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施教法新探

2022-08-25甘肃省嘉峪关市五一路小学何振刚

华夏教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层级篮球教学内容

甘肃省嘉峪关市五一路小学 何振刚 王 勇

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体育课承担学生强身健体的重要任务,且担负提升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责任。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尽相同。如果小学体育教学僵化地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模式,小学生面对不喜欢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会弱化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分层施教的体育教学,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能状况等自由选择体育项目,在同一项目设定高低层级,学生可以在层级之间合理流动,在层级升降中不断提升体育素养。所以,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全程贯彻层级教学法,尊重小学生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因材施教,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一、教学内容上的“三类层级”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体现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的层级差别,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在同一层次设置不同的项目内容,体现小学生因兴趣爱好不同,而做出差异化选择;在同一项目上设置递进层级,体现小学生在体能、技能上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由低级向高级的合理流动,逐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一)在不同年级建立高低层级

1.低年级小学生设置游戏类体育内容。低年级小学生好动,喜欢游戏,乐于参加团体项目。踢毽子、跳皮筋、丢沙包、丢手绢、蹲地鸡等教学内容具有游戏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同时这类教学内容需要学生的跑跳运动,具有运动性的特点,起到体育锻炼功能。另外,体育游戏一般具有多名成员共同参与的合作性,通过游戏对提升体育合作精神起到积极作用。

2.高年级小学生设置体能类、竞技类的体育内容,如跳绳、托球跑、60米跑、健美操、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等项目,这类教学内容需要一定的体能要求,在体能训练、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高年级小学生好动、运动的持久力增加,非常适合选择此类项目。

(二)在相同年级建立平行层级

平行分层是指在同一年级的平行班级之间,或者在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通过设置平行项目教学内容,建立相互之间的平行层级关系。比如,在高年级设置的田径类教学内容中,分别设置了60米跑、接力跑、跳高、跳远、跳绳、实心球等不同的项目。在球类教学内容中,分别设置篮球、排球、乒乓球。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

在平行层级中,结合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单独编队,并开设项目课。比如,在五年级(1)班,有6个同学选择乒乓球项目,在五年级(2)班和(3)班,分别有7个同学、4个同学选择该项目,则将17个项目编成乒乓球队,由乒乓球专项教师授课。

(三)在同一项目上建立递进层级

1.递进层级划分。选择同一个体育项目的学生存在着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差异,体育教师经过综合考评,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的递进层级。A级是最高级,要求学生身体素质好,体能棒;对该项运动有浓厚的兴趣,乐于锻炼;具有较好的吃苦耐劳精神,能坚持锻炼。B级是次于A级的中级水平,身体素质一般;对该项运动有一定的兴趣,或者对该项运动较陌生,经过教师的示范,可以培养兴趣,愿意抱着试试的态度尝试锻炼;耐力一般,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主动锻炼。C是最低级,身体素质差、体能不好;对该项目兴趣一般,但愿意尝试;体育锻炼需要同学或者教师的监督。比如,在小学高年级的篮球项目中,有身高优势,喜欢打篮球,经常收看篮球比赛电视节目,兴趣浓厚;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篮球运动,甚至有的同学在校外上了篮球兴趣班,掌握一定的篮球运动技能,这类学生应归类A层级。从来没打过篮球,听同学说篮球运动的好处,想通过体育课尝试一下,主动锻炼较差,需要教师或者同学的监督,这样的学生应该归类于C层级。自愿选择篮球项目,且兴趣、体能、技能介于A与C之间的同学归类于B层级。

2.教学要求的层级差异。针对不同的层级,教师要提出有坡度、有弹性的教学计划。对C层级次学生,主要任务是狠抓基础,突出抓培养兴趣、规范动作、坚持锻炼等。一是规范基础动作。可以采用教师示范、分解动作、连贯动作、指导训练、错误纠正等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掌握动作的基本规范。二是培养兴趣,坚持锻炼。可以采取教师引导督促、A层级学生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引导他们掌握动作要领,勤练习、多思考,并逐渐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而对于A层级学生教学重点在技能提高和运动安全上,可以通过教师示范、观摩大赛视频、组织比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并逐步建立运动安全意识,注重运动保护。比如,在篮球运动中,A层级学生重点培养运球、控球技能,竞赛、对抗、防护能力等。对B层级学生,要求他们在掌握基础动作规范的前提下,开展层级内互助学习,建立学习互助小组,开展熟练性锻炼。C层级学生一方面提升体能,增强运动的耐久力;另一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拍球手型、运球步法、投篮精准、篮球比赛规则等基础知识。

二、分层实施的“三个步骤”

(一)观摩介绍

观摩介绍既是为了向小学生普及体育运动知识,也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项目对体能、技术、身高等不同要求,帮助学生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具体操作分三个步骤完成。

1.定项目。一是定首选项目。小学体育教师要结合本校开展体育教学的传统,择优选择学生普遍欢迎的体育项目。比如,有的学校有武术、太极拳等教学传统,经过多年的坚持,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并在这方面取得成绩,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武术、太极拳将作为首选项目进入学生备选方案中。二是定新增项目。综合考量学生不同的教育背景、兴趣爱好、当地教育发展的需求等,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设定新增项目。比如,一所学校增设了校园足球项目,足球将作为新增项目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并通过配强师资,增设设施、场地,加大宣传等措施,鼓励学生选择该项目。

2.项目展示。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向学生展示每一个项目对体能、技术等的要求。比如,篮球项目有身高、体能、技术的要求;短跑项目有速度、耐力的要求。项目展示的方式有多种,常用的有教师示范、观摩视频资料、观看大赛视频等。

项目展示一般是在学期初,开设项目展示公开课,可以自然班单独开课,也可以平行班合班上课。一般先通过观摩视频资料对该项体育运动项目做大致介绍,对学生起到启蒙作用;再通过教师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该项目的技术动作、身高、体能等运动条件及锻炼效果;最后通过给学生播放大赛视频,启发学生的选择兴趣。

(二)理性选择

学生结合项目展示情况,对比自己的兴趣、体能、技术等,低年级小学生也可以参考家长的意见,理性选择自己本学期或者本年度的体育锻炼项目。对技术、体能要求较高的项目,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项目。

项目选择分固定项目和自由项目两类。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固定项目,简称“G项目”。G项目具有稳定性和唯一性。一个学生在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年度只能选择一个项目作为固定项目,且固定项目一旦确定不轻易变更。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自由选择其他的一项或者两项自由项目,简称“Z项目”。无论选择了哪一项或者哪几项,都可以在时间安排合理的情况下参与课堂教学。

(三)合理流动

合理流动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锻炼情况调整层级,或者退出另选。

1.对固定项目(G项目)设置试用期。首次选择的G项目,设置两个教学周的试用期,学生在试用期结束后要重新评估对该项目的选择,并做出最终的选择,定为固定项目(G项目)。一旦确定没有特殊情况,在一个教学周期内不做固定项目的调整。

2.允许A、B、C层级之间合理流动。A、B、C三个层级同属于一个项目的不同等级。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取得进步后可以从低级向高级流动。比如,在篮球项目中,最初划分为C层级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体能、身高、技术上有很大的进步,对规范动作掌握扎实,并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调整为B层级,重点进行篮球技能的学习,编入互助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内自主学习。当然,编入A层级、B层级的学生也可以向下一级流动,由A层级调整为B层级,或者由B层级调整为C层级。

层级流动一般是逐级调整,原则上不做越级调整。没有特殊原因,不能从C层级跨越至A层级,也不能从A级直降到C层级。

在层级流动过程中,要注重动态管理,总体要求上就是不断促进级别的递升和保持。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高级层次,应该采用保级的措施,尽量保持高级层次的稳定性,使其不轻易向低一层级滑落;对于中级层次,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中级层次向高级层次递进的时机和渠道,尽量保持B层级向A层级的递进性;在C层级方面,就要不断鼓励和加强训练,让其及早掌握向B层级进阶的方法与步骤。

3.鼓励跨层级锻炼。在完成基本层级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有时间和能力的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其他层级锻炼,或者参与其他层级的教学学习活动。比如,篮球项目的B层级同学,在完成B层级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可以参与A层级同学的锻炼活动,或者旁听A层级教师的讲授内容,自主学习。同样,A层级的同学,如果发现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也可以参加C层级的课堂教学或者锻炼。

三、教学实践的“两个原则”

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分层施教教学实践中,要坚持合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合的原则完成小学体育教学的一般目标,满足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的要求。通过分的原则提升学生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掌握几项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一)合的原则

合的原则是全体学生必须实现的目标,包括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性方面的身体素质目标,具备走、跑、跳、攀、爬等方面的基本活动能力。具体反映在教学内容上,包括热身运动能力、体育运动安全知识合作、坚持、关爱等课程思政内容。该目标是小学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目标。由于该部分教学任务不受层级差别的影响,覆盖全部层级,通常称为“共同项目”。

在教学实践中,同一年级学生共同项目的教学内容是相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可以相同,所以体育教师一般会通过“大课堂”的形式完成。比如,每次体育课上,先抽取15分钟进行“大课堂”教学,全体学生参加,采用理论+实践的方式,实现小学体育公共性教学目标。

(二)分的原则

分的原则区分项目差异和层级差异。在项目差异上,游戏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有益于学生增强躯体的灵活性,有益于唤起他们的集体主义感受,培养互助、协作的精神。

田径运动项目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力量和耐力、速度与灵敏度等,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学生内脏器官的机能,促进新陈代谢,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体操项目则对锻炼学生的肌肉力量,身体的平衡、灵敏和柔韧性,以及遵守纪律、服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质都有重要的价值。武术则通过手法、腿法、身法的展现,促进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和刚健性,同时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在层级差异上,C层级侧重基本规范动作的传授,帮助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开展体育锻炼;A层级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掌握技能水平的前提下,加强竞技能力;B层级学生则在掌握基本规范动作之后,经过不断培养,向A层级递进。

四、教学评价的“两项加和”

运用分层施教法的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评价,要分别对固定项目(G项目)和共同项目成绩进行评价,二者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不同,将两项成绩按照7:3的比例(或者由任课教师重新设定比例)加权计算,得出体育课成绩。

(一)对共同项目的评价

由于这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适用全体学生,所以对共同项目的评价,要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合理评价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成绩,客观反映一个学生的体育素养。但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评价,还应重视对学生运动潜能的激发,充分发挥评价激励机制,推动学生自信心的构建,促进学生体育能力发展。

(二)对固定项目(G项目)的评价

由于同一年级的学生固定项目存在不同,同一项目不同层级教学目标也不同,所以要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比如,在篮球项目,A层级学生要求在1分钟时间完成85个连续拍球,记为100分。B层级的学生则能完成70个就可以记100分。C层级的学生如果能完成60个即可记100分。而对于武术项目来说,A层级的学生需要完成2套武术操记为满分100分。C层级的学生能够完成1套记为满分100分。

总之,小学体育课程特点突出,适合采用分层施教法开展教学实践。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层,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材施教,保障教学效果的实现。

猜你喜欢

层级篮球教学内容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街头篮球文化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层级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快乐篮球进山乡
拍篮球
2014—2016贵州英语学考、高考学生认知水平分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