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兵下肢训练伤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8-25刘道宏齐远博李志锐罗小波卢恒志

临床军医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新兵下肢发生率

吴 杰, 刘道宏, 齐远博, 李志锐, 毕 娜, 罗小波, 卢恒志, 陶 笙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1.骨科;2.卫勤部,北京 100091;3.解放军医学院,北京 100853;4.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骨科医学部,北京 100048;5.河北北方医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6.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 骨科,海南 三亚 572013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部队的中心任务,是生成、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 在新时代强军思想的引领下,军事训练趋于实战化,训练标准逐步提高,伴随而来的是军事训练伤发生率的增加。 有研究报道,国内各军种新兵训练伤发生率分布在10% ~60%[1-5]。 黄昌林等[6]调查研究显示,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兵,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的生成。 由于军事训练的特点,下肢运动负荷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导致下肢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7]。 李春伶等[3]研究表明,膝关节以下损伤的占新兵训练伤的89.1%。 外军报道,下肢损伤在训练伤中占37% ~85%[8-9]。 本研究对新兵新训期间下肢训练伤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新兵下肢训练伤发生现状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国内相关文献得知新兵下肢训练伤发生率约为15%,设定Ⅰ类错误概率为0.05,容许误差为2%,根据公式计算出最小样本量为1 225 例,考虑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将样本扩大10%,则本研究最少需要1 348 名新兵参与。 因此,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1 400 名于北京地区参与2021 年度秋季新训的新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通过国内外文献报道及“三巡”工作发现的训练伤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设计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入伍前个人基本情况,入伍时体能情况,训练伤发生时间、次数、部位、性质、致伤原因等。 课题组成员于新兵训练期间,赴集训基地开展问卷调查,由专人负责发放问卷,对问卷内容进行充分解释并现场答疑以指导填写。 待新兵填写完成后统一收回问卷并进行检查审核,统计有效回收数量。 数据由双人录入并经比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诊断标准 由1 名课题组成员(骨科主治或以上级别医师)及1 名新训点军医对填写有训练伤史的新兵进行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军事训练伤诊断参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制定的统一诊断标准:凡在参加军事训练中所发生各类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影响正常训练1 天以上者诊断为军事训练伤。 发生于髋关节及以下部位的军事训练伤定义为下肢训练伤。 体能成绩分类参考军事考核标准分类:三公里成绩≤13 分40 秒为优良,三公里成绩>13 分40 秒为一般;单杠引体向上成绩≥12 个为优良,单杠引体向上成绩<12 个为一般;仰卧起坐成绩≥45 个为优良;仰卧起坐成绩<45 个为一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探讨新兵下肢训练伤发生的影响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1 400 份,回收1 376 份,回收率为98.28%(1 376/1 400)。 调查对象均为男性,年龄18 ~ 25 岁,平均(21.22 ±1.73) 岁;身高163 ~ 188 cm,平均(174.61 ±5.63)cm;平均体质量(68.72 ±7.80)kg;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8 ~28.73 kg/m2,平均(22.51 ±2.02)kg/m2;学历:高中436 人,大专及以上940 人;兵源地:城镇449 人,农村927 人;独生子女517 人,非独生子女859 人;吸烟336 人;饮酒169 人;体育爱好者858 人,非体育爱好者518 人;单杠成绩优良837 人,单杠成绩一般539 人;仰卧起坐成绩优良1 013 人,仰卧起坐成绩一般363 人;三公里成绩优良1 038 人,三公里成绩一般338 人;参加过役前训练1 263 人;参训前对训练伤有所了解1 248 人,参训前对训练伤不了解128 人。

2.2 训练伤发生情况 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22.17%(305/1 376)。 其中,军事训练伤1 次的有218 人,2 次及以上87 人。 共有247 名新兵至少出现1 次下肢训练伤,发生率为17.95% (247/1 376),占总训练伤患者的80.98%(247/305),发生2 次及以上下肢训练伤者76 人,总计下肢训练伤发生329 人次。 发生部位:大腿占11% (35/329)、膝关节占26% (85/329)、小腿占19% (64/329)、踝关节占25% (84/329)、足部占19% (62/329);受伤性质:急性损伤占42%(137/329),过劳性损伤占58%(192/329);损伤类型:骨与关节损伤占57%(188/329),软组织损伤占43%(141/329);首次下肢训练伤致伤科目:三公里训练占42%(104/247)、战术训练占21%(52/247)、长距离拉练占9%(22/247)、单双杠训练占5%(12/247)、其他占23%(57/247)。 见图1。 首次下肢训练伤发生次数由第1 周至第13 周分别为11、15、27、27、29、25、18、13、16、19、22、15、10 次。 见图2。

图1 训练伤发生情况(a.发生部位;b.损伤性质;c.损伤类型;d.致伤科目)

图2 首次下肢训练伤发生时间

2.3 影响因素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兵源地为城镇、饮酒是下肢训练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因素(P <0.05);热爱体育运动、仰卧起坐成绩优良、参加过役前训练、对训练伤有所了解是下肢训练伤的保护因素(P<0.05)。 见表1。

3 讨论

军事训练伤是影响训练效果、增加军费开支的重要因素。 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新兵训练伤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兵,且下肢训练伤发生率占比较高[10]。本研究对北京地区新兵调查发现,新兵下肢训练伤发生率为17.95%,在所有训练伤患者中占比高达80.98%,与李春伶等[3]报道近似,略高于Hua 等[10]的荟萃分析研究结果,可能与本研究将发生多次训练伤的患者中发生1 次下肢训练伤的人数均归于下肢训练伤组有关。

表1 Logistic 回归分析

本组患者受伤科目前3 位分别为三公里训练、战术训练及长距离拉练,与高志丹等[11]报道类似。损伤性质以过劳性损伤为主,损伤类型中骨与关节损伤占比57%,具体损伤部位以膝关节、踝关节为主,这与步兵训练强度大、重视体能训练有关,三公里及长距离拉练使下肢持续受到运动冲击,易引起过劳性损伤,而战术训练往往引起急性损伤。在下肢训练伤发生时间方面,第3 ~6 周为训练伤高发期,与张亮等[1]报道接近,自第9 周开始,受伤新兵数再次增加,在第11 周达第二个高峰,之后逐渐降低,分析原因为经过前期适应性训练后,自新训第3 周开始训练量及训练频率均大幅提高,导致训练伤发生增加,随着新兵对训练的适应,训练伤发生次数下降。 自第9 周开始,因面临考核,训练强度再次提高,因此出现第二个下肢训练伤发生的高峰。

目前,学者多通过训练组织因素、个体内在因素、训练保障因素这几方面对训练伤危险因素进行研究[12]。 本研究发现,兵源地为城镇的新兵更易出现下肢训练伤,与既往研究[13]结果一致,原因可能为兵源地为城镇的新兵相对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弱于农村来源新兵。 本研究发现,饮酒史是下肢训练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卫振邦等[14]研究结果一致。此外,热爱体育运动、入伍前仰卧起坐成绩优良是新兵下肢训练伤的保护因素,原因为此类新兵往往肌肉韧带力量及核心力量较强且动作协调性更佳,能更快适应新训强度,而对于入伍前不热爱运动、体能较差的新兵,往往更难以及时适应新训强度,易出现下肢训练伤[15]。 本研究还发现,参加过役前训练、对训练伤有所了解是下肢训练伤发生的保护因素,说明役前训练以及训练伤概念的普及有利于降低下肢训练伤的发生率,这与课题组成员多次参加训练伤防控“三巡”工作的总结相符合。

综上所述,新兵下肢训练伤发生率高,极大影响部队战斗力生成,其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兵源地为城镇、入伍前有饮酒史是下肢训练伤独立危险因素,而入伍前热爱运动、仰卧起坐成绩优良、参加过役前训练、对训练伤有所了解是下肢训练伤发生的保护因素。 因此,需针对性制订相应预防策略,从而降低新兵下肢训练伤发生率。

猜你喜欢

新兵下肢发生率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立正!新兵们
下肢最怕“凉、麻、痛”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新兵跳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