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写作教学的优化路径

2022-08-25江苏省如东县掘港街道童店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古诗词核心素养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街道童店小学 姚 耘

培养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以促进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的生成。本文以小学写作教学为例,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重点阐述小学写作教学的优化路径,旨在优化写作教学的方法,助力小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的生成。

写作是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与“听”“说”“读”三项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同,“写”是检验学生语言学习成果的有效方式。为了落实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要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以科学的写作指导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拓宽学习视野,积累文化底蕴。但是,从目前的写作教学情况看,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并未掌握培养核心素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途径,写作教学方法还有待于优化,这些问题迫切地需要解决。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写作教学中融入的必要性及其本质

1.核心素养在写作教学中融入的必要性

“读”与“写”是语文的“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其中的“写”尤为重要。“写”作为听说读写中的最后一项,也是高层次的学习技能,是学生语言运用、情感表达、思维发展等能力的直接表现形式,在语文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自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提出以来,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了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话题,将核心素养融入写作教学中,更是众多研究学者探讨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受到写作教学特殊性以及写作教学现状的影响,核心素养在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融入较难。如写作教学难度大,小学生普遍认为“写作难”,写作兴趣不浓,写出的文章语句不通顺、结构不合理、缺少真情实感,这些问题影响了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应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标,不断创新写作教学方法,通过科学的指导,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以攻克写作学习的难关,并在丰富的写作活动中,提升写作能力,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助力。

2.核心素养的本质

新课程标准提倡个性化写作,认为写作目的不同、写作对象不同,不能要求学生因为迎合考试的标准或者其他人的喜好而写作,写作是单纯的情感表达方式。因此,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写作实际上是记录生活、情感表达的方式,应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仔细品味生活,抓住事物的本质,力求创造性地表达。

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想要写作教学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教师就要了解写作的本质是什么。

写作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从结构上分析,写作是语文学科的综合展示项目,无论是遣词造句、因果关系的呼应,都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深远意义;其次,从内容上分析,写作是观点表达与情感抒发的书面表达形式,是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最直接检测方式;最后,从思维上分析,无论是逻辑关系表述,还是整篇故事的讲述,都体现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价值观。由此可见,写作凝聚的是“生活”与“思想”,其根本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价值观念,符合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在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优化小学写作教学的路径

1.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行的部编版教材以新课程改革标准为依据,以素质教育落实为目标,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经过层层筛选、精心安排,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更高要求的育人目标。因此,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多位专家层层筛选的,这些优秀的作品中大多含有值得学生借鉴的好词佳句,或语言表达方式优美、或字词的使用存在妙处等。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阅读作品点评的方式,让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发现语言运用的妙处,并学习和借鉴语言运用的方法与技巧,通过仿写训练等方式,提升小学生的字词积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如《我要的是葫芦》中有这样两句话:“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让学生分析可不可以将这两句话变成:“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两个句子变化表达方式后,其表达的效果是否不同?学生在对比与分析后,发现文章中作者的表达方式强调的语气更明显,“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表示主人公对虫子不在乎,一心一意只盼望着葫芦长大的心情。“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则是运用了反问的语气,表达出了故事主人公对邻居建议的不屑,而“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则不能体现出人物更多的情感。由此可以提升学生对用词的斟酌、赏析能力,认识到字词的巧妙运用,能让文章大放异彩。在阅读点评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仿照句子造句,以增强学生对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学会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观点。

2.将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关注写作技巧的讲解,在课堂上大量重复讲解不同的写作手法,但是很多学生虽然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了这些写作技巧,却不能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导致写出来的作品始终给人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作文内容缺少精彩之处,可读性不强。教师应注重写作技巧的实践性,例如讲解修辞手法后,安排当堂训练活动,让学生在理解修辞手法后,可以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之中,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分析这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中的“屏障”“竹笋”是比喻句,将桂林的山比喻成了其他事物;“像……像……”是排比句。接下来,指导学生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妙处,让学生意识到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有锦上添花的作用。最后,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要求学生以太阳为描写对象,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完成写作任务。如:“太阳每天都会出现在天空中,但是太阳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有不同的面貌,你能形容一下与众不同的太阳吗?”一名学生这样写:“早晨,我起床的时候看到了刚刚露出半张脸的太阳,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儿藏在东方。”也有学生用排比写太阳升起的样子,如:“在人们期盼的目光中,太阳终于出来了,发出耀眼的光芒,像一块金子散落人间,像一团火照亮人间,像一艘巨轮驶出地平线。”由此,可以提升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用恰当的写作手法表达生活中的人、事、物,为写作质量的提升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安排写作实践活动

作文内容千篇一律是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写作思维相对固定,没有创新意识,看待问题的角度比较单一,若是一直采用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和发展。对此,教师可以安排合作学习活动,提供表达与互动的机会,在不同的写作思维与观点的抒发中,实现思维的互动与碰撞,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走出千篇一律的写作困境。

例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单元写作教学布置了“续写故事”的任务。很多学生对于续写故事毫无头绪,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故事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以群体性的学习活动激活所有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积极踊跃的发言中打开思维之门,发挥想象力。如一名学生这样说道:“或许有一天老屋真的坚持不住倒下了,我想那时曾经在老屋中遮风挡雨的小动物们都会感到悲伤。”另一名学生不赞同,说:“愚公移山的故事会感动天上的神仙,为什么甘愿为他人奉献的老屋,不能感动神仙呢?”由此打开了写作的思路。在故事续写的教学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写作任务,学生会在竞争性的合作学习中,受到求胜心理的驱动,让原本不爱写作的学生也热情地加入到话题讨论中,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为了续写、创编出更加新颖的故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相较于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合作互动式的写作学习更能激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让小学生意识到故事的续写角度千千万万,不必拘泥于某个固定的形式或内容,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写作学习中思维素养的形成。

4.将写作与课外拓展相结合

文化素养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体现,具有文化的广度与深度。简单来说,文化素养就是人或群体秉承的长久以来形成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具备文化特征的思想与观念,其中包含了精神修养以及学识修养。文化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内容,借助写作教学助力学生形成文化素养,需要教师注重写作教学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领学生走出有限的书本知识学习,拓宽学习视野,能在写作需求的驱动下阅读更多有价值的文章,在积累文化底蕴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例如,以“红色英雄人物”为主题写作,学生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自然会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红色人物的素材,增加了对红色经典的了解,感受了爱国主义精神。例如,一名学生写孙中山先生,通过搜集孙中山先生的事迹,了解到他在病危之际,仍念念不忘救民众于水火,心系国家安危的崇高精神。那时的中国正值军阀混战,孙中山为了祖国统一,联系各界民众召开国民会议,决定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唤醒民众的爱国之心,建立新中国。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的事迹的了解,感受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心,不仅充实了作文内容,也在写作中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了爱国意识。教师还可以布置“古诗词文化我了解”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对古诗词内容的梳理以及拓展性阅读,了解古诗词文化,并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例如,学生探索古诗词文化时,发现《诗经》不仅是古诗词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整个文学史的光辉起点,所反映出的是那个特殊年代人们的多彩生活,揭示了处于不同阶层人民生活的喜怒哀乐,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道路,是中华文明的体现。在古诗词文化的探索中,学生接触到了更多的古诗词,挖掘了古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对于文化素养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小学是学生各方面成长与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他们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的培养也处于最佳可塑期,教师应抓住学生成长的这一关键时期,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写作作为检验学生语文学习质量、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搭建了平台,想要在写作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通过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并逐步形成写作素养,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古诗词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