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理念下校本研修推进的思考与实践
——以菊泉学校“小菊社”教师工作室为例
2022-08-23朱晓明上海市宝山区菊泉学校
朱晓明 上海市宝山区菊泉学校
学校发展依托于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师发展则有赖于高质量的教师培养,而高端教师的培养和教师梯队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与教育品质。校本研修作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学校建设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菊泉学校为百年老校,前身为刘行中心校,多年来保有良好的口碑和教学质量。但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校在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原本的优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校部分老教师难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另一方面是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化的指导和培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基于学习共同体理念,成立“小菊社”教师工作室,探索“外聘专家带教校骨干教师、校骨干教师带教青年教师”三级联动带教模式,分类、分项、分层深入推进校本研修制度,优化传统的“传帮带”环节,激活各年龄段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新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发挥骨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高端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青年教师的规范化发展,构建学校教师学习研究共同体。
一、“小菊社”工作室成长路径及运行机制
学校于2013 年成立了“小菊社”教师工作室,分设骨干教师工作室、青年教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课程研究工作室,并公开聘任学校相关资深教师任工作室主持人,外聘学科专家任各工作室导师,学校45 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根据担任职务、年龄层次、个性特长选择进入各工作室成为工作室学员。通过几年的发展壮大,“小菊社”教师工作室形成了以骨干教师团队为中坚力量、以青年教师团队为后备力量、以外聘专家指导为专业引领、以师徒带教为经验传承纽带的学习研究共同体。通过专家讲座、听课研讨、课题研究等方式,为不同类型、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教师群体,建构好专业发展的平台,提供全方位的资源保障,推动其在教育教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提升成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小菊社”教师工作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制定了“三行”实施路径:第一个“行”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立足于当下现状,明确起点与目标;第二个“行”为“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就是立足于课堂实践,探索方法与路径;第三个“行”为“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就是立足于未来成果,形成收获与成长。“小菊社”教师工作室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小菊社”工作室运行机制示意图
二、“小菊社”教师工作室推进策略与方法
(一)完善组织架构
学校成立了“小菊社”教师工作室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骨干教师工作室、青年教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课程研究工作室的主持人为组员,全面组织、协调、推进各项“小菊社”活动工作的开展。“小菊社”各工作室主持人在活动落实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综合管理能力,锻炼大局观念;“小菊社”各工作室学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完成各项工作。
(二)建立共同的愿景
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共同愿景,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奋斗动力和精神支撑。共同的价值追求引领共同体成员加强对彼此的支持和共享,突破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的牵绊。这与《第五项修炼》中共同愿景的意义也是类似的,共同价值观和理念会成为思想上的领导,凝聚力量,促进共同体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分享,强化美好的教育信仰。在这一点上,一致的、富有激发力的价值观、理念的凝聚和感召力量往往超越了制度上的、组织上的常规领导。因此需要通过学校教工大会、工会组织活动等途径,增强“小菊社”团队的“共同体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团体中进行学习,而且感受到团体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能够围绕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
例如,2021年1月起学校与黄浦区曹光彪小学成为上海市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的结对学校,因此学校以精准委托管理委员会组织为平台,通过访谈、座谈等方式对学校的现状进行各方面的调研,明确办学实践中要面对的问题,以共同商议的形式逐步使团队成员能够明白学校面对的问题、机遇以及后续学校发展的愿景,统一思想,确定目标。此时学校发展的规划既是大家共同商议的成果,也是大家对学校发展寄予的共同愿景。
学校在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中还注重依据“小菊社”成员不同的身份,开展分类学习活动,从而更有效地推进目标的认同。例如,学校通过组织学习议事、沟通交流等形式,使“小菊社”成员中的中层干部明确学校办学目标,在共同参与学校新一轮发展规划的研制中、学校工作回顾总结的过程中促进其进一步内化学校的工作目标,建立共同的愿景。
(三)聚焦真实的问题
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了解“小菊社”成员的需求,从团队的需要出发有利于激发、形成团队成员持久的积极性,当团队成员产生了内驱以后,就能更好地坚持研修,高质量地投入研修互动,从而取得积极的成效。
例如,通过调研发现,“小菊社”成员觉得学校开展的“教研、科研、师训”培训活动不能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不仅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而且不能有效发挥教师在三个领域中获得的理论、方法、技能等,同时降低了学科专业发展的可操作性。因此,学校以科研课题为切入口,科学、规范落实此校本行动研究的路径与方法,有效调配师训、教研及科研这三个方面的资源与配置,使得研究效果更显著。
(四)明确研修的任务
学校在推动“小菊社”开展研修的过程中,依据陶行知先生倡导“做中学”的理念,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使每一位成员明确研修的任务,并以任务为载体形成研修合作体,做中学、研中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例如,左莹芳、刘晓琳、须晓蓓三位老师组成研究共用体,开展《指向量感培养的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从五大教学内容中确定学习主题(时间、货币、质量、角度),组织按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操作路径,进行实践研究,并根据量表进行后测,收集反馈数据。对比在不同学习主题下指向“量感”培养的单元学习活动设计的异同点,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研究。三位老师在明确研究共同体任务后,借助专家指导、通过课堂实践,逐步提升教研与科研的能力。
(五)落实活动的载体
学校遵循教师成长规律,采取“树典型、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等方式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展各类研修活动,让每位“小菊社”成员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显露身手的空间,鼓励和引导教师立足岗位成才,融入学校的发展。
1.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活动形式
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开拓师训平台,建立网络论坛,为数学青年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教师个人可以推荐适合数学青年教师的阅读书目或文章,写清楚书目或文章主题与简介。“小菊社”配合教研主题统一选定书目进行批注与阅读心得交流会,教师个人也可以选择适合的书籍或文章进行阅读,提高效率。最后再整理形成青年教师阅读书目。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也是“小菊社”成员需要学习和提升的领域,为此学校鼓励和引导“小菊社”成员依托与宝山二中心小学建立数字化转型首批试验校契机,引入多台SEWOO 设备,通过基于VR技术的“双师课堂”,逐步探索多校联动教学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来呼应宝山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的要求。
2.依托主题式培训推进研修活动
学校推动主题式集体备课和教研实践,每周一次。将“每学期一次的清泉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模式延续,考察教师解读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教育教学方法应用方面的能力,在数学青年教师中率先进行单元设计、教学设计、练习设计、说课、课堂展示、课中课后反思全方位的评比。继续实施由专家和兄弟学校的各位教师参与评价的模式。
学校借助特级教师流动项目,邀请黄浦区曹光彪小学德育特级教师蒋雯琼组建班主任工作研究小组,青年教师钱菊作为领衔人,特邀蒋老师以及区德育教研室主任张雯、学校德育主任高秀琴作为导师。积极发挥工作室的作用,设计和制定培养方案和工作计划,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探索班主任工作规律。通过撰写教育案例、教育反思,记录在班级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失败之举或面临的困惑,使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及教育艺术不断提升。例如,2020 年第二学期学校组织班主任工作小组的成员,在全体教师大会中分享了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困惑及心得,逐步引导“小菊社”中班主任教师依据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正确定位班主任的作用角色、工作方法、工作艺术,在主题式培训的过程中完善班主任的科学管理方式,提升班主任的理论素养以及实践的经验,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实践培训活动
学校以陶行知先生“做中学”的理念为导向,引导教师组织开展一系列多彩活动,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发展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例如,活动的设计能力、学科素养的落实能力、学科育德的执行能力等。“小菊社”教师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过“学雷锋”主题活动、“妇女节”感恩活动、“教师节”感恩活动及“迎十一”教育系列活动等,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落实五育融合的要求,体现出“小菊社”教师立德树人的理念和能力。
(六)完善保障的机制
机制保障是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基石,有研究表明,教师学习共同体要想进一步深入发展,应建立行政和专业力量共同推动的教师学习团队保障机制,这里的保障机制就包括相关的制度建设。例如,主题沙龙(成员围绕项目主题或某一具体问题,在各自阅读的基础上交流心得体会,研讨具体解决策略)活动安排的制度,其制度设计保证了教师学习共同体有固定的时间开展行动学习和教研活动。另外,还有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成员通过图书馆资源、实验室资源、集团校资源的共享,彼此围绕项目主题,协同合作,优势互补,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合力。
三、“小菊社”工作室实践成效与思考
“小菊社”的成立推动了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通过这个平台,让名师与骨干教师、骨干与青年教师、名师与青年教师间有了更多的接触、交流、学习,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工作室成员在各项活动中学到了经验,得到了提高,各工作室主持人也虚心听取青年教师新的教育理念,工作室内形成了一股互帮互学、积极创新、共同前进的新潮流。
其中钱菊老师成为宝山区教坛新秀,同时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小组的领衔人,参与了上海市第五期班主任带头人刘蓓芸工作室的培训,获得了“聚焦生活·践行守则·凸显班本——2020 年宝山区中小学行为规范主题教育”一等奖,成为我校首位在德育领域有所突破的老师;朱玲老师参与了宝山区道法学科指导团的学习,多次参与“习读本”教学研讨活动,践行“立德树人”育人理念,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的教育职责;刘晓琳老师虽然只有29 岁,但已经是学校数学教研组长,2021年第一学期成为闻诸教育(原凤凰教育)优质课堂特开设“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第五期提升班”的学员。刘老师重点以“统计与概率”领域为切入口,通过主题讲座与实训实操相结合的模式学习,大大提高了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左莹芳老师成为宝山区教学能手、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同时是学校教科室主任,参与了宝山区青年干部实践班、宝山区科研主任学习班;孙倩老师成为宝山区教学能手,同时是学校英语教研组长。
菊泉学校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变迁,其内在有“菊”的坚韧,也有“泉”的生命力。“小菊社”更是以菊泉的办学精神浇灌出来的璀璨花朵!路漫漫其修远兮,“小菊社”将不忘为学生服务的初心,在学习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继续奋斗、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