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加减辅治中风脑水肿对患者胃肠道的动力和脑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2-08-22张雪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南阳473000
★ 张雪(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河南 南阳 473000)
中风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脑水肿、神经功能损害,或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引发应激性溃疡。目前,治疗中风脑水肿引发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药物主要是抑酸药、胃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等,但其临床效果不显著[1]。有研究报道,中医辨证论治方案对于中风脑水肿引发的胃动力缺乏在对症治疗和安全性方面有其独特优势[2]。本研究采用大承气汤加减辅治中风脑水肿,意在分析大承气汤对患者胃肠道动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78例中风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中医中风辨证诊断标准者:(1)主症包括偏瘫、言语謇涩或不语、神识昏蒙、口舌歪斜;(2)次症包括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具备两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现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44~70岁,平均(58.44±5.91)岁;发病时间1~12 h,平均(6.28±1.47)h。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3~68岁,平均(56.89±4.56)岁;发病时间1~11 h,平均(5.99±1.61)h。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经CT、MRI确诊为中风脑水肿,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出血性卒中并发脑水肿诊断标准[3];(2)年龄40~70岁;(3)发病时间<72 h;(4)患者在入院1周以内出现胃肠道功能障碍[4];(5)首次发生中风脑水肿;(6)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2)合并帕金森病;(3)肝肾功能严重受损;(4)有胃肠道既往病史或近期服用了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5)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甘露醇注射液(山东长富洁晶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7021265,规格:250 mL)治疗中风脑水肿:静脉滴注20%甘露醇,每次125 mL,每次6 h,滴速为每分钟8~10 mL;给予常规药物控制高血压;给予西沙必利片(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4,规格:5 mg)治疗,每次5 mg,每天3次,口服,连续治疗10 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加减辅治治疗,方剂组成:大黄12 g,厚朴15 g,枳实12 g,芒硝9 g,水煎,先煮厚朴、枳实,大黄后下,芒硝溶服,每日2次。
1.5 观察指标
1.5.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中医症候积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进行腹胀、腹痛、纳差症候积分计算,分值0~6分,分值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
1.5.2 两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 采集患者入院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清晨的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测。
1.5.3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参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7]进行评分,评分范围0~42分,分数越高,神经损害越严重,评分耗时2 min。
1.5.4 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记录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内营养耐受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10 d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n=39) 分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n=39)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腹胀 腹痛 纳差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25±1.07 0.82±0.21*# 4.35±0.87 0.85±0.19*# 4.26±0.79 0.87±0.19*#对照组 4.21±1.04 1.48±0.39* 4.29±0.84 1.41±0.38* 4.22±0.89 1.48±0.42*
2.2 两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比较
治疗10 d后,两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明显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比较( ,n=39) pg/m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比较( ,n=39) pg/m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胃泌素 胃动素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15.36±28.12145.32±15.54*#465.20±19.10486.73±20.62*#对照组 112.78±20.50 135.20±12.41*467.28±21.41 477.25±22.34*组别
2.3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治疗10 d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n=39)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n=39)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1.36±2.43 15.88±2.36*#对照组 22.15±2.73 16.56±2.45*
2.4 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10 d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内营养物耐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4。
表4 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n=39)
表4 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n=3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肠内营养物耐受时间/d观察组 12.75±2.48* 16.64±3.52* 2.56±0.89*对照组 17.34±3.52 27.51±3.65 4.78±1.21组别 肠鸣音恢复时间/h首次排气时间/h
3 讨论
脑卒中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本病发病急骤、凶险,常留有后遗症,往往难以痊愈。中医辨中风的主症为偏瘫、失语、神昏等,兼症为中风后的胃肠道功能障碍,如腹痛、嗳气、腹胀、纳差等[8]。由于中风后引起的胃肠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对药物和营养品的吸收,不利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甚至可能加重患者的后遗症和死亡率。因此,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脑中风水肿患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障碍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起病后会使胃肠蠕动受到抑制,肠内容物积留,同时又因为用脱水药降低颅内压,肠内容物会减少水分的吸收,因此导致大便秘结[9]。大承气汤为泻下剂,出自于《伤寒杂病论》[10],由大黄、姜厚朴、枳实、芒硝组成,主治阳明腑实证。本次研究发现,采用大承气汤加减辅治中风脑水肿患者,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考虑该结果与大承气汤具有软坚润燥通便、健脾和胃的功效有关。此外,观察组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该结果提示了大承气汤能够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和促进胃肠运动。两组治疗后组间NIHSS评分未见明显变化,这可能提示大承气汤无显著改善脑神经功能的功效。
综上所述,大承气汤加减辅治中风脑水肿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