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中考政策变化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2-08-26朱从丽赵伟科姜苏航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分值中考体育课

朱从丽 赵伟科 姜苏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随着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国民体制健康状况成为了体育强国的焦点。少年强则国强,因此学校体育发展逐渐得到重视,解决学生体质日益下降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2020年8月31日,中办、国办和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印发后部分省市对于中考体育分值、考试内容、考试制度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每个上体育课的学生都要参加体育竞赛,体育竞赛将会成为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的赛事。2020年12月14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加强德、育、体、美、劳。从2021年开始各个省、市都将要增加体育中考分值,并且与之前相比,增加幅度较高。卢元镇在谈体教融合时提到体育中考增加分值是属于善意的强制,体育加入应试教育是以毒攻毒,体育中考没办法使学生做到自觉练习,只能加入到应试考试中才能够使学生主动练习、重视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让青少年通过运动养成良好运动的习惯,提高运动兴趣并主动参与其中,这一旦成了学校里的一种氛围,这种强制就变成了社会现象,这种强制让学生们从众,让孩子们相互模仿。体育的一大特性就是吃苦耐劳、拼搏竞争,在运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奋勇拼搏,不轻言放弃,勇夺第一的运动家精神。

2021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体育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着重强调体育课不再为文化课让道,而是与文化课同等重要,并且称中考体育分值权重要占总分10%以上,《实施意见》称到2025年江苏省全省创建1500所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青少年普遍掌握1-2项运动技能。该《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江苏体教融合工作将驶入快车道,更多的青少年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青少年竞技体育赛事也将得到蓬勃发展,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升学等问题也将得到解决。体育中考制度从开始至今已经走过了42年,期间经历了试验期、改革期、发展期3个阶段。1980年开始在全国大范围推广,2000-2005年对体育中考考试项目、评分标准、考试制度等进行了确定,对学校体育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体育中考是由当地教育部门负责实施,所以各地方的考试模式、考试项目、考试分值、考试制度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体育中考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保证中考体育的实际作用,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保证考试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学生身体素质。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逐年下降,小胖墩、近视成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最大的忧患。国家不得不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实施体育中考、体育进高考的口号也呼声高涨。

1、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研究体育中考改革新政策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对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的利处,对其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体育师资建设的促进作用,在新时代体育强国背景下推动素质教育和体育学科建设长期发展。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以中国知网为途径查阅关于体育中考、体育中考政策变化相关文章。检索“体育中考”、“中学教学”、“政策变化”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文献资料库中查阅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为本文的研究夯实理论基础。

2.2、历史研究法

通过查找以往国家、地方出台的与体育中考有关政策文件,对与体育中考有关政策文件进行总结、探究体育中考改革、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变化。

3、体育中考历史与发展过程

3.1、体育中考政策改革变化

从1979年在上海市崇明中学进行首次体育中考尝试至今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40多年间从国家层面的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到地方都在为体育中考的合理性、公平性、实用性、有效性不断地做出新的尝试和改革,期间发布了若干件指导性文件(表1)从1979年开始体育中考试点到1990年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的科目。让中考体育从少数的试点逐渐向全国推广,成为全国各地中考的必考科目。从最初确立考试制度出台各类文件法规,体育中考的成绩纳入最终的中考成绩,因此,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的地位大幅度的提升。体育中考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程,从试点到大面积推广再到全面覆盖实施。考试的目的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着眼于学生体制变化到纳入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总分不再单纯看重体质,而是更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虽是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目的,但同时提高了体育在学科的地位,并为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身心发展助力。

表1 体育中考发展期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文件

3.2、体育中考政策变化前后对比

2016年9月18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体育学科作为中考计分项目正式在全国推行。从1979年开始第一次尝试体育中考制度,再到全面开始实施体育中考成绩纳入总分的几十年间。从国家层面的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确保教育、考试的公平性、合理性、实效性,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正确的导向作用。2016年之前体育中考政策变化对比。如表2:

表2 中考新旧政策对比分析

(1)考试目标发生变化。

体育中考的目标定位发生改变,不再以学生的体质健康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为单一目标,而是更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主要着力点,更加强调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考试形式发生变化。

考试的组织形式发生变化,从最开始的终结性考核评价发展到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学生不再以一次考试就决定成绩分数,大大减少了学生因为天气、气候、身体等原因而造成的考试发挥的不够理想而失去较多分值的现象得到非常大程度的改善,使得考试更加公平、合理。一考定分数的情况将很少出现。而采用过程性评价加总结性评价的考试形式,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对学生体质情况、体育分数的考核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于体育课积极的态度,在过程性评价中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上课态度等都是决定着学生分数的选项,采用过程性评价激励的不仅是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更大限度的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增加体育教师在体育中考中自我意识,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过程性评价打分的权力交给体育老师不仅对学生和教师都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也能够在最后的终结性评价考试中能够更高效、准确地完成各项测试。

(3)考试分值发生变化。

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出台《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2020年8月31日,中办、国办和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两个通知更加坚定了各省市地方对体育中考分值增加的决心,为各省市体育中考改革下了一颗定心丸,指明了学校体育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并且要求逐步提高体育中考分值。在中考体育改革之前大多数省市的中考体育分值在5%左右。天津市体育中考的分值由最初的30分提高到40分,而新分值的划分由平时成绩18分及统一测试成绩22分构成。2021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体育局依据《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着重强调学习与身心发展并重,在中考成绩中,体育成绩要占据总成绩10%以上。《201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方案》,苏州市实行初中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一。2019年体育中考的分值由之前的40分调整为50分,其他科目分值保持不变,中考总分随之调整至740分。云南省教育厅在2019年12月27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都设置为100分,这一举措史无前例,创造了体育有史以来的新篇章。广州市教育局在2月22日发布《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主要是在增设球类考核项目、中长跑和1min跳绳等项目考试标准发生变化,其余一些项目考核标准做了小幅度的调整,体育测试的分值由之前的60分提高到了70分,在评价体育素质的分值上有了一定的优化。

(4)考试项目。

体育中考改革前项目设置主要以素质项目考核为主,设置必考项,学生选择余地小。只需要通过反复的枯燥的练习甚至有一部分通过先天良好的身体素质就能获得高分甚至满分。其中耐力项目包括 1000m(男)、800m(女)速度;爆发力项目:50m、立定跳远(学生自选一项);力量类项目:包括1min仰卧起坐(女)、单杠引体向上(男)、前掷实心球(三选一);技能类项目:包括篮球技能、排球技能、足球技能(三选一)、坐位体前屈、跳绳等项目。而在体育中考改革后加入了游泳项目,部分地区考试项目不再设置必考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考试项目,以实现对其自身利益最大化。

4、中考改革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4.1、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

体育教师在所有学科教师当中的地位较低,体育老师文化程度低专业知识匮乏,思想素质差一类标签进行标榜,体育课不重要,教体育课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造成了在意识上对体育老师轻视,而中考将体育纳入升学考试总分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体育学科的地位,体育教师也得到重视,在改革之前体育教师评奖评优职称评定,年终绩效评定都处于劣势,晋升空间小,机会少,因此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受到打击,在学校中参与感、工作幸福感低。《意见》中明确规定,从2021年开始中小学要配齐配足体育课,体育教师也会相应增加,不再会出现一个体育老师带十几个班的情况,对体育老师的工作量进行了减负,提升工作质量。体育纳入中考总分,体育学科的地位得到提升,体育教师地位也随之提升,体育不再是副科,而是与语文数学英语一样重要,体育教师的担子更重,责任感使命感更强。

4.2、对教学开展形式影响

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只对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娱乐性的体育活动表现出较喜欢的态度。而传统的体育课枯燥、乏味,以考试项目为主要上课内容,出现“应试教育”的倾向,让学生从心理抵触这门课程。进而忽略了学生需要个性发展的问题。而新体育中考方案的出台考试项目增加,需要教师多样化开展教学方式,多种组织形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实施教学。考生的选择性更加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训练,能够提高课堂活跃氛围,目前大多数地区采用的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意愿。

4.3、学校体育课程编制的影响

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显示,44.3%的小学四年级学生每周体育课课时少于3节,有60.8%的中学每周体育课课时少于3节。该报告对即将参与中考的毕业年级学生的描述则是情况更不乐观,教育部2021年6月23日发布《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增加体育教学方式改革的有效性、可行性。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有选择性的开展各种专项技能课程与基本体能训练课程,既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又能使学生力量、耐力、速度等各项齐头并进。使学生既学到技术又能轻松通过体育考核。中考体育纳入总分增加体育中考比重,促进课程多样化、合理性、实效性,加大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课程实施力度。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在职体育教师培训机会,使得体育教师的知识库得到更新和丰富。正确体育观的形成是体育中考改革的一大成果,能够让体育在正确的方向上可持续发展。

4.4、对家长、社会体育观的影响

中考增加体育科目并且纳入中考总分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家长对体育的重视,通过考试的方式使家长主动去了解体育,认识体育。家长对于体育的重视能够直接带动校内校外的体育活动、校内教师督促、学校以外家长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体育专项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不仅能够起到促进社会体育、群众体育的发展,还能够促进体育经济和竞技人才的培养,对引导我国全民健身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我国体育与强国建设建成坚固堡垒。

5、结论与建议

体育中考从个别学校试点到省试点再到全国推广,从象征性的测试到纳入中考总分再到提高中考中体育分值成为与语数外并驾齐驱的四大主科之一并非偶然,而是体育中考30年来的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代社会发展与体育发展的产物,从终结性考试到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摆脱应试教育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不再是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让考试成绩与学生兴趣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地形成体育运动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另一方面国家在出台文件政策的同时也要加大监管实施力度,杜绝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加大体育经费投入,保障体育器材设备,体育场馆能够高效利用。中国梦包含体育强国梦,少年强则国强,以体育中考的形式促使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培养运动习惯是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分值中考体育课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点津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体育课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中考“三数”大扫描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