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问题分析与优化策略
2022-08-26张辉陈善平
张辉陈善平
(1.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38;2.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49)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是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为了促进青少年锻炼行为、提高健康水平,2002年国家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标准》),经过 20年《标准》政策的实施,政策的执行并未达到理想效果。实测中引体向上项目的实测成绩和《标准》要求完全脱离,测试中表现的问题和测试的结果,引发了作者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1、引体向上项目的测试分析
1.1、引体向上的测试成绩较差
随机测试了6个班的209名同学,总计完成标准次数562次,平均每位同学完成2.69次;0次的64人,占总人数的30.6%;1-3次的80人,占总人数的38.3%;10次以下(不及格)200人,占总人数的95.7%;优秀2人,占总人数的1%。测试的数据和《标准》的要求差距太大,但是数据与学校体育政策态度质性研究的调查中,和学生的讲诉吻合“我们一个班二十多个人却没有一个及格”。这样的测试结果在其他多个研究中都得到得到了证实,2014年牡丹江师范学院3727名男生引体向上测试,不及格率高达94.5%。王丽花对甘肃政法学院男生引体向上的测试,很多男生的引体向上个数为0,不及格率高达82.6%,实测中引体向上的成绩与《标准》要求差距较大。
1.2、引体向上动作分析
引体向上是一个多肌群参与的复合型抗阻练习动作,一些身体肥胖的同学很难完成测试;运动的轨迹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在实际测试中,肘关节弯曲上拉和下放伸直的角度、身体借力摆动的幅度等方面难以统一准确判定,容易产生测试的公平差异。引体向上参与做功的主动肌较多,可以分为主要参与和辅助参与,实际上对于需要多肌群部位协同完成的抗阻力量练习动作,动作的熟练程度、肌间的协调能力等因素也会影响动作的完成,引体向上的练习,不但可以增加背部的宽度、发达背部肌肉、拉伸脊柱,使身体形态更加健美,而且能有效地预防背痛,从而促进体质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1.3、测试组织过程的不足
测试前对体质健康和测试项目的关联讲解很少,没有深入解析运动能力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影响和改善。测试的不同项目对准备活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准备活动的针对性不强,准备活动中很少有针对引体向上项目特点的活动内容,这都会影响到测试的成绩。测试项目安排的不合理、要求不严格,测试中标准不一致的现象等,这些也会极大地影响到测试的准确性。从引体向上测试过程的学生表现来看,学生的力量素质较差,意志力薄弱,重视程度不够。
2、《标准》政策实施的反思
目前《标准》政策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政策能否有效的执行和执行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政策执行者的态度和能力以及目标群体对政策的服从程度。
2.1、政策执行主体的执行力有待提高
《标准》做为体质健康促进的公共政策,学校、教师和学生任何的消极行为都会严重影响政策的落实。做为政策执行主体的教师,教师对《标准》政策的执行关系到政策的成败。在测试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对《标准》的理解不够深入,解读的能力有待加强,对体质测试意义和要求宣传不到位,有的教师专业水平和责任心有待加强,对测试的认识高度不够,仅仅是为完成测试过程和数据采集,没有评价的反馈和促进提高的环节;测试的组织不规范、要求不严格、标准不一致,准备活动没有针对性,测试的顺序安排不科学等诸多因素,不但造成成绩不能反映很多同学的真实水平,而且使测试缺失了公平的准则。测试后缺少评估的反馈,使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测试的意义,缺少科学的分析和有效干预的措施,使学生没有认识到测试的实际价值。
2.2、政策适用主体的认知和能力有待加强
学生是《标准》政策的适用主体,学生对政策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执行和执行的效果。学生的认知态度受教师的影响最大,往往学生的消极和不良行为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高度相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客观地反映了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但是学生普遍对此理解不够,有的同学认为身体没有生病就是健康,对于身体状态和健康质量的提高没有概念、没有对比、没有体验,因此觉得测试的好坏和自己的身体没有太大的联系。由于测试的组织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造成一些学生对测试的过程管理、测试安排、重视程度、教师评价等方面的不满意,从而消极对待。一些同学由于欠缺科学锻炼的方法和能力,面对较差的身体素质,自己也无法采取有效的锻炼。
2.3、政策和教育实践的融合急待解决
《标准》作为一项健康促进政策,在实施中体育课程、课外活动、运动竞赛和《标准》测试如何从理论到实操进行高度融合是目前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不管是终身体育,还是近年来提出的快乐体育、强制体育等,其目的都是希望促进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在体育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无论采取什么理念,无论采用什么途径和方法,目的都是一致和统一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把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的教学效果统一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这一目标上。教学实践中,过于注重技术的讲解和学习,忽视技能的运用和基本体能的提高;考核中轻视体质健康评价,偏重技能学习内容的考核;轻视锻炼知识的学习、运动能力的提高和锻炼习惯的培养;过于关注学生的快乐体验,忽视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要求等很多问题,都反映出没有很好地把握住体育教育的根本使命。
3、体质测试中的教育优化策略
3.1、《标准》政策态度的认知干预
在对大学生《标准》政策态度的实证研究中得出:学生对政策的认识态度,对体质测试数据有显著影响,并影响到学生日常锻炼行为和体质健康水平。陈善平等在对阳光体育政策态度的心理机制研究中,认为提高《标准》政策的认知和满意度可以促进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发展(图1)。
图1 政策态度心理机制示意图
政策的认知包括了政策的知晓和深入的解读,知晓的主要途径有体育教学、学校宣传、辅导员或班主任、学校体育政策的相关活动等,应加强政策宣讲的力度和参与面,在政策一般知晓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教学对《标准》政策进行深入的解读,不但要明确测试的目的、意义与价值,更要联系实际,解释测试项目、指标对健康的评估和影响。体质测试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标准》政策态度对政策的实施至关重要,建议在理论上加强对教师《标准》政策态度的研究,探索干预的途径和手段;在实践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教师对《标准》精神内涵的认知,以及对测试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解读能力,加强政策执行的严格要求和精细管理。
3.2、学—练—赛—评的衔接联动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体育课教学模式、课外运动、全员体育竞赛、考核评价等方面都将是体改的目标之一,但是目前体育课程课内外“学、练、赛、评”的实施途径缺乏联动与互通不足,将体育教学、课外锻炼、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评价诊断进行有效衔接,构建内在统一、衔接通畅的教育体系将会有效促进学生的锻炼行为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图2)。
图2 教学与体测课内外衔接示意图
教学是干预锻炼行为的最直接途径,教学除了注重技术的学习掌握,还要加强体育健康知识、科学锻炼原理与方法的学习,提高身体素养基本技能(跑、跳、投等)的学习和练习,加重技术运用能力等方面的比重,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体育核心素养。课外锻炼需要以多种形式,组织多种项目和不同能力层次的活动,从时间和项目形式满足学生的多层次需求,组织和参与要有一定的约束性和指导性,落实参与和体验的效果。《标准》测试可以按全员竞赛的方式组织,做好赛前、赛中和赛后工作。
3.3、加强体测实施中的思政教育
在体测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作弊、替考等失范行为,有的同学为了提高成绩,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取利益,在引体向上测试中,一些同学轻易地放弃努力等行为,这些现象都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了反面的作用效应。体测的认知和行为教育,是一次很好的思政教育,通过体测教育学生遵守规则、追求正义、推崇公平公正、服从裁判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作风,通过体测锻炼学生克服困难、艰苦拼搏、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运动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体测中的思政教育能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4、结语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国家的重要体育政策,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锻炼行为,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但是,体质测试对学生体质改善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对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政策态度,通过测试进行科学评估并提高教育干预的实效性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希望能促进大学生体质测试的改进和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