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地区空巢老人抑郁症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22-08-23董黎张明胡明星
董黎,张明,胡明星
空巢老人是指至少有1个成年子女、且全部子女于访谈前12个月内至少10个月远离原来户籍地[1],其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2]。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尤为突出,贵州省针对305名空巢老人的调查研究[3]显示,尽管他们可得到一定程度社会帮助并独立生活,但无子女陪伴,易产生孤独感,并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近年有关空巢老人心理状态的研究较多,但不同地区间存在一定差异,而明确特定地区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对指导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尤为重要[4]。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本研究对孝感地区空巢老人中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生抑郁症状的因素。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孝感地区年龄≥60岁老人按照地区(孝南区、开发区、云梦县、孝昌县、大悟县、应城市、安陆市、汉川市)分为8个群体,每个县、区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1个村或1个居民小区作为样本地区。纳入标准:在孝感地区居住>1年且目前在孝感地区稳定住所居住;有≥1个子女;无精神疾病及认知障碍;对本研究知情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患肿瘤等严重器质性疾病、无基础读写能力及语言交流障碍者。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及质量控制 由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协助,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对抽样后入选的被调查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调查前首先向调查对象介绍调查目的及调查保密性原则;考虑大多数被调者文化程度低、年龄大,可能无法自行阅读作答,因此由调查员采用统一语句读出调查问卷,被调者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对应选项;若调查对象不理解条目,调查员可请村医协助用方言解释。调查过程确保现场环境安静,避免被调查者受他人谈话等影响作答。根据本研究目的编制调查表;选用的量表均已被证实具有良好信度、效度且适用于我国农村老人的量表。调查前就调查目的、项目、原则、引导语等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过程要求调查员保持中立态度采用统一调查用语;耐心向被调查者解释调查目的,便于形成客观结果;针对个人家庭收入、婚姻状态等敏感问题可进行细致分析,优化提问方式,避免出现歧义。正式调查前,选取30人进行小样本预调查,检验调查方法可行性、可靠性,提升调查员调查沟通能力,结合反馈信息修订调查表,确定调查计划。
1.2.2 一般人口学及社会学资料调查内容 采用自编的一般人口学及社会学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家庭人均年收入、吸烟情况(截止调查之日连续或累计吸烟≥6个月)[5]、饮酒情况(调查日前半年内饮用过任何含有酒精成分的饮料)[6]、慢性病情况。
1.2.3 量表评估 ①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量表具有良好信度、效度,已在国内广泛应用;Cronbach' α 为0.859。量表含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共10个条目,总分40分,得分越高社会支持程度越高;<20分为获得社会支持较少,20~30分为社会支持度一般,31~40分为社会支持度满意。②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量表适用于正常人、精神障碍及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评估,Cronbach' α为0.845。量表含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个维度,由19个自评及5个他评项目构成,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及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满分21分,得分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差;0~5分为睡眠质量很好,6~10分为可以,11~15分为一般,16~21分为很差。③UCLA孤独量表(UCLALS):适用于普通人群及老年人普查,共20个条目,评分范围20~80分,得分越高提示孤独感越强;20~34分为轻微孤独体验,35~49为孤独体验明显,≥50分为孤独体验强烈;该量表Cronbach' α为0.870。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估个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范围14~56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差;≤14分为完全正常,≥22分为明显功能障碍;量表的Cronbach' α为0.811。⑤老年抑郁量表(GDS):适用于老年人抑郁症的筛查,总分30分,得分越高提示抑郁症状越严重;以>11分表示有抑郁症状,该量表Cronbach' α为0.882。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纳入3 100名老人,其中空巢组2 251名(72.61%),非空巢组849名(27.39%)。空巢组中,男1 087名,女1 164名;平均年龄(71.7±4.7)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29名,初中1 251名,≥高中371名;宗教信仰:有912名,无1 339名;婚姻状况:在婚704名,丧偶799名,离婚/未婚/分居748名;居住情况:夫妻同居695名,独居1 556名;家庭人均年收入1 000~15 000元,平均(7 961± 2138)元;吸烟:是394例,否1 857例;饮酒:是383例,否1 868例;366名合并≥2种慢性病;SSRS:15~38分,平均(26.83±4.75)分;PSQI:0~21分,平均(10.61±3.51)分;UCLALS:23~71分,平均(46.59±8.49)分;ADL:18~46分,平均(30.81±4.29)分。
2.2 抑郁症状现状 3 100名被调查者中706名(23.49%)GDS>11分,表示有抑郁症状。其中空巢组GDS为(9.23±1.52)分,541名(24.03%)有抑郁症状;非空巢组GDS为(7.99±1.48)分,165(19.43%)有抑郁症状。空巢组GDS评分及抑郁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空巢组(t=20.401,P<0.01;χ2=7.414,P<0.01)。
2.3 影响空巢老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因素分析 对空巢组中不同人口及社会学分布者的资料比较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居住情况、家庭人均年收入、以及是否吸烟、饮酒、合并≥2种慢性疾病者及其SSRS、PSQI、UCLALS、ADL评分分布是其出现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均<0.01)。见表1。
表1 影响空巢老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单因素分析(例数,%)
2.4 影响空巢老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空巢老人是否发生抑郁症状为因变量(是=1,否=0),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自变量(赋值:性别:男=1,女=2;居住情况:夫妻同住=1,独居=2;吸烟、饮酒、合并≥2种慢性疾病:是=1,否=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独居、家庭人均年收入、合并≥2种慢性疾病、SSRS、PSQI、UCLALS、ADL评分均与空巢老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相关(P均<0.01)。见表2。
表2 空巢老人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2016年我国空巢老人约1.1亿人;预计2021年因人口流动将达2.67亿人,可造成更多空巢老人[7]。研究[8]表明60岁以上空巢老人抑郁症罹患率约28.90%。本研究显示,孝感地区空巢老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4.03%,尽管略低于上述研究,但仍处较高水平。目前探讨空巢老人出现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及针对性干预策略是急需解决问题。
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调查[9]显示,户均年收入不足1 800元、有身体疾病的空巢老人更易出现孤独感;西安市的调查[10]显示,性别、经济状况及婚姻状态等是影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本研究显示,性别、居住情况、家庭人均年收入、合并≥2种慢性疾病、睡眠质量、社会支持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孤独感均是出现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与王刚平等[11]研究结果一致。有抑郁症状者以独居为主,且多为女性,可能与男性对比,女性更偏感性,随年龄增加一方面担心自身健康问题而影响子女工作及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另一方面独居时更希望子女给予更多的照顾及关心,存在矛盾心理,易出现孤独无助、悲观失落等情绪。
国内外的研究[12-14]均指出健康损害是老年群体发生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发现,有抑郁症状的空巢老人常合并≥2种慢性疾病,其受躯体生理方面痛苦影响,直接导致生活满意度下降;同时医疗费用可增加老人经济困难,尤其是家庭人均年收入较少者,此时老人愈发自觉自己是子女的累赘,易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15-16]。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群,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有着明显影响,若能得到社会关注、支持,老人则更易肯定自己的价值,降低抑郁症发生率。本研究中UCLALS评分与空巢老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相关。而孤独对老人心理健康具有较大危害。于振军等[17]指出,孤独感与老年人抑郁发作显著相关;刘明等[18]研究表示,孤独感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与抑郁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以上研究均支持本研究结论。因此,针对低收入家庭,尤其是独居女性及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老人,子女应尽可能关心老人,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关爱空巢老人,如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定期义诊,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根据情况予以医疗救助;针对农村空巢老人在农忙期间由乡镇干部组织实施助农活动等,尽可能为空巢老人提供社会支持。另外,保证睡眠质量是确保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19]。有研究显示,超过80%的抑郁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睡眠问题[20]。本研究也发现,睡眠问题是空巢老人有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因睡眠不好可直接影响心理状态,滋生抑郁等不良情绪,而针对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同时受心理孤独、经济承受力差等多种因素互相影响,可加重抑郁情绪。故针对存在睡眠问题的空巢老人在予以社会支持的同时还应鼓励参与社交活动、培养自身兴趣爱好并养成健康作息习惯等确保睡眠质量。综上可知,孝感地区空巢老人有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主要受独居、家庭人均年收入、身体健康状态、睡眠质量、社会支持、孤独心态等因素影响。本研究采用GDS初步筛查,对发现有抑郁症状的老人应指导其去心理门诊就诊,以明确是否存在抑郁症及必要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