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乐团和一座城市的协奏

2022-08-23陶瑾实习生马维佳胡一菡

现代苏州 2022年15期
关键词:管弦乐团乐手交响乐团

记者 陶瑾 实习生 马维佳 胡一菡

电影《闪光少女》中的音乐为影片增色不少。犹记得结尾处的惊艳,编钟声起,全场静默,古筝、琵琶、中阮、二胡、扬琴、大堂鼓依次亮相,颇有“八音迭奏”的盛况。一曲《逐日》演奏完毕,台下全体起立,掌声雷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刻感触极深。

音乐的力量具有穿透力,每个城市都会发出自己的音乐。苏州这座兼收并蓄又有着想法和性格的城市,不仅用音乐为江南发声,也在为民族的、世界的文化发声。

一同被喻为苏州“新三朵金花”的苏州交响乐团和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给这座城市和人们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让越来越多人对音乐从“入门”跳脱到“入迷”。高雅音乐已慢慢融入城市血液,潜移默化打造着苏州人的优雅品位。

苏州交响乐团:中外相融,尽数江南文化之魂

在金鸡湖大道与星湖街交叉口,有一座瞩目的城市地标。夜幕时分,这座屹立十余年的巨型“音符”便闪烁起光华,映照着车水马龙,也点亮了和交响乐愈发亲近的苏州人的精神生活。

城市交响乐团的出现是一个好现象。六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在中外文化交流相融的背景下,风华正茂的苏州交响乐团展现出对地域优秀文化进行的创造性转化,也展示了苏州打造江南文化品牌的思想与策略。

苏州交响乐以“城市文化名片”的姿态,把江南文化传播到全球各地

精心设计、全方位普及、完美诠释,苏州交响乐团以一张“城市文化名片”的姿态走出国门,把江南文化传播到全球各地。

◆ 曲高也“和众”,古典乐走向寻常百姓

近年来,苏州委约创作的音乐主题作品,不仅让乐迷一饱耳福,也让社会各界意识到城市交响乐的独特价值。在全新的2022—2023音乐季,苏州交响乐团将用60余位古今中外作曲家的经典之作,引领大家探索古典音乐的无限可能。

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职业乐团,苏交自成立至今一直强调音乐季的策划与呈现。“我们尽可能把乐季做得比较高端、高质量,通过每周六举办各种音乐会,吸引广大乐迷的关注。”苏州交响乐团团长陈光宪介绍。

乐季之上,苏交也注重音乐普及。“以前交响乐团来演出,买票的人并不多。而现在热爱交响乐的苏州乐迷越来越多。”陈光宪认为,这样可喜的变化,离不开持之以恒的音乐普及与教育。

苏交建立初,便专设艺术教育部门,时至今日已形成成熟的音乐普及体系。走出音乐厅,苏交专家下沉至学校、社区,开设讲座;走进音乐厅,每场音乐会前的导赏环节、“大咖聊古典”系列讲座、“大手牵小手”艺术普及周……覆盖全年龄段、各行业观众的音乐普及,让每一位苏城乐迷得以沉浸在音符的熏陶中。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苏交的演出节奏,国外乐手无法返回中国、音乐厅无法开放等问题接踵而至。面对诸多挑战的苏交并未停摆,而是通过平台转播将许多音乐会搬至线上,创作系列短视频,让苏州乐迷足不出户聆听交响乐。

在中西文化互动交融中,以“拿来主义”精神推动江南文化发展

如今古典音乐会在苏城的普及度和受欢迎程度日益提高,不少市民在闲暇时光,与家人、朋友来到金鸡湖湖畔,聆听一场交响乐演出,逐渐成为苏州人文化生活的标配。

◆ “拿来主义”精神,奏响交响乐的江南华章

在金鸡湖音乐厅,两把小提琴与中提琴、大提琴依次排开,身姿高挑的竖琴置于中间,两位昆曲演员音调婉转,唱不尽“春色如许”。600余年的昆曲,400余年的《牡丹亭》,200余年的交响乐,共同演绎国内首场竖琴与昆曲跨界融合的昆曲《牡丹亭》音乐会。

“中国交响乐要在世界交响乐之林有一席之地,必定要有中国的特色。苏州的一大特色就是昆曲,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和这些剧种、音乐结合,将苏州元素融入交响乐中。”陈光宪表示。而这场表演并不是苏交第一次与江南文化对话。

今年2月,《独白苏州》音乐会和观众见面,其中《造园》《幻石》《霞衣天云作舟行》等展现苏州历史发展的音乐作品,大多出自2021第二届苏州金鸡湖作曲比赛。陈光宪强调:“让全球作曲家围绕‘江南文化’创作,也是为了让作品更好地反映江南地区的人文景观,也让交响乐吸收各民族文化特有的节奏、旋律、曲调等。通过大赛,我们也在积累作品,为交响乐团的演出丰富曲库。”

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互动,也让苏州通过交响乐,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国际性、多样性、包容性和苏州城市的魅力。2018年,苏交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完成首次亚洲巡演;2019年,苏交赴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中国新年音乐会。

三年后的今天,陈光宪仍然感慨于当时的情景:“走进联合国大厦,我看到里面写的标语都是‘你好,苏州!’这其实是一个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广告。大家一下子就知道中国有个美丽的城市叫苏州,苏州有个非常好的交响乐团。”

彼时,台下有70余个国家的驻联合国大使参加这场新年音乐会,当时有一句评价——台下是由各国大使组成的“大联合国”,台上是由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乐手组成的“小联合国”。

苏州交响乐团,正如苏州这座温婉古典的城市一般,是一个精致的乐团。“未来,我们的定位也一定是苏州的城市交响乐团,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苏州交响乐团,也将继续秉持古典与现代融合的路径,将最江南的交响乐带出国门,送给世界。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同频共振的丝竹交响

《将进酒》的英雄豪迈,《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国风经典,《大地之歌》的中西碰撞,《七彩之和》的民族和声……《大地之歌》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音乐会精彩奏响。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建团5年多来,一直以传承和发展“丝竹江南”与“丝竹交响”为主,精良的委约作品,五湖四海的乐手,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与这座艺术气息浓厚的古城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一首独特的“协奏曲”。

◆ 以“江南”为名,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作品是乐团的生命线。如何将作品与城市相勾连?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采用委约机制,多次组织著名作曲家来苏州采风,漫步园林、街巷,体验苏式生活,从中汲取灵感。

“《干将莫邪》是每个苏州人都非常熟悉的古代传说,但通过民族音乐的形式来对故事进行重新演绎,这样新奇的体验让我感到十分惊喜。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致力于挖掘苏州本土文化、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音乐文化精品。”在《春江花月夜》主题音乐会上,听众听完《干将·莫邪幻想曲》后所作评价。

整场音乐会仿佛一次“穿越”,带我们聆听历史、探访江南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扎根于苏城一隅,带来别样的“江南丝竹”与“丝竹交响”

日前,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江南”民族交响乐音乐会上,由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执棒指挥,乐团青年演奏家演绎。音乐会以“江南”为名,首次与观众见面的《畅想虎丘》出自交响组曲《江南》第一乐章。由作曲家徐昌俊创作,着眼于苏州园林代表之景虎丘,以气势恢宏、激越磅礴的旋律,通过大段的管乐、弹拨乐、弦乐、打击乐和编钟合奏,将虎丘在两千四百多年的时间跨度里的变迁精彩呈现,展现出江南独特而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下半场,中国管弦乐《吴越春秋》奏响。由作曲家李滨扬创作,通过交响手法的处理,引领观众身临《吴越春秋》描绘的史诗年代,通过吴越争霸、卧薪尝胆、越女之剑、干戈再起、壮哉江南等五部分的精彩演绎,刻画吴越两国的历历往事,以中国管弦乐的万千气象将历史波澜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场音乐会仿佛一次“穿越”,带我们聆听历史、探访江南、感悟时代。“音乐会以江南气质民族精神为主线,既有吴越史诗、虎丘沧桑的历史演绎,也有齐心战疫、风雅颂歌的时代交响。”彭家鹏表示。

◆ 落地为根,奏响世界之音

今天,民族管弦乐不再是西方交响乐队的模仿和再造,而成为其跳脱出传统创作思维与表演方式、达成兼具现代感和中国文化神韵、“独一无二”的艺术创新的重要载体。

作为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音乐季的重要演出,“江河湖海颂”音乐会巡演先后走进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受到当地乐迷、学者及专家的好评。其中《丝竹的交响》节选,部分会以江苏民歌《姑苏好风光》为素材,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太湖的船歌、寒山寺的钟声、庭院中的评弹和江南水乡的浪花。

好的作品总是离不开优秀的乐手。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有近90位乐手,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怀揣音乐理想,立足江南水乡。为更好地让乐手们熟悉江南音乐,乐团组织乐手们游太湖、逛园林、听评弹、赏昆曲,乐手们纷纷感慨:“苏州是我的第二故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看来,苏州不仅养人,也孕育出了优秀作品。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扎根于苏城一隅,为苏州人民乃至全世界带来别样的“江南丝竹”与“丝竹交响”。未来又会诞生怎样的作品呢?乐团与苏州一起,静静等待。

猜你喜欢

管弦乐团乐手交响乐团
寻找歌剧制作及演出的“新常态”模式——从上海交响乐团版《唐璜》说起
香港管弦乐团的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旅程
论民乐合奏中指挥对乐手的纵向听觉培养
舞台迷宫
卡内基特别支持,为青少年音乐家搭建平台
关于高校管弦乐团的建设分析
地铁中的乐手
别开生面的告别
世界十大交响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