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意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2022-08-26黄萍婷杨奇
黄萍婷杨奇
(1.北京化工大学体育部 北京 100029;2.中国传媒大学体育部 北京 100027)
1、前言
1995年《全民健身纲要》的正式发布意味着我国开始关注人民的运动与健康。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我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3.9%,其中20-69岁居民经常锻炼率仅为14.7%,成人经常锻炼率处于较低水平,调查显示缺乏身体活动成为多种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是一项纲领性文件,不仅注重开展健康教育的宣传引导,而且更加注重实际行动计划的实施,也体现出国家更加重视大众体育的发展,以体育健身来促进人民的健康发展。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见证者和生力军。青少年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但当代大学生健康意识淡薄,体质健康水平日趋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通过文献的搜索发现,关于健康意识和体育行为的研究不少,但是把两者相关联起来的却不多。如果要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其健康行为,首先必须加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锻炼方法习得,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目前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分成“体能模块”和“健康教育模块”两大模块,涉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4个领域的课程内容,强调学生通过运动参与,达到发展学生的表现力、运动技能、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个人卫生常识和合作能力的学习目的。其中体育健康理论课程学习每学期不少于4课时。学校是青少年体育运动的主战场和主渠道,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从实际情况来了解健康意识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进一步深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2、研究方法
2.1、文献方法
回顾大量的电子文献,总结当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意识和体育行为的相关研究成果。
2.2、问卷调查方法
根据研究需求,随机抽取本校在校本科生一、二两个年级3150人进行调查,其中一年级1472人,二年级1628人,问卷围绕体育健康意识和行为制定的,在填写问卷前对受访者进行了说明和指导。收回有效问卷3100份,有效性98.4%。
3、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关于身体健康影响因素的认知
大学生健康水平关系到其今后工作和生活能否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人才结构的健康状况。随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为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我国各高校体育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关于参加体育锻炼、良好生活习惯、合理均衡的饮食、使用保健品等因素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男、女学生在关于参加体育锻炼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对健康的影响在认识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比良好的生活习惯更重要,而女生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参加体育锻炼更有效。关于合理均衡的饮食条件,男生显得比女生更加注重。
关于参加体育锻炼目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两个年级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大学生们健康意识较好,参加体育锻炼更多的是为了保持运动的习惯和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二年级的运动习惯养成情况较好,相应的身体健康水平较高,因此一年级学生相对二年级更多的是为了提高身体健康水平。通过调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参加体育运动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时尚的情况,一、二两个年级都有不少同学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因为参加体育锻炼是一种时尚。
表2 参加课后体育锻炼的目的调查
3.2、大学生对体育健康课程的认知
兴趣是第一老师。大学体育要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不断进步,获得全面的发展,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一、二年级两个组别在体育健康课程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经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发现两个年级在健康意识的培养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二年级较一年接受更多一年的健康理论后,更多的学生对运动产生了兴趣,说明健康理论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
表3 体育健康课程的学习对运动兴趣培养的影响
通过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一、二年级两年级学生在体育健康课程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经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发现两个年级健康课程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二年级较一年级更多的学生通过健康课程学习提高了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而一年级学生更多的收获在于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两个年级的体育学习目标达成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也体现了不同年级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有不同的需求。一年级注重技术的学习,还处于比较初级阶段的运动学习,二年级在运动学习阶段表现出更高层次的需求,对健康意识的需求更多。这样的需求符合人的发展和大学体育对人的培养的目标建设,有利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关于专项技能的学习需求,两个年级都有一定的需求,这和我们大学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相一致,即学校体育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
3.3、关于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意识的影响和支配,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其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大学教育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目标,大学体育肩负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意识与培养正确的体育行为方式的重任,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培养的现状与对策》中通过调查发现二年级、一年级两个组别,在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的时间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经过多一年的体育健康课程的学习,二年级的锻炼情况(锻炼的频次和时间)较一年级好。但两个年级在课后锻炼的内容、每次锻炼强度方面不存有显著性差异。
大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方面落到实处,真正做到“走出教室、走下网络、走进操场”。课后锻炼计划的制定与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生体育受教育程度和习得成果,把教师的教学要求变成实际行动,真正提高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两个年级在否制定运动锻炼计划并执行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经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发现一、二年级在是否制定运动锻炼计划并执行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二年级表现出在计划的制定方面整体表现得更好,低年级则相对较差。这与一年级学生接受大学体育健康教育的程度有关,一年级的体育意识较为薄弱,锻炼行为表现出盲从性、随意性和无规律性。
表5 课后锻炼计划的制定及完成情况调查
通过健康维持方式的调查,男生显示出了对课后锻炼的认可,那么男生与女生自我锻炼能力方面是否也存在差异呢?通过卡方检验,分析男生、女生两个组别在对体育老师指导的依赖性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经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发现男、女生两个组别对专业老师或是教练的指导的依赖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女生自我锻炼的能力相比较显示出不足。
表6 体育教师指导的依赖性调查
3.4、参加课后锻炼的影响因素
通过卡方检验,分析有两个年级参加课后身体锻炼的影响因素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经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发现有两个年级课后体育锻炼在运动技能掌握、影响参加身体锻炼的主要原因方面方面不存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影响因素之间的相比较,排在前三名的,两个年级均体现在学习时间紧张,占用了课后锻炼时间;排在第二的是懒惰,没有养成课后锻炼的习惯;排在第三的为缺少锻炼的伙伴。
表7 影响课后身体锻炼的主要因素
通过卡方检验,分析男女生两个组别在锻炼的监督管理方式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经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发现男、女生两个组别在锻炼的监督管理方式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男生显示出更强的毅力和锻炼的自我管理能力。
表8 关于锻炼的监督管理的调查统计
4、结论
(1)大学生基本上了解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其中男生表现得更加积极,自我锻炼能力较强,对教师的指导依赖性较低,自我监督能力强,课后锻炼完成情况较好。女生更加显示出毅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差;
(2)我国高校大学生在参加体运动的过程中,一般都有着比较明确的锻炼目的,以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等;通过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大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健身意识;在参加体育锻炼方面,一年级学生普遍缺乏足够的自主性和计划性,并且希望提升自己的体育运动技术;大学体育健康教育卓有成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
(3)身体健康意识薄弱不利于大学生运动养成习惯和参加体育锻炼。“懒惰”、“缺乏时间”、“缺少运动伙伴”3个主观因素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学校体育缺乏针对大学生参加课后锻炼活动指导,学校体育设施不足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这不有利于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4)运动锻炼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时尚,成为学生参加课后体育锻炼的新动力。
5、建议
(1)加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高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传播知识的功能,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健康微信公众号和体育教学网络平台,及时推送和更新适合大学生学习的体育与健康相关知识性;
(2)重视对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提高。开设体育第二课堂,实现课程“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建立健全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提高教师对学生课后锻炼的指导和监督,从而有利于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
(3)大学体育要与时俱进,结合本校现状,了解学生兴趣,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注重更低年级运动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主观能动性和终身体育观,体育课程建设更加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开设更多适合女生锻炼的体育课程,建立女生体育运动协会,让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一起锻炼,促进女子体育运动的发展;
(4)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在制定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时,将健康意识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根据不同年级对体育健康理论的学习提出不同的要求,提高健康理论考试的体育学期成绩占比。体育教师教学思路的要转变,并在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计划制定中要有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技术练习及身体练习的同时,将体育健康知识渗入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长期体育课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