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肌力训练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2-08-26陈丽丽张垣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步速躯干肌力

陈丽丽,张垣

脑卒中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病死率高等特点[1]。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姿势控制能力,出现平衡障碍,导致异常的姿势和步态,阻碍步行功能的康复。因此躯干的控制能力的康复对于恢复下肢运动功能显得至关重要。研究指出,核心肌群训练可以通过一系列姿势锻炼来控制躯干,达到稳定脊柱和骨盆,从而提高整体的躯干控制能力和平衡水平来改善异常的步态和姿势[2]。本研究拟探讨核心肌力训练在脑卒中所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0 例,纳入标准:(1)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3];(2)伴一侧肢体功能障碍;(3)头颅CT或MRI 检查证实为首发脑卒中,病程≤3个月;(4)神经系统体征稳定不进展,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控制良好,无其他限制活动的合并症;(5)年龄40~75岁;(6)无认知功能障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MMSE 评分)≥24 分;(7)可无辅助下步行≥12 m;(8)患者及家属签属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温州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1)中途放弃或出院、转院者;(2)小脑或脑干梗死者;(3)合并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4)有帕金森病、下肢骨折或其他限制下肢运动的神经肌肉或骨关节病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3 例;年龄(51.4±12.2)岁;病程(33.2±12.5)d;左侧偏瘫23 例,右侧偏瘫12 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0.6±11.8)岁;病程(32.6±12.4)d;左侧偏瘫22 例,右侧偏瘫1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核心肌力训练。

1.2.1 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 治疗基础疾病,如控制血压、血糖,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及促进脑代谢等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的摆放、Bobath 疗法、体位转移、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及常规步行功能训练,6 次/周,30 min/次,持续时间8 周。

1.2.2 核心肌群训练(1)双桥运动:取仰卧位,屈髋屈膝,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躯干在同一条直线上,腰背部及腹部用力抬起臀部保持。(2)单腿搭桥:取仰卧位,一侧下肢屈髋屈膝,另一侧下肢伸直,臀部及腰背部发力,以双肩和左足为身体的支点,抬起腰背、臀部和一侧下肢,保持双侧髋关节伸直,双侧交替进行。(3)卷腹运动:取仰卧位,屈髋屈膝,双足平放于床面,双手交叉置于脑后,躯干用力使上半身逐渐半抬起,但腰椎不离开床面,腹肌需全程收紧。(4)跪位对角线支撑:取跪位,患者双手、双膝垂直于地面支撑身体,背部保持平直,抬起一侧手臂及对侧下肢,手臂及腿不要高于躯干,双侧交替进行。(5)屈伸训练:平坐于下肢力量训练器上,屈膝,双脚蹬在踏板上,下肢伸膝用力将踏板有力踢出再慢慢放回,蹬伸力量强度以患者不感费力为主。(6)卧位踏步:仰卧位,双下肢屈髋屈膝,左右足交替踏步。(7)后仰训练:受试者双腿伸直俯卧于治疗床上,治疗师固定患者双下肢,通过腰背部、臀部发力使躯干尽量向上后仰,再缓慢放下。每个动作重复10 次,每次动作维持5~10 s,动作间隔5~10 s,可在治疗师给予辅助下完成,具体运动强度以患者第2 天不感疲劳为准。

1.3 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 周后步行功能,采用Biodex Gait Trainer-2 型步态分析系统在12 m 走道上以自然步速来回行走2 次,记录步长、步速、步宽及步频。(2)比较两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采用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4]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 评分)评定。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步行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步长、步速、步宽及步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7,均P >0.05);治疗8 周后,两组步长、步速、步宽及步频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t≥3.67,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步长、步速、步宽及步频等指标比较

2.2 BBS 及ADL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BS 及ADL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4,均P >0.05);治疗8 周后,两组BBS 及ADL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t≥3.11,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BS 及ADL 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平衡中枢损害,导致偏瘫侧躯干及四肢运动控制能力下降,出现姿势控制异常[5]。因此,偏瘫患者的异常步行姿势及平衡协调障碍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跌倒的风险。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而身体的姿势控制需要有稳定的重心及在动态环境中能做出稳定对答的能力[6]。学者指出,核心肌力的提高可对脊柱及躯干起到很好的支撑和保护作用,其力量的改善对身体姿势控制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 周后,两组步长、步速、步宽及步频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提示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运动疗法能改善运动功能,增强平衡能力,提高步行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 周后,两组BBS 及ADL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这表明运动疗法基础上加用核心肌力训练能更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及步行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核心肌力训练联合运动疗法能对脑卒中所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具有积极的康复疗效,能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及步行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步速躯干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拉伸对越野行走学生躯干柔韧素质影响分析研究
基于老年人行为特性的行人过街信号优化
基于文献回顾的罚球命中率与躯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步速与住院高龄老年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社区高龄老年人步速、握力与跌倒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树与人
随机人群运动荷载作用下大跨度连廊的振动响应
人走路时为什么要摆手?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