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们需要怎样的音乐教育

2022-08-23亦安冉实习生章倪

现代苏州 2022年15期
关键词:练琴合唱团音乐

记者 亦安冉 实习生 章倪

“双减”之后,非学科类的音乐等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孩子们究竟需要怎样的音乐教育?其实应该先问一问,音乐究竟能带给孩子们什么?究竟是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还是为了陶冶情操、抚慰心灵?

音乐其实早就开始“卷”了,孩子学音乐老早就几乎成了一种标配。那么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育?听一听三个不同的人所持的不同的音乐观。

为什么学习音乐?懂点乐理就好

杨女士,媒体人,家有7岁琴童,已学钢琴半年。

拿我儿子学钢琴的经历来说吧。作为一个不懂乐理的“老母亲”,我的考虑就是让儿子懂点乐理,不至于是音乐白痴就行。于是我就近选了一家琴行,走路过去7分钟。一条街上,两家琴行,一家比较大,可是走进去分割间挺多,感觉空间有点压抑,另一家空间虽小,因为教室少,感觉却挺敞亮的,于是就产生了好感。

我对老师的评判标准也很随意,也不知道老师究竟怎么样才算专业。以前给女儿找音乐老师,选择自己采访过的,比较有名气的,乘地铁一个小时才能送达,每周末送去上一节课,大人累、孩子累,而且结果特别不靠谱,老师教了半年就“飘”去大城市做乐队去了。所以准备让儿子学音乐时,吸取了教训,选择离家越近越好。我对机构老师是不是“水平很高”,也已经没什么执念。约老师试课的时候,我随口问了句“老师,您是音乐学院毕业的吗?”老师说自己是苏州科技大学的,我想了下,不是冠着“音乐学院”的学校啊,也行吧,反正也不打算练成音乐家。

一周一节30分钟的正课,但每周得有几天晚上要去琴行练琴,因为家长不懂,需要琴行老师陪练。练琴加上走路来回的时间近40分钟,我得匀出时间来,孩子也得分出时间和精力。孩子爸爸算得是成本,因为练琴是按月算的,每天平均几十块钱陪练费,一天不去就相当于损失几十块钱。所以我们一周七天,基本上坚持去五天。已经学钢琴快半年了,其间如果哪天可以不去练琴,儿子简直是高兴到飞起:“太好了,不用练琴了!我可以去找小朋友玩了!”所以我也在反思,以后每周得少练几天琴,三四天最多了,我们的教育体制本身就已经太把文化课前置了,剥夺了孩子们玩耍的欢乐,我就不要用学琴给他再加一层压力了,毕竟我只是想要孩子懂得一些乐理而已,为啥要那么精打细算呢?

对家长和孩子来说,学音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技之长

每次练琴会碰到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弹琴的时候,妈妈就笔直地抱臂站在边上:“这首曲子你弹过多少遍了!怎么还弹成这样!”每天如是,我真的很同情这个小男孩。一开始我想过一起陪儿子学,没准也就学会了弹钢琴呢?几节课下来我就坚持不住了,我只学过一段时间古琴,那完全不是西式音乐的路子,不用从头开始学乐谱、乐理,我对钢琴也没那么大兴趣,只要懂得欣赏就好,自己弹?还是算了。想起大学时候的音乐鉴赏课,音乐老师会让我们想象某首乐曲讲的是田园,某首曲子讲的是月光。事实上,我根本就没有想象出来过,只不过用“标准答案”保证自己的鉴赏成绩不低而已。我自认自己欣赏音乐的水平不低,享受就好,为什么一定先得去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曲子反映的内容呢?不知道这些也不影响我觉得好听啊!

所以回到那个灵魂拷问,学习音乐到底是为了有一技之长,还是为了艺术感知?两者都有吧。

学唱歌便是学做人

顾健,娄葑实验小学“小白帆”合唱团艺术顾问,工业园区音乐学科带头人,苏州市体卫先进个人。

任何一种音乐教育都需要耐心,都需要时间积累。在这一点上,我想我是有发言权的。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娄葑实验小学担任音乐老师,从2002年到现在,20年过去了,我们的合唱团拿过许多大奖,还上过央视,名气越来越响,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音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系统地发展,我们娄葑实验小学就对音乐教育倾注了许多心血。从早期籍籍无名的合唱团成长到如今荣誉满满的“小白帆”合唱团,我们努力了很多年。“小白帆”合唱团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在一年的时间里,音乐老师们会在每节音乐课上花10到15分钟,进行合唱相关的基础训练,比如训练孩子合唱的方式、方法以及节奏上的律动等等,帮助孩子们打下基础。二年级开始选拔合唱团成员,每个班选出几个或是一二十个小朋友不等,然后再进行一轮一轮的精选淘汰。

合唱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们合作意识的过程。合唱团的成员们来自各个年级,新加入的孩子们都需要分高、中、低三个声部。一开始孩子们都喜欢唱高音,因为高音既响亮又是主旋律,我会跟孩子们说:“其实唱中、低声部更有难度,对耳朵要求特别高,能唱好的人更厉害。”孩子们会渐渐懂得每一个声部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团体合作的意识也更强。

学唱歌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学做人。对孩子们来说,加入合唱团,就有了光荣的职责,别的同学玩的时候,合唱团成员得参加训练,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成绩不落下。成员们年纪虽小,却都特别自律,几乎每天都要训练,可是很少有人请假。一个声部训练的时候,唱另外声部的孩子就在边上写作业。长久的坚持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成长与收获,合唱团成立以来参与各类演出数百场次,参加各种比赛屡获佳绩,其中获得省级比赛三等奖1次、市级比赛特等奖1次、一等奖8次……从一开始的羞涩,到后来享受舞台表演,孩子们在合唱的过程中,也逐步发现了自身的价值。

在顾健看来,学唱歌就是学做人

我觉得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音乐教育又是艺术教育最好的体现。音乐不仅给人带来听觉的盛宴,更陶冶了情操,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意义非凡,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更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我们娄葑实验小学设立的“声乐合唱”特色文化课程建设,成为了苏州市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课程基地,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用“唱”和德智体美劳结合在一起,用“唱”这个支点来撬动孩子们美好的人生。

20年来,我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合唱团,有时候非常舍不得,这些孩子毕业之后去往各所学校,其中有些还会参加合唱团等艺术团体,在音乐的路上一直前行。时常会有回校的学生,像探望主课老师那样,回来探望我们音乐老师。对孩子们来说,参加合唱团的时光最让他们怀念,那是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

说到我们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育?在我看来,音乐就是要给孩子带去快乐,让孩子身心愉悦,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孩子们通过了解音乐,从而喜欢音乐,进而走进音乐,最后才是表达音乐。孩子们在我们这里接受的是音乐的启蒙,这个启蒙阶段要给孩子们带去快乐和美的体验,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旋律美、歌词美、意境美,然后从认识美到发现美,一步步引导孩子们内心的共鸣。

最应该充盈的是音乐的“中间地带”

管沧,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荷兰海牙皇家音乐学院音乐硕士,比利时安特卫普国际吉他艺术节欧洲青年吉他比赛评委,曾就职于苏州大学音乐学院,目前工作室一半的教学工作面向少儿。

在管沧看来,器乐学习是中介环节,基本音乐素养才是地基和骨架

尽管音乐教育在中国发达地区已经非常普及了,但实际上我国普遍的少儿音乐教育本身是令人担忧的。一方面,音乐教育在大多数学校教育板块中处在非常不重要的位置,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常常是可以被挤压和牺牲的,这对于少儿基本音乐素养的培养十分不利。现在的音乐教育非常像曾经的体育教育,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专业和非专业的鸿沟巨大。对许多热爱音乐的孩子来讲,到了初中就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要么完全扔下音乐,全身心投入到学科学业中备战中高考,要么放下学业朝音乐专业方向发展,中间地带几乎是个真空,而恰恰是这个中间地带,最能真实地反映音乐修养,是最应该充盈起来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碰到遭遇瓶颈的学生,问题往往来自于最基本的音乐素养的缺失。当他们反复弹错低音却浑然不觉时,你知道他们耳朵里并没有和声的语言。就如你不懂英文怎么可能看出行文里的语法错误,好的文字和拙劣的文字也就不存在区别。又怎么可能自己表达得好?往往从一个反复出现的小错误中能洞察出对方知识结构和感知系统有什么缺失。而这些东西,常常也无法通过一个器乐老师来修补。在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我们的音乐教育有太多的漏洞。

音乐教育家埃德温·戈登(Edwin Gordon)曾在他的著作《音乐学习的顺序》中说道:“许多音乐教育为准教师所开设的课程,仅仅是一些教学手段和材料的选择,而手段和材料又缺少有顺序的、全面的目标支撑。”其实就是知识框架的构建上出了问题,房顶搭在了下面,地基堆在中间。专业的器乐教学其实是个中间环节,基本音乐素养(包含对音乐语言的感受和认知)才是地基和骨架。而初级器乐教学是服务于骨架的。

我常常对学生说,乐器是我们身体的延伸。它是一种工具或载体,来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肉身无法完成的一些工作。在音乐上,那无非就是音乐表达。乐器是我们的另一个嗓子,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去了解和熟悉它,通过各种训练去驯化和驾驭它,最终让它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这一个部分的功能就是执行我们的音乐表达。

可惜社会教学在商业化的裹挟下,呈现出作大量从业者使命感缺失的现象,一味迎合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以盈利最大化为首要考量,进一步腐蚀了音乐教育,用劣币驱逐良币。考级速成的乱象就是个典型。用考级拉动课销和产品销售,用低标准、高通过率来满足家长的功利诉求。这和真正的教育风马牛不相及。教育者需要引领和启迪心智的使命感。

希望少儿音乐教育多些净土,多充盈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猜你喜欢

练琴合唱团音乐
青蛙合唱团
红红火火合唱团红红火火的十年
乐乐姐姐热线
练琴
音乐
挤时间练琴,家长的必修课
练琴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