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省农旅融合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2022-08-25甘梦晴蔡保忠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年8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湖南省升级

甘梦晴 蔡保忠,2 刘 佳

(1.湖南科技学院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2.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 100020)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的战略举措。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导企业进一步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我国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提出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旅融合是适应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的新产物,也是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现实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目标任务,这也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等词语频繁出现,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如Privitera(2009)分析了影响农旅融合的生态特性后,总结了农旅融合在增加经济利益、创造就业机会、保护农村景观等方面的功效[1];Hwang等(2015)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可增加农户非农收入[2];Liu等(2017)采用1998—2013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验证了发展乡村旅游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功效[3];魏玲丽(2015)研究指出农业的规模化及产业文化是农旅融合的影响因素[4];胡鞍钢等(2017)研究得出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引领投资、拉动就业的作用的结论[5];王晓盼(2020)认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适应了大众对休闲娱乐度假的强烈需求,为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6];张百菊(2018)以吉林省为例,运用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对农业和旅游业进行耦合测算,结果表明两者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能增强旅游业的竞争力[7];黄芳(2019)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主成份分析法构成的组合法对指标赋权,用改进的TOPSIS法计算农业和旅游业的协调度,用标准差椭圆法分析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郑州、洛阳和南阳的农旅协调度为中度协调,提出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农旅共同发展的建议[8];钟漪萍等(2020)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2010—2017年的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发展水平、消费需求及资本积累都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9];薛敏(2020)以临安关山村为例,基于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规划策略,通过调查分析法得出农旅融合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的结论[10]。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多从数字经济、网络科技等方面研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制,鲜有文献从农旅融合方面研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制。且现有研究仅简单地将农旅融合对农村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影响进行比较,未对农村产业结构的直接影响进行探讨,且缺少基于统一的框架量化研究农旅融合对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及产生影响的主要渠道。文章通过数据演算分析和研究农旅融合对湖南省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其机制,以期对湖南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农旅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湖南省农旅融合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1 湖南省农旅融合发展现状

1.1.1 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湖南省既是农业大省,也是旅游大省,农旅融合发展是发挥湖南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湖南省全面推行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过程中,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得到了发展,并逐渐涌现出一大批竞争力较强、附加值较高的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发展载体。例如,湖南省沅陵碣滩茶业有限公司的凤娇碣滩茶特色产业园、湖南海联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海联刺葡萄特色产业园、溆浦县淳香果品专业合作社淳香柑橘特色产业园等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不断成长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近年来,湖南省的休闲农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大,经济持续发展。当前,湖南省农旅融合已进入加速发展、提质跨越的重要阶段。

1.1.2 农旅融合模式多样

湖南省农旅融合模式主要有“植物+旅游”“动物+旅游”“民族特色+旅游”等多种融合模式。“植物+旅游”是一种较早出现的融合模式,湖南省依托植物种类多样性的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例如,有的农庄种植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或是可供游客采摘、食用的植物,以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动物+旅游”融合模式是对湖南省动物资源的充分利用。湖南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水等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气候环境优越,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湖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格局,因此,“民族特色+旅游”融合模式颇受游客欢迎,发展势头迅猛。

1.2 湖南农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 政策支持引导不足

产业融合的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的助推与引导,然而,当前农旅融合协同发展过程中还未形成良好的、配套的政策环境。税收、贷款、用地、工商、食物、安全和健康等各个环节未能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政策框架,在与农旅行业相关的政策措施方面,没有进一步细化实化国家层面的扶持优惠政策(如国家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扶持基金、项目投融资管理制度、扶持奖励政策等),因此,难以有效吸引民间及其他社会资本参与农旅融合建设过程。

1.2.2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决定着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第一印象,但多数农村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条件较落后等问题。公共区域的卫生管理不佳,严重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除此之外,景区开发建设程度不足,缺乏基本配套设施,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

1.2.3 农旅行业人才匮乏

在湖南农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参与主体以农民为主。虽然湖南省及各市州开展过一系列的培训工作,但由于农旅行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且不宜设置就业门槛,无法实现培训全覆盖,造成许多从业人员未参加规范的专业培训,因而缺乏科学的管理素养和服务经验。由于缺乏经营管理、项目策划、包装设计、营销推广等专业性人才,湖南省农旅融合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1.2.4 融合发展深度不够

目前,湖南省农旅融合模式单一,多数乡村都是将某个单一的产业作为经济支撑,农产品的加工水平较低,与二、三产业的结合不够紧密,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发展程度有限。据不完全统计,在湖南省经营乡村旅游的企业和农户中,“各自为战”者所占比重超过了80%,通过“政府+公司+旅行社”等模式融合发展的所占比重不足20%。全省企业和经营户未能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导致农旅融合发展的深度不够。

1.2.5 营销推广方式单一

湖南省农旅行业的经营主体在农旅融合营销推广方面创新力度较小,现有的营销推广手段较为单一,未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这就导致特色农产品、旅游产品的品牌传播力较弱,难以得到市场各界的广泛关注。

1.3 湖南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根据《湖南统计年鉴》中的有关数据,绘制2012—2021年湖南省三次产业的省内生产总值占比变化图,如图1所示。

图1 2012—2021年湖南省三次产业的省内生产总值占比

1.3.1 产业区域结构同质化较严重,优质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由图1可知,2012—2021年,湖南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湖南省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降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湖南省产业区域结构同质化较严重,整体规划不足,未充分体现出湖南省农业发展优势,各区域未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经济带,缺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代表产品和品牌,优质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1.3.2 第二产业发展较好,但在湖南省生产总值中的占比逐年下降

由图1可知,2012—2019年,湖南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湖南省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下降,至2020年才有所缓升。

1.3.3 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前景较好

由图1可知,2012—2019年湖南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湖南省生产总值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增长较快,2020年和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湖南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湖南省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所下降。

2 农旅融合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

2.1 农旅融合促进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

农旅融合有利于加强城乡信息流通,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产业附加值。发展农旅融合还能增加资本的积累,从而可以购买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加速农村劳动力要素的流动,而农村劳动力要素在各个产业中的合理配置是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关键。农旅融合能使农业、农村工业与农村服务业的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得到提高。

2.2 农旅融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农旅融合可以有效利用农村资源,通过将乡村文化、乡风民俗等转化成旅游产品,来带动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发展,有利于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延长产业链,推动农村第一产业逐步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有机融合。农旅融合还可以提高先进生产技术的利用效率,进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最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 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3.1 模型构建

为验证湖南省农旅融合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构建如下面板模型:

式(1)中,i代表湖南省的14个市州,t代表时间(2010—2017年),α、β1、β2、Z、ε表示待估的参数。Y是因变量,表示湖南省各市州的产业结构(STR)。自变量包括核心变量和控制变量,核心变量是湖南省各市州的农旅融合水平(RTUR);控制变量包括地方财政收入水平(LFIN)、城市化水平(URB)、劳动力人数(LAB)、农村科技发展水平(RTEC)、农村基础设施水平(RINF)以及外商直接投资水平(FDI)。

3.2 数据来源

笔者采用2010—2017年湖南省各市州的面板数据,各变量的原始数据均来自湖南省统计局网站和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及衡量指标

3.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 实证分析

4.1 实证结果

笔者基于湖南省各市州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混合回归的方法,利用Stata 16软件进行实证分析。湖南省农旅融合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的分析步骤:①模型一仅分析农旅融合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②模型二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后分析农旅融合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4.2 结果分析

根据表3的实证分析结果可知:(1)农旅融合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且实证水平稳定 。农旅融合可以优化农村产业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附加值,提高生产技术的利用效率,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农村科技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有明显的负向影响。这主要与本文选取的农村科技发展水平指标有关。受数据的可获性影响,本文选用农业机械总动力衡量农村科技发展水平。农业机械总动力主要对第一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因此对第三产业产值占省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影响为负。(3)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对产业结构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对产业结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村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村水利、交通运输、文化、能源、医疗等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助推农村劳动力回流[11],进而持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4)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对产业结构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一方面,外商的直接投资会加剧产业结构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会导致产业内部均衡性更差,使第二、三产业内部分化更加严重[12],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第一,农旅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旅融合发展能够实现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推进农村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进而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二,农村科技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主要与研究选取的指标有关,农业机械总动力主要推动第一产业而非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在农旅融合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农旅融合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第四,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在农旅融合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有着显著的负向作用。随着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提高,农旅融合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作用减小。

5.2 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与结论,笔者为充分发挥农旅融合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作用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助力农旅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于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对农旅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作用,政府可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高各地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农旅融合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正向作用,为农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创新营销推广手段,推进农旅产业发展。创新产品营销方式,提高农旅融合发展水平。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工作,加强科技推广与应用,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游客数据,挖掘旅游热点,对游客进行精准营销,并进行实时互动和追踪服务;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地资源特色,对具有本地特色、受大众喜欢、价值较高的农产品进行重点推广。

第三,加大农旅复合型人才梯队的建设力度。坚持培育一批高技术高素质的新型乡村经营主体,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农旅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当地有关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管理水平,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做好重点培育对象的培训计划,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提升农民对现代化农业和农旅融合发展的认识水平。此外,外部人才引进工作要与内部人才培养工作齐头并进。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湖南省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