校和家长更注重文化课成绩而忽视学生体育课和日常锻炼。目前很多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认为初中阶段以提升学生成绩为目的,尤其是初三阶段体育课被文化课替代时常有现象,课余家长会给学生报辅导班,以提高其文化课成绩。尽管国家一再强调重视青少年身体健康素质,但为升学率与成绩,往往会忽视此政策。研究显示,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能有效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业成绩。但由于紧张的竞争环境,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在忽视体育锻炼的作用。所以需要正确认知体育锻炼和学业成绩的关系,通过研究两者关系从而提升体育锻炼在初中生心中的重要地位。

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国外有很多类似研究,但目前我国相对较少。所以通过此次研究以期弥补我国相关研究空白,丰富现有理论研究体系;并在实际学习中通过研究两者关系,从而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情况下提升其学习成绩,具有较强现实意义。

(2)实践意义。

本文为调查研究,由调查黄冈市启黄中学初中生学业成绩与体育锻炼得出调查结果,把数据反馈规律提升至理论层面,指出实践途径。并且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更有利于理论完善。此理论能进一步引导家长、学校不再单看文化课,忽略体育、忽视健康;并为中学生体育锻炼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1.3、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黄冈市启黄中学初中生体育锻炼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其以下文中出现的学业成绩单指学生的文化课成绩)。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通过搜索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查阅与体育锻炼、学业成就及两者关系关系这类文献,包括书本、期刊、硕博论文等。同时查阅学校图书馆关于体育锻炼和学习成绩相关书籍,从而获得本次写作相关素材和资料,经整理分析完成此次论文写作;

②问卷调查法。根据课题研究和需要,设置调查研究的问题和答案选项,设计出初中生体育锻炼和学习成绩关系调查问卷。为保证其有效性,用小样本重测法进行信度检验。通过Spss 20.0对两次进行相关性分析,两次调査测量的相关系数 r=0.818,r=0.828(P<0.05),相关系数高,表明问卷可信度较高。将问卷发放到黄冈市部分初中,学生问卷600份,每年级200份,回收590份,回收率为98.33%,回收有效问卷5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67%;

③数据统计法。通过对获得的数据整理统计,对其进行基本处理后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和分析

2.1、初中生体育锻炼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调查结果

(1)学生成绩情况。

主要统计学生数学、语文和英语科目的成绩,据学生上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为调查对象。将学生成绩划分为优中差3个级别。

从学习成绩分析,学生的成绩呈现明显正态分布,中等成绩人群最多,其中“优”成绩的学生比例为15%,中等成绩学生比例为71.41%,差等成绩学生比例为17.59%。

表1 学生学业成绩统计分布情况(n=580)

(2)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业成绩关系分析。

此次调查针对学生学业成绩与运动时间关系进行展开,根据国家规定目前初中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为1h时,但实际进行锻炼情况较少。学生开展体育锻炼主要方式是课间广播操、全校集体舞等形式。而学生放学回家后基本不会进行锻炼。下表为3种等级学生锻炼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分析。

表2 体育锻炼时间关系统计分析

-1≤r≤1,绝对值越大,说明两个相关变量的相关性越强,通常相关值大于0.75就说明很强的线性相关。

根据成绩分析平均运动时长,并对锻炼时间和学业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学生的成绩和学生锻炼强度有一定的相关性,r相关性系数在0.6以上中等成绩段相关系数最大,差等成绩相关性系数越低。

表3 优秀成绩不同体育锻炼强度和成绩的关系(n=87)

对于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的体育锻炼强度分析,结果显示优秀成绩的学生锻炼强度大多数在2等级,占比高达55.17%。

为了更好的统计计算运动频率和成绩的关系,每天运动计3分;一周运动3次左右,计2分;一周偶尔运动计1分。统计得分如下。

表4 不同成绩和运动频率的关系(n=580)

根据运动频率平均数和成绩之间的关系分析,优秀学生的平均运动频率要高于中等和差等成绩的学生。因此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来,成绩越好的学生对应的体育锻炼频率也越好,其中优秀成绩平均每周锻炼频率都在3次以上,而优秀成绩的学生每周锻炼频率也都集中在3.95分左右。相反,差等成绩的学生每周运动的分值在2.9分左右,也就是每周运动次数在偶尔运动左右,而初中生现在每周的体育运动课和早操课的安排在一周4次左右,部分学校更高,所以差等成绩的学生可能存在逃课的行为。由此深刻体会到,越聪明的孩子越听话。

表5 不同成绩和运动持续时间的关系(n=580)

对不同成绩下运动持续时间分布对比分析,发现优秀成绩的学生群体中运动时间通常在30-60min,只有8%的优等成绩的学生运动时间在30min以内,而中等成绩学生30min以内运动时间增加,差等成绩的学生运动时间短的比例更高。对比分析,成绩越好的学生的运动持续时间60min的人数比例越高,而成绩越差的学生运动持续时间普遍较短。

2.2、初中生参与体育锻炼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表6 影响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因素(n=580)

从上表分析,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主要因素有其二:思想和物质因素,其中思想因素中认为有锻炼必要的学生占绝大数;认为没有锻炼必要的只有一小部分。物质因素缺乏时间为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最大占比,为63.45%。除以上原因,还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差异、学生自身科学知识缺乏等因素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中学生的普遍体育锻炼量为1h左右,锻炼强度在中等强度左右;频率为一周三次左右;(2)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锻炼更多,锻炼密度也更集中;(3)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学习成绩低的学生的体育锻炼量低于学习成绩中等和优秀的学生。

3.2、建议

(1)适当延长体育运动时间。

学校、家长和老师需积极相应国家号召,推动中学生健康发展,重视课余体育运动开展,延长体育运动时间,经调查研究发现,每天锻炼1h左右对学生学习以及身体是有最大益处的,因此,甚至可以固定时间强制性要求学生必须到户外参加运动,室内不能留人,让广大师生都对体育运动、缓解学习压力和提高成绩间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通过课外体育运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是推动学生德智体综合素质发展的必要途径。

(2)丰富、充分利用已有的场地和设施器材。

丰富现有的体育活动场地,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室内体育馆、丰富体育锻炼器材。学校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金扩大体育设施建设,从而完善学校的教学环境。在体育操场等场地,展示健康知识内容,比如,常见的锻炼错误方式、不适合中学生的锻炼项目等,提高学生对体育项目的了解情况,防止错误锻炼而发生运动损伤。

(3)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和学业成绩关系认知。

普及学生和教师以及家长对两者间关系认知,让学生明白适度体育锻炼对学业成绩有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自己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其次,运动量要控制在1h左右,过多的运动量反而造成上课无法专注学习,过少的运动量造成压力释放不够;频率在一周三次左右、中等强度,最有助于初中生身体健康成长和学习精力集中,让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业成绩成正相关。

(4)转变学生传统体育锻炼思想观念。

应使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及智力发育有很好促进作用,并将良好体育认知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主动锻炼,培养自己特定兴趣爱好,为终身体育做准备。

(5)学校加大对师资力量建设

体育锻炼中体育教师能力要求比以往更高。师资力量是对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学生参与度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健康成长是我们国家发展前提,少年强则国强,身体健康、成绩优秀是成为国家人才的前提条件;增强中学生体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所以学生初进校园就注重培育其锻炼习惯,并在教学中也把它当作重点。加强技术水平等各方面指导并帮助中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让学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喜爱项目,培育终身体育习惯。协调好体育锻炼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在学习文化课成绩时,学生更应认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且适度锻炼对学业成绩是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文化课学习成绩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体育舞蹈中等专业院校学生文化课兴趣程度调查与对策研究
高职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名落孙山
大学生自我决定学习动机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养方式
艺考生如何“逆袭”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阵地不容"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