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培养卓越医生的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2-08-20彭晓夏张晓薇

医学教育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医学生育人

彭晓夏 张晓薇

(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晋中 0306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与高等学校育人职责相契合,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医学专业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训练学生掌握精湛的医术,更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和医者仁心教育,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有助于学生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防治疾病的原理,可挖掘的课程思政素材较多。本文从多角度深入发掘生物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建立生物化学思政元素资料库,并致力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生物化学教学中、贯穿于生物化学教学全过程,从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符合全程、多维度的育人理念。

1 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是医学生课堂育人的重要载体

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2018年我国发布了《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旨在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一流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而医学院校就承载着培育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崇高使命[2]。特别是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医护人员充分展现了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和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的伟大抗疫精神。因此,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医学专业知识,更要树立崇高的政治信仰、强化生命意识、培根铸魂育人。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到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培养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是培养卓越医生的有力保障。

生物化学是医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3],包括组成人体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各类物质的代谢过程及其调控规律、遗传信息传递和基因表达调控,以及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能等内容。学习生物化学有助于医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原理,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生物化学是在临床医学专业大二学年开设的,学生度过了入学的彷徨期,完成了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处于重塑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的重要阶段,正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最佳时机[4]。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既有高度的专业性、饱含辩证统一的思想,又与日常生活和临床实践密切相关,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包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因此,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特别是融入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符合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是培养卓越医生的有效途径。

2 挖掘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育元素

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因此,在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素材挖掘过程中,我们重点收集了我国在生物化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做出卓越贡献的案例,旨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激励学生树立报国之志。而且,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医学本身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现在仍有许多奥秘未被揭示,这就要求医学生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也着重整理、挖掘促进生物化学发展的科学研究事例和典型的思辨案例,旨在提升学生的科研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科研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医生要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人文素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医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因此,我们还深入挖掘与日常生活和临床实践相关的案例,融入职业道德和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表1)。

表1 生物化学部分教学内容思政元素设计

2.1 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山西中医药大学旨在培养卓越的中医药卫生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并且还要注重中医药自信教育,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而中华民族5 000年的悠久历史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特别是中医药文化。2 000 年以前,我国就有了酒曲酿酒的记载;1 500 年前,孙思邈就已利用谷皮熬粥防治脚气病(维生素B1 缺乏症)、用猪肝治疗雀目(夜盲症)等。教学时恰当引入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药事业的自信心,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现代医学诠释“肝开窍于目”等的中医理论,帮助学生树立将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的崇高理想。在近代生物化学学科发展过程中,我国科学家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生物化学先驱吴宪教授于1919 年提出了“血液系统分析法”、1931 年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理论;中科院和北京大学联合组成的科研团队于1965 年首次化学合成了有生物学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1981 年首次成功合成了酵母丙氨酰tRNA;1999 年我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2015 年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等。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这些案例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2.2 着力提升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科研精神

生物化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迄今诺贝尔奖有近百次颁发给了生物化学领域[5],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时穿插相关的科研故事,通过展现科学家的家国情怀、探索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积极探索的精神。例如沃森和克里克基于前人的实验数据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DNA 双螺旋结构,体现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我国科学团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研究是多学科、多团队协作完成的,体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屠呦呦经过190 多次失败才成功提取到了青蒿素,体现了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此外,还要结合临床和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批判性思维,养成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DNP)对氧化磷酸化的影响时,通过展示事例DNP 曾是减肥瘦身特效药但因副作用较大已被弃用,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改性后DNP 能够有效治疗Ⅱ型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6],引导学生思考DNP 减肥和治疗脂肪肝的原理,进而树立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讲解核酸代谢时,通过分析保健品——珍奥核酸的骗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讲解DNA 重组技术的应用时,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树立辩证思维和正确的伦理道德观。

2.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医学人文精神培养

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要把医德培养放在首位,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日常生活、临床和生命健康,融入职业道德和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比如在介绍蛋白质元素组成时引入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强调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讲解核酸分子杂交的应用时,引入我国医务工作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事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讲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脂血症、肝性脑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时,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树立珍爱生命、关爱生命的医学人文精神。

3 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隐性的思政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各专业课的育人功能,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9]。但是,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逐渐体会到,课程思政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艺术,只有好的素材和教学设计是不够的,实施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身正为范,德高为师,以身作则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的主体,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在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以身为范,言传身教。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与学生近距离地交流,教师以身作则就是对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教师精心准备课堂教学内容、以饱满的热情授课、与学生有效地交流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爱岗敬业教育。而且教师的爱国情怀、人生观、价值观、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的示范引领比任何的语言都有说服力。

3.2 穿石于滴水,润物细无声

现在的学生大都讨厌空洞直白的说教,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要做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充分发挥其隐性教育的作用。以专业知识为载体的课程思政,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11]。但是,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不能取代思政课程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过程仍要保持原有的学科体系。而且,思政元素的引入要讲究时机和火候,在最恰当的时机以最恰当的方式精准切入,使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切忌牵强刻意、生搬硬套,要真正做到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12]。而且融入的思政数量要适度,不要把专业课上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例如在学习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时,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思考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弊端、如何避免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发生等问题,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3.3 多元化教学方法助力课程思政的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想方设法采用活泼生动的形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听得进去。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情况和思政元素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12]、课堂讨论、问题式、启发式和翻转课堂等教学途径,有效地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堂,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如在学习糖、酮体、脂蛋白、尿素和嘌呤核苷酸代谢时,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引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脂血症、肝性脑病、痛风等疾病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健康观和医生的职业道德等人文精神的培养上;在学习解偶联剂对氧化磷酸化的影响时,采用课堂讨论方式分析DNP 作为减肥药被弃用的原因和改性后治疗脂肪肝的原理,引导学生养成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学习维生素时,采用翻转课堂的方法让学生总结维生素的生化功能和缺乏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维生素的功效、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在学习抑制剂对酶促反应影响时,采用问题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总结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制和治疗策略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责任感;在学习物质代谢的激素水平调节时,采用类比分析法将代谢中的信号传导过程类比为疫情防控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的上下联动、一竿子插到底的指挥体系,将较为抽象的级联放大效应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还有助于展示我国的制度优势,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

3.4 多级教学平台全方位融合

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课堂教学形式日渐丰富,课程思政也可以借助多级教学平台全方位融合。实验课、理论课、慕课、微课、学习通等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师生互动平台,动画、图片、案例、改编的生化歌曲[13-15]等教学素材都可以成为课程思政的载体,实现全方位育人。例如在学习通等线上教学平台发布科学家的经典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微信公众号分享生活中常见的、与生物化学相关的事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微信群中与学生互动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

3.5 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够反哺课程教学

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繁多、抽象难懂、各条代谢路径交叉反复,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较差。选用贴近生活、贴近临床的素材和案例,不仅为课程思政教育的进行提供体验和感悟的情境,还能够让学生在围绕任务展开探讨和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思政元素的融入不仅符合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要求,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反哺专业课教育教学的目的。

4 结语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以专业课知识为载体加强医学生的思政教育,能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的主渠道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生物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选择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将专业课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不仅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的科研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医学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彭晓夏:提出研究思路,收集数据,设计研究方案,撰写论文;张晓薇:总体把关,审订论文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医学生育人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