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群抑郁情绪检出率的Meta分析
2022-08-23杨娜婷甘华周旋马庆宇陈家旭
杨娜婷,甘华,周旋,马庆宇,陈家旭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以心境低落、快感缺失为主要表现,严重可产生自杀想法或行为,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抑郁症患病率逐年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抑郁症患者已高达3.5亿,其终生患病率高达16.2%[1]。据预测,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造成疾病负担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2]。目前我国关于抑郁症患病率的横断面研究较多,但各研究所调查地区、样本人群、诊断标准等不同,结果差异性较大。因此,本研究对近5年抑郁情绪检出率进行Meta分析,以评估近年我国人群中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为抑郁防治相关医疗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各年龄人群抑郁情绪检出率的横断面研究文献。
1.2 方法
1.2.1 文献检索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中文检索词:抑郁、患病率、检出率、横断面研究;英文检索词:depression、prevalence、detection rate、positive rate、cross-sectional study、disease frequency、China、Chinese。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经过多次的预检索后确定检索策略,并根据不同数据库进行调整。排除标准:①重复发表的研究,如果两篇或以上文献来自同一研究,选择数据最全、报告最详细的一篇;②中英文之外的其他语言文献;③文献类型与主题不相符,如综述、评论、报道类文献;④抑郁筛查工具模糊;⑤无法获取所需数据的文献;⑥非核心期刊的文献。
1.2.2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通过讨论或与第三方协商解决。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与摘要,在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全文以确定是否纳入。
1.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采用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AHRQ)[3]关于横断面研究的质量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以“是”、“否”及“不清楚”作答并赋分,“是”得1分,“否”及“不清楚”得0分。总分越高则文献的质量越高。其中0~3分为低质量,4~7分为中等质量,8~11分为高质量。由2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交叉核对结果。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R 4.03 Meta包[4]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的检出率及其95%CI。通过Q检验和I2统计值评估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若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1且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α= 0.05),并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采用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初检共获得相关文献3 586篇,经逐层筛选后,最终38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文献筛选流程:①文献检索,获得相关文献3 586篇;②剔除重复文献191篇;③阅读文题和摘要初筛,排除明显不相关文献3 283篇;④阅读全文复筛,排除重复发表的研究1篇,抑郁评估量表不明的研究12篇,数据缺失的文献61篇。最终纳入Meta分析文献38篇。根据AHRQ评分,纳入的文献中等质量37篇,高质量1篇。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P=0,I2=99.4%)。
2.2 文献的基本特征
纳入研究的总样本量为22 152例,调查对象来自医院就医的慢性病患者、围产期妇女及社区老年人;调查地区分布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3 Meta分析结果
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近5年我国人群中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1.57%(95%CI:25.51~37.63)。其中西部地区抑郁情绪检出率(35.30%)以及中部地区检出率(29.96%)高于东部地区(27.79%);基于医院检出率(33.54%)高于基于社区(21.42%);慢性躯体疾病患者抑郁情绪检出率(36.62%)高于产后抑郁(29.88%)和老年抑郁(17.85%)。见表2。
表2 不同亚组检出率Meta分析结果
2.4 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估
采用逐一剔除单个研究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均未发生明显改变,提示本研究结果较稳定。 纳入研究漏斗图不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见图1。
图1 发表偏倚评估结果
3 讨论
抑郁症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43];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超过5 400万[1]。基于目前我国公众对抑郁症的认知率低、正确就诊率低等现状[44],这个数字仍可能被低估。目前我国有关抑郁的流行病学研究多以抑郁自评量表为工具进行筛查,即非经过精神科医师的专业诊断,实为抑郁情绪检出率的调查。为了解我国人群抑郁患病的总体情况,本次研究对纳入的38个近5年关于我国各地人群的抑郁情绪检出率的横断面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抑郁情绪合并检出率为31.57%(95%CI:25.51~37.63);这与2008至2012年一项覆盖全国25个省份的抑郁流行病学调查[45]结果相近,该研究显示我国成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7.86%。由纳入研究的文献基本特征可知,32个基于医院的调查中,19个研究(59.37%)为慢性躯体疾病患者合并抑郁情绪情况的调查;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6.62%。慢性病患者抑郁情绪检出率较高的可能原因:①长期患病者注意力多集中在疾病,易造成兴趣减退;②慢性病多无法治愈或需要终生治疗,易导致患者悲观情绪;③长期治疗的负担可使慢性病患者感到内疚,甚至自责、自罪。慢性病在造成躯体痛苦的同时,对个体的情绪、心理也产生很大的负性影响;50%有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出现抑郁症状[46]。
不同区域的调查结果显示,抑郁情绪检出率在我国西部(35.30%)高于我国中部(29.96%)和东部地区(27.79%),这与先前一项研究结果一致,生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45]。已有研究[47]表明收入不平等影响个人健康,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收入不平等亦在加剧,经济社会地位低、对未来收入的不安全感会造成压力,增加负性情绪的体验[48],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精神健康的影响值得注意。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①仅检索了已发表的研究,未通过其他资源补充相关文献;②纳入研究的样本大部分来源于医院,对人群代表性不够;③抑郁筛查量表不一,纳入标准较为宽泛;④发表偏倚检验结果显示本研究所纳入文献存在发表偏倚;⑤各研究间的异质性较大,影响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