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学的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分析
——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
2022-08-24陈莉
陈 莉
(安徽建筑大学 图书馆,安徽 合肥 230601)
0 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部门,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对学校学科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文献资源建设质量的高低,影响着高校学科的发展。随着高校财政和体制的改革,部分图书馆申请的文献建设经费面临缩减。资源建设经费的使用不仅关系到各级经费在当年是否完成绩效考核,还关系到来年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申请和批准。如何更好地选择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在有限的文献经费约束下选择最合适的文献资源,已经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课题[1]。
“十三五”期间,安徽建筑大学的图书馆建设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在馆藏资源总量、资源配置、期刊保障情况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安徽建筑大学文献资源使用也存在不足:电子资源使用率有待提升,部分电子资源平均使用成本较高。
2020年,根据《安徽建筑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办法》有关规定,学校制定图书专项经费年度使用计划,完成200万元中文图书、30余万元中文报刊、102余万元外文期刊及630万元续购和新增中外文电子数据库的采购招标。2021年,图书馆上报1080采购计划,学校仅批准800万。面对原56个电子资源数据库,究竟该保留哪些数据库,面对近几年电子资源下载平均成本上涨的态势下,如何保障重点学科资源成为学校的关注重点。
本文运用协同学理论,研究安徽建筑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与重点学科之间的协同,对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1 安徽建筑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现状
2020年,学校共完成160万元中文图书、40万元可知电子教参书、30万元中文报刊、115万元外文期刊及585.28万元中外文电子数据库等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学校重视优化馆藏资源配置,多渠道采集馆藏资源,2020年新增1 328种3.85万余册,电子图书0.9万余册,中文纸本报刊1 113种,外文原版纸本期刊78种,中外文电子期刊42 748种。续订中外文数据库28种,增订中外文数据库5种。继续完善安徽建筑大学特色数字资源库建设,保证入库数据质量,增加图书、视频等各类文献资源采集量,加强校内相关动态信息采集,2020年,徽派建筑数字图书馆、智能建筑数据库、建筑节能数据库等特色资源库新增记录6 768条。
安徽建筑大学2020年共计保障外文期刊数量为34 589种,其中重复刊量为3 674种,重复刊在总刊量中的占比为10.62%,去重后的实际净刊量为30 915种。
进一步对期刊全文年份情况进行分析,现刊量为26 324种。2018年馆藏总量、馆藏净刊量分别为30 519种,27 482种,馆藏净刊量在总刊量中的占比、现刊量分别为90.05%,21 157种,现刊在净刊量中的占比、OA刊量、OA刊量在净刊量中的占比分别为76.98%、11 131种、40.5%。2019年馆藏总量、馆藏净刊量分别为33 150和30 021种;馆藏净刊量在总刊量中的占比、现刊量分别为90.56%、23 721种;现刊在净刊量中的占比、OA刊量、OA刊量在净刊量中的占比分别为79.01%、13 676种、45.55%;2020年馆藏总量、馆藏净刊量分别为34 589和30 915种;馆藏净刊量在总刊量中的占比、现刊量分别为89.38%、26 324种;现刊在净刊量中的占比、OA刊量、OA刊量在净刊量中的占比分别为85.15%、15 552种、50.31%。安徽建筑大学外文期刊馆藏各项数据在近几年处于稳步上升趋势。
分析安徽建筑大学核心期刊保障情况,通过把安徽建筑大学保障的30 915种期刊与JCR核心期刊目录进行对比,发现2018—2020年度JCR来源刊总量分别为11 590,11 872,12 166种。2018年馆藏期刊保障数量JCR匹配,Q1,Q2,Q3,Q4分别为6 232,1 704,2 156,2 073和1 674种;2019年馆藏期刊保障数量JCR匹配,Q1,Q2,Q3,Q4分别为6 556,1 787,2 279,2 175和1 765种;2020年馆藏期刊保障数量JCR匹配,Q1,Q2,Q3,Q4分别为7 045,1 954,2 455,2 303和1 880种。2018年馆藏期刊保障率JCR匹配,Q1,Q2,Q3,Q4分别为53.77%,54.35%,60.09%,57.11%,47.06%;2019年馆藏期刊保障率JCR匹配,Q1,Q2,Q3,Q4分别为55.22%,55.62%,61.53%,58.33%,48.07%;2020年馆藏期刊保障率JCR匹配,Q1,Q2,Q3,Q4分别为57.91%,59.37%,64.28%,60.32%,50.27%。
总之,安徽建筑大学2020年JCR核心期刊保障率为57.91%,对比往年处于稳步上升趋势。从分区保障情况来看,Q2,Q3分区的期刊保障率相对较高,保障率均高于60%,而期刊质量最高的Q1分区的保障率则为59.27%。
2 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分析的指标体系构建
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衡量高校学科与资源建设保障情况的协调发展程度,必须建立全面、准确、科学地反映其发展状态的指标体系。本研究构建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是构建评价体系的基础。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表现在所选指标应涵盖安徽建筑大学及对标机构学科论文情况和期刊保障情况;系统性能综合地反映学科与期刊保障情况协调发展的各个方面。各指标之间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可行性即内容简单明了、易操作、数据可获得性强;可比性指所选指标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适用范围要统一,便于评价结果的可比性,以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科学分析;典型性是指所选的指标应具有代表性,能够一定程度上代表所研究地区的高校学科与资源建设保障情况的协调发展状况[2]。
2.2 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分析指标体系与数据标准化
2.2.1 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分析指标体系
参考已有的研究,安徽建筑大学及对标机构学科论文情况,从论文数、被引频次、CNCI、Q1论文数、ESI位次、论文被引百分比、TOP论文数、发文期刊种类数量几方面衡量;期刊保障情况从保障量、保障量占比、下载量、下载量占比、引用量、引用量占比、IF值几个方面反映[3],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分析指标体系
其中,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指标(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CNCI),该指标是单篇论文的实际被引次数与期望被引次数相除的值;Q1表示JCR分区为I区;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
2.2.2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
3 安徽建筑大学数据资源建设协同学分析
1971年著名的物理学家Hermann Haken提出协同论,协同学是以物理学中开放系统理论为基础的。1973年,Haken在《协同学》一书中指出,协同系统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它们相互联系、协同作用,整体系统中各层次的结构和特征各不相同。协同或协同作用过程中的序变量、相变、涨落等是协同学最基本的概念[3]。
3.1 功效函数计算
一般采用功效函数EC来表示序参量对系统有序性的贡献,并且EC的取值均为0~1。
ECJ(Xji)表示如下:
(1)
式中:Xji(i=1,2,...,n)为序参量,为各子系统内的序参量个数;j=1,2,为子系统数量;αji,βji为系统上下限值(表略)。
3.2 有序度的计算
两个一级指标系统的有序度均可由其各个序参量的功效函数EC的几何平均数来进行确定:
(2)
式中,各个系统Sj的有序度OCj(Sj)也是介于0和1之间。有序度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有序度计算结果
3.3 协同能力的计算
在求得各个子系统各自有序度的基础上,把两个一级指标系统的协同能力用各子系统有序度的集合平均数来表示,具体计算公式为:
(3)
式中,CC为安徽建筑大学及对标机构学科论文情况与期刊保障情况的协同能力。
安徽建筑大学及对标机构学科论文情况与期刊保障情况的协同能力,如表3所示。
表3 协同能力
3.4 标准离差率
标准离差率(D)计算公式为:
(4)
式中,δ表示有序度的标准差。
3.5 安徽建筑大学及对标机构学科论文情况与期刊保障情况协同度
协同度是在安徽建筑大学及对标机构学科论文情况与期刊保障情况两者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确定下来的,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5)
式中:CI表示安徽建筑大学及对标机构学科论文情况与期刊保障情况化的协同度;CCj(Sj)表示第j个时间点系统的协同能力;n表示观察数据的时间节点数。
根据协同理论对指标体系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得出安徽建筑大学及对标机构学科论文情况与期刊保障情况的功效函数、有序度,然后运用一系列的数学公式计算出各省的安徽建筑大学及对标机构学科论文情况与期刊保障情况的协同度及排名(见表4)。
表4 协同度及排名
4 评价结果分析
4.1 评价结果
Engineering,Chemistry,Materials Science,Mathematics,Environment学科,安徽建筑大学及对标机构学科论文情况与学校期刊保障情况的协同度分别为0.198,0.382,0.099,0.129,0.060。学校图书馆资源保障方面依然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学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Chemistry学科的协同度最高,与Environment学科协同度最低,仅为0.060。
4.2 具体分析
(1)从外文期刊利用分析,从下载量看,2020年,下载量TOP10期刊分布期刊较多的学科分别是Chemistry,Engineering,Materials Science。
(2)从发文情况分析,学校ESI发文量前3的学科分别为Chemistry,Engineering,Materials Science,这3个学科的合计发文量占ESI总发文量的58.66%。从资源保障情况来看,2020年的保障刊发文量在总发文量中的占比为84.45%。
(3)从引用量TOP10期刊分析,学校引用TOP10期刊分布较多的数据库主要为EBSCO(6种)、Elsevier(5种)、ACS(3种)。而从学科来看,分布期刊较多的学科分别是Chemistry(3种)、Engineering(2种)、Environment/Ecology(2种)。
(4)从ESI学科保障及引用分析,2020年ESI共计收录期刊数量为12 199种,其中安徽建筑大学共计收录期刊数量为7 037种,保障率为57.69%,其中,有下载期刊为2 383种,共计下载量为129 517次,共计有引用刊量为1 844种,共计引用量为8 419次。从下载和引用来看,均能排名前3的学科分别是Chemistry,Materials Science,Engineering学科。未保障期刊数量为5 162种。
5 资源建设服务高校学科的对策建议
5.1 发挥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作用,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
修订完善《安徽建筑大学文献资源购置办法》,规范采购流程,保障采购质量,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安徽建筑大学图书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规范图书情报工作议事规则,调整安徽建筑大学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明确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职责,发挥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在文献资源采选、服务中的作用。明确指出学校图工委要履行文献信息工作咨询和协调职能。贯彻《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审议图书馆图书资料购置办法,审议图书馆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发挥好图书馆工作委员作用。各位图书馆工作委员集思广益:一方面把在各学院获取的需要图书馆支持的信息反馈到图书馆;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为学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建忠言、献良策,共谋图书馆发展。
建立完善的重点学科文献保障制度。根据安徽建筑大学重点学科的发展规划,完善学科文献保障体系。首先,组建由“副馆长+学科馆员+各学科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的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团队,负责学校各重点学科文献资源保障,成立重点学科调研小组,每月分别到不同重点学科院系调研、与各学科专家面对面交流,掌握各学科一线老师对学校图书资源建设的需求。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献资源采购。组织教师代表参与现场采书,通过智慧图书馆一键式采购,图书馆资源建设部设立专职人员,每月收集全校师生对图书、资源建设购书的需求。最后,图书馆积极利用图书馆主页、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介进行宣传推广服务,揭示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内容、使用方法、使用效果等,把面向特色学科的数字资源更广泛地推广出去;以讲座、展览等形式与用户进行交流。参考咨询部老师每月要深入学院对用户进行数据库的检索和利用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对老师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与数据库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反馈,提高数据库利用率[4-5]。
5.2 进一步分析数据资源,及时调整馆藏资源结构
2020年,安徽建筑大学对于JCR,ERS核心期刊标准的期刊保障率分别为57.66%,57.69%,较之前2年保障率有一定的提升。而对于学校3大重点学科(Chemistry,Materials Science,Engineering)合计保障率则为67.41%,明显高于ESI期刊总保障率,可看出安徽建筑大学的外文期刊保障相对侧重于重点学科。对于这3大重点学科未保障期刊进行分析可适当优先考虑订购的数据库为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ProQuest Technology Collection,Taylor & Francis期刊数据库-科技分包。
安徽建筑大学2020年有引用未保障期刊仍有940种,按照期刊数量分布排名前3的数据库是Elsevier ScienceDirect未订购部分,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EBSCO ASU+BSU数据库。从数据库下载和引用情况来看,利用量均能排名前5的数据库分别是Elsevier,ACS,Springer,EBSCO,可作为重点持续保障内容。
近两年,学校在缩减纸质图书,加大电子图书数量的同时,应进一步深入学院调研二级学院对图书的需求,特别是满足重点学科图书需求力度。近几年,在图书资源建设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证重点学科。
5.3 以智慧图书馆建设为抓手,提升图书馆信息化水平
图书馆要重视期刊保障情况工作,加强期刊保障情况设施建设。启动以纸电一体化、全馆资源统一管理为目标的智慧图书馆建设。以图书馆文献资源元数据仓储为基础,构建纸本与电子文献统一管理与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纸本图书与电子图书的同步采购模式,构建纸电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在馆藏文献资源元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全资源检索系统,提升资源检索效率,提高馆藏资源利用效率;构建智慧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文献信息智能推送、学科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智慧服务体系,提升知识服务水平[6]。
5.4 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决定着一个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图书馆要善于运用馆藏资源,提升馆藏利用率。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质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用户的需求,目前师生对图书馆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需求已经不仅局限于简单的查阅资料、自主学习,而是更加趋向于多元化、高效化、复杂化,所以需紧跟安徽建筑大学博士点建设的脚步,尽快转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式,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改革创新[7]。
安徽建筑大学图书馆积极建设具有学科特色的学科资源服务,对图书馆内的特色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归纳,并建立重点馆藏,对重点学科提供有针对性的学科服务,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8]。
5.5 围绕学校“十四五”建设目标,服务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学校博士点建设等重大任务。图书馆工作应认真领会和掌握学校重大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结合图书馆工作的特点,完成图书馆有关工作规划和计划。首先,“以本为本”,图书册数、生均总量达标,图书的结构、门类全覆盖学校的学科。其次,在为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上下功夫。购书、借书、结构分析要常态化。通过提高核心期刊的保障率、电子资源的下载量、引用量,提高图书使用率。最后,建立校图书馆与学院图书资源建设的互动机制。做好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对重点学科一对一服务,推进学科服务的开展与水平的提升。科学、有序地做好数字资源数据库建设,加大推广力度和重视使用效果评价。图书馆要有联系人,定点主动上门服务,听取学院的意见。
目前,已建设的特色资源库包括建筑节能数据库、智能建筑数据库、徽派建筑数字图书馆等。图书馆应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十四五”目标,认真研究确定安徽建筑大学图书馆建设的目标,科学制定有特色的图书馆发展规划,制定有特色的文献资源馆藏规划,逐步完善有安徽建筑大学特色的图书馆馆藏、服务模式,营造出有特色的图书馆文化和服务,将安徽建筑大学图书馆办成师生满意的图书馆,提高图书馆资源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协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