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门海域岸线特征分析与海洋经济发展展望

2022-08-25李学峰岳奇胡恒董月娥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年8期
关键词:填海造地海岸线海域

李学峰 岳奇 胡恒 董月娥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 300112)

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据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澳门陆地总面积为33.0 km2,总人口数达68.32万人,人口密度达2.07万人/km2,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1]。澳门面积狭小,人口密度大,城市与经济发展迅速,人地矛盾极为突出,而填海造地就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发展道路。经过百余年的填海活动,澳门已经成为世界上填海造地占总面积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2]。据记载,1840年,澳门半岛的面积仅为2.78 km2;1912年,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的面积总共达11.6 km2;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南湾整治工程、澳门国际机场填海工程、路氹城填海工程的陆续完成,1999年,澳门总面积达23.8 km2;后又经历了多次填海工程,2013年澳门总面积首次突破30 km2。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澳门新城填海规划,新城填海区分为5个区域(A—E区),新城填海区分别分布于澳门半岛的东侧和南侧(A、B区),以及氹仔岛北侧(C、D、E区),填海造地总面积约为3.6 km2。2017年8月14日,中国港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澳门新城填海区A区填土及堤堰建造工程供砂项目顺利完工。随着填海造地的快速发展,截至2021 年,澳门的陆地面积已扩展为33.0 km2[3]。

澳门以旅游博彩业为主,单一的产业结构和过度依赖服务贸易导致澳门经济抗风险能力低下。因此,加快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对澳门来说迫在眉睫[4]。2015年12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明确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管理的海域和陆界的范围: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管理的海域面积确定为85 km2;将关闸澳门边检大楼地段划入澳门特别行政区[5],结束了澳门没有海域管理权的历史,这有助于澳门加快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进而促进澳门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澳门海域岸线资源丰富,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澳门海域岸线特征如岸线长度、类型与开发利用类型的系统梳理,以期为澳门海洋战略布局、海域管理规划与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 澳门海域岸线长度

基于港口发展、船只通航管理、航道疏浚与维护等需要,澳门逐渐形成了对周边水域的习惯管理,但习惯水域并没有明确边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明确了澳门拥有85 km2海域面积的管理权,调整了管理方式,变更了法律适用,以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的全面实施排除了全国性法律的适用[7]。

为促进澳门海域的有效管理,基于尊重历史、符合管理现状及考量未来发展的三项原则,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图绘制暨地籍局联合各相关部门负责执行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岸线勘定工作,通过前期资料搜集与海陆实地调查,并利用先进测绘手段,制定了海岸线界定准则,全面调查澳门海域岸线地形要素,分析了海岸线的位置、长度、类型等地理基础特征,完成了澳门半岛、氹仔岛、路氹填海区、路环岛、新城填海区与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澳门口岸管理区的海岸线勘测工作。以2017年7月1日为海岸线勘定时间基准,澳门海岸线全长76.7 km,其中澳门半岛18.4 km、离岛(包括氹仔岛、路氹填海区及路环岛,下同)49.9 km、新城A区5.7 km以及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澳门口岸管理区2.7 km(见表1)。

表1 澳门各区域海岸线长度统计表[8]

2 澳门海域岸线类型

澳门海岸线类型分为人工岸线与自然岸线。由表2可知,澳门海岸线类型以人工岸线为主,约占海岸线总长度的81.5%,主要分布在澳门半岛、氹仔岛北侧与南侧,总长度为62.5 km,为典型的人工斜坡岸线和人工直立堤岸线,如澳门科学馆东侧和筷子基北湾。澳门海岸线类型以自然岸线为辅,约占海岸线总长度的18.5%,主要类型可分为原生自然岸线与修复自然岸线。其中,原生自然岸线包括砂质岸线及基岩岸线,砂质岸线主要分布在路环岛的黑沙海滩与竹湾海滩,总长度为2.2 km,约占海岸线总长的2.9%;基岩岸线主要分布在路环岛的南侧及东侧,总长度为5.2 km,约占海岸线总长的6.8%。其中,修复自然岸线又可分为自然恢复岸线及整治修复岸线,自然恢复岸线指非经人工方式恢复自然岸线形态的岸线,主要分布在路氹填海区建筑废料堆填区南侧,总长度为1.7 km,约占岸线总长的2.2%;整治修复岸线则指由人为措施再生自然岸滩生态功能的岸线,主要分布在氹仔岛西侧红树林种植区及生态保护二区沿岸区域,总长度为5.1 km,约占岸线总长的6.6%。澳门各区域(澳门半岛、离岛、新城A区与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澳门口岸管理区)各海岸线类型的长度,如表2所示。

表2 澳门各区域海岸线类型分布表[9]

澳门城市发展与空间不足的矛盾因多年的填海造地而有所缓解,但空间拓展与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却日益凸显。填海造地活动改变了海域岸线的自然属性,澳门海岸线由原有的蜿蜒曲折趋于规则平直,自然岸线占比锐减,这影响了附近水域的水文动力条件,造成海水水质恶化、污染严重、生态灾害风险加剧,给澳门沿海区域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压力。因此,增加自然恢复岸线与整治修复岸线的比例,是未来澳门城市生态建设的重点方向。

3 澳门海域岸线开发利用情况

澳门海岸线开发利用类型可分为工业岸线、交通运输岸线、旅游岸线、城乡建设岸线及其他利用岸线,总长度为70.8 km,约占海岸线总长的92.3%。澳门海岸线最主要的开发利用类型为城乡建设岸线(约占岸线总长的39.4%)、交通运输岸线(约占岸线总长的26.9%)与旅游岸线(约占岸线总长的17.3%)(见表3)[9]。另外,未利用岸线主要为基岩岸线、不具备观光旅游功能的砂质岸线等,主要分布在路环岛南部、氹仔岛北侧,约占海岸线总长的7.7%。澳门各区域(澳门半岛、离岛、新城填海区与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澳门口岸管理区)各海岸开发利用类型的长度,如表3所示。

表3 澳门各区域澳门岸线开发利用分布表[9]

作为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填海造地扩大了澳门的陆地面积,为人们拓宽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改变了海岸线开发利用类型与构成。澳门填海用地最重要的类型为商业、住宅、政府、学校、文化、休闲、绿化等建设用地,通过填海造地,极大地改善了澳门居民的生活环境。路氹连贯公路、新澳凼大桥、澳门半岛内港码头、外港客运码头、九澳港与澳门国际机场等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澳门国际贸易、海洋运输与城市旅游发展。澳门大量的填海工程(如澳门会展中心、体育中心、跑马场填海工程等)都是为了发展以博彩业为核心的旅游业,所以在填海造地上分布着众多大型博彩娱乐场。

4 澳门海洋经济发展展望

澳门地理位置优越,具有独特的海洋自然景观、良好的对外经贸条件与丰富的海洋文化遗产,为澳门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澳门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实现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与澳门社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化发展[10]。为推动澳门海洋经济稳定、有序与快速发展,本文从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滨水空间、协调产业布局、打造海上门户、深化区域合作与共建“一带一路”角度出发,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在“一国两制”基础上,深入融合“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将澳门打造成“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为澳门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11]。

(2)优化滨水空间。通过重塑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加强海堤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建立海洋资源环境预警监测机制,保障澳门良好的海洋生态与宜居环境,为澳门海洋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2]。

(3)协调产业布局。通过优化提升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船舶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构建澳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促进海洋经济协调发展[13]。

(4)打造海上旅游项目。通过建设邮轮母港,发展海上游艇、冲浪、观光、极限运动等海上旅游项目,举办龙舟赛事等体育文化项目,实现海洋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13]。

(5)深化区域合作。通过推动海洋资源、航运基础设施要素协同创新,加快海洋科技与金融支撑平台体系融合,加强海洋电子信息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发展,完善海洋组织管理制度合作体系,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路径[14]。

(6)共建“一带一路”。通过与葡语国家构建“蓝色伙伴关系”与海洋合作交流平台,推动海洋科学技术与文化经济全方位、深层次领域合作,充分发挥澳门作为“一带一路”支点的重要作用,培育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15]。

猜你喜欢

填海造地海岸线海域
遗落海域
埕岛海域海上独立桩拆除方案探讨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海军舰艇前往演戏海域
厦门建堤与填海进程共同影响下的城市发展初探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