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课”价值导向下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以南方医科大学为例

2022-08-20刘绮君张春辉

医学教育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金课教学资源教学方法

刘绮君 佟 矿 张春辉 温 凊 蔡 谱

(1.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广州 510515;2.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广州 510515)

大学课程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对其进行科学评价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环节。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改进高等学校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由此可见,各高校结合本校情况建立一套切合实际、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采集、整合评价数据并进行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实现评价反馈结果促进教育教学改进,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起重要的作用。

2018 年8 月,《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文件中提出“各大学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这是教育部文件中首次正式使用“金课”概念来引导大学课程的发展方向。“金课”的理论内涵和建设标准为创新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南方医科大学高度重视“金课”建设与应用,并以“金课”为价值导向构建了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学校课程的效果和质量,创新了课程评价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实践,为持续性改进和优化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1 南方医科大学实施“金课”价值导向下课程评价的基础

1.1 “金课”的价值取向及其对课程评价的启示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课程评价相关研究在课程评价内涵、课程评价模式、课程评价方法等方面成果较为显著,但尚存在课程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深度均显不足,课程评价主题研究不成体系、针对性不够,课程评价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多元化不强等问题[1]。目前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评价实施过程存在局限性、评价计算过程缺乏科学性、评价结果的使用缺乏改进建议[2]。大多数学校对于一线教学的评价仍然采用学生对教师集中评价的方式,无法直接体现课程本身的特点;对于一些已有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也只是模块性地介绍和说明,并没有具体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3]。因此,大学课程评价的实施思路应从聚焦实际教学问题、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落实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目标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探索。

陈宝生[4]提出“金课”应为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课程。金课是指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要求,以高校所有课程为约束对象,在各环节和全过程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5]。“金课”应体现“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要求课程能有机融合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能紧跟社会发展的前沿,在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方式上具备先进性和互动性,达到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结果;能具备一定难度,体现教师备课质量和学生课下的学习与思考[6]。李芒等[7]使用“度”的概念,提出大学金课所具有的七大特征,主要包括教学的难度、教学的深度、教学的广度、教学的高度、教学的强度、教学的精度以及教学的温度。谢幼如等[8]提出金课的价值取向包括:第一,重视课程思政,彰显育人目标;第二,重构课程内容,创新课程模式;第三,强调能力导向,符合社会需求。

由此可见,“金课”价值导向下的课程评价应以“两性一度”为引领、围绕立德树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等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评价指标的针对性、评价手段的技术性以及评价方法的多元性,为“金课”建设背景下的课程改进和优化提供支撑。

1.2 以“金课”为价值导向实施课程评价的配套措施

以建设“金课”为目标,全面改进课程质量,是医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南方医科大学紧抓机遇,出台系列化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方面全面指导“金课”建设,包括《加快一流课程建设行动计划》《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建设和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意见》《推进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等。

同时,南方医科大学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加强一流课程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大力推进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合理增加课程难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导向,系统梳理教学大纲知识、能力、素养、价值等各方面的目标和要求,科学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南方医科大学每年举办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本科教学优秀教师、教学优秀奖等评比,推动“以赛促教”,激励教师打造“金课”,提升教学效果。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 门,2 门课程获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并列第1;2021 年新增41 门课程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立项总数并列全省高校第2,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入选数两年均位居全省高校第1,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累计102 门;2021 年获首届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2 项。

由此可见,南方医科大学多措并举夯实“金课”建设基础,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以“金课”价值导向对学校全部课程实施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非常必要,有利于检验学校“金课”建设成效,发挥“以评促教”的重要作用。

2 “金课”价值导向下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参评主体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只有学生这个主体充分发挥作用,教师的教育教学主导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实现教学目标。建设“金课”要从注重教师之“教”转移到关注学生之“学”[9],基于“金课”价值导向的课程评价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调查课程教学效果,检验“金课”建设成效,从中总结问题和规律,能够为学校建设“金课”提供借鉴和启发,因此,“金课”价值导向下课程评价的参评主体为全校学生。

2.2 评价指标体系

南方医科大学课程评价以“两性一度”为原则,结合目前国家一流课程评审指标以及领域内学者提出的金课指标,基于金课的价值导向,构建了立德树人、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综合能力为一级指标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一线授课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综合能力4 个方面的见解,结合文献查阅并归纳可用的二级指标,并与学校具有长期教学和管理经验的几位专家进行研讨,对初步选定的二级指标进行调整优化,为面向全校学生全部课程进行大规模评价,调查指标应确保少而精,最终构建了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金课”价值导向下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方便数据收集,根据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评价量表,将每个二级指标按照李克特五分法根据程度分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5 个层次,分别赋予1~5 分,具体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2.3 评价方法

为进一步保障学校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南方医科大学以最新自主研发的综合教务管理信息平台为基础,打造了触发式、系统全面的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评价的及时性、真实性、客观性。课程评价在课程教学最后一节课完成后自动开始,教务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微信自动推送提醒所有学生用微信或登录教务系统在2周内开展并完成所学课程评价。

3 “金课”价值导向下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与实践

3.1 课程评价数据收集

本研究收集了2019~2020 学年中3 个学期的课程评价数据,覆盖全部课程、全部本科学生,数据体量庞大,信息真实可靠,能够实现数据的横向和纵向对比,从而分析医学课程教学效果,探索综合性、增值性评价的路径(表2)。为检验评价量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结合信度辨别标准对评价量表进行信度分析,量表的整体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 值为0.941,Cronbach's Alpha 值大于0.800 表示信度甚佳,因此评价量表的信度水平较好,评价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高。同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效度水平判断,KMO 的值为0.954>0.9,并且Bartlett球形检验对应的P值为0.000<0.05,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表2 各学期评价数据回收情况

3.2 课程总体评价结果分析

3 个学期近40 万学生人次对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约1 500 门)进行评分,评价量表全部指标的平均分值为4.53,其中立德树人指标的平均得分为4.56,教学资源指标的平均得分为4.59,教学方法指标的平均得分为4.48,综合能力指标的平均得分为4.53,且各指标分值的标准差较小,接近平均值,稳定性较好(表3)。由此可见,学校的课程总体评分处于较高水平,学生对课程总体满意,课程教学情况良好,而在教学资源方面得分最高,教学方法方面得分明显低于其他指标得分,表明课程教学方法满意度较低,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和完善。

表3 课程评价各指标平均分值 ()

表3 课程评价各指标平均分值 ()

3 个学期的课程总评得分均值呈现曲折波动状态,但总体具有一定的上升趋势(图1)。2019~2020 学年春季学期的课程评价得分呈断崖式下降,究其原因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学校首次全面大规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实践,师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接受并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医学院校有较多实验课程、技能操作实践课程、见习课程等,难以在短时间内通过线上形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在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问题和困难,如教师准备不充分、学生理念尚未转变、网络平台卡顿、师生互动欠缺等,因此该学期的课程评价得分出现低谷。但随着学校政策不断引领、师生观念逐步转变和经验积累、技术条件愈发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随后的学期里渐渐成为主流的教学方式,部分实践课程通过云平台、虚拟仿真系统等线上形式与线下实践有机结合,课程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一定提升。

图1 课程评价各学期平均分值对比图

3.3 各评价指标结果分析

对课程评价体系中每类评价指标等级和分值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各类评价指标满意度和存在问题,更易于找原因和规律,有利于为课程改进提供更为细化的指引。本研究针对各个一级评价指标的对比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图2)。

图2 课程评价各指标平均分值对比图

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并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医学教育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基础、专业过硬、医术精湛、济世情怀、德艺双馨的医疗卫生事业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尤为重要。学校近年来在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过程中也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鼓励教师挖掘各学科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力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课程”育人大格局夯实基础。

在教学资源指标方面,3 个学期的评价得分均值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且该指标的评分比其他指标的评分略有优势。2019~2020 学年春季学期由于线上教学大规模开展,学生学习方式迅速转变为在线自主学习的形式,因此需要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视频、课件、文献、试题等进行学习,但由于时间紧迫,教师制作的教学资源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自主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也处于适应阶段,因此该学期的教学资源指标评价得分略为下降。随着混合式教学的不断深入,学校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初见成效,各类平台的优质资源探索性形成共建共享机制,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提供了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3 个学期的教学方法指标评价得分总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且评价得分在所有指标得分中最低,表明学校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课程在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成效尚不明显。学校正大规模推进混合式教学,但由于教师的经验不足、技术支持不足、教学观念尚未转变、学生接受度不高、医学课程实践性强等,导致混合式教学活动与实践方法仍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总体满意度不高。同时,大部分医学实践性课程仍在探索创新型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还需要时间和经验的不断积累。

综合能力是在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能够有效促成学习者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学习结果相互作用的动态能力系统,是影响学习效果效率与个体发展的能力,被认为是课程教学效果测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综合能力方面设置了4个观测点来检验效果,统计数据显示,学生的综合能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能力,表明学校的课程注重以“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设计活动和任务,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3.4 各年级学生评价结果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在2020年春季学期对课程的评价分值最低,在2020 年秋季学期的课程评价中分值出现明显提升,并且教学方法指标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指标,由此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均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大规模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总体满意度欠佳(图3)。同时,经过相关性分析后发现,各年级学生之间的课程评价分值没有明显差异,每个年级的学生在教学方法指标方面的评价分值都处于最低值,进一步表明各年级课程的教学方法难以有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学方法亟待改进。因此,教师应着重加强创新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与学习,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课程进行创新设计、开发,不断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图3 各年级学生评价结果对比图

4 “金课”价值导向下课程评价优化及保障策略

4.1 多部门协同推进,延伸课程评价广度和深度

学校应从统领全局的角度出发,协同教学质量监督部门、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各教学单位,以一流课程建设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实施条件、目标需求、资源供给、经费投入等因素,制定科学可行的课程评价相关政策和方案,保障课程评价工作落到实处,共同推进课程评价广度和深度,为促进优质课程的建设、共享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4.2 构建评价闭环体系,实现课程评价的有效反馈

评价结果的价值在于有效应用及反馈指导,因此,学校应构建“评价-反馈-改进”的课程评价闭环体系,将各参评课程评价结果反映的教学现状、薄弱环节、存在问题等及时反馈给教学单位、授课教师等,为制定课程整改计划和改进方案提供方向,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结果在优化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教学改革与研究自觉性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4.3 应用新兴信息技术,将课程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快速融入教育领域,为推动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创新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融合。因此,学校应在建设智能化、个性化评价平台或系统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应用新兴信息技术进行实时评价,自动化采集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多模态数据,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及时给学生进行学习预警反馈,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改正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通过对过程性学习的数据进行多元化评估,既有利于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精准、全面的掌握,又有利于课程的持续改进和提升,实现技术支持下的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刘绮君: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撰写论文;佟矿、张春辉:分析研究实施的可行性,总体指导;温凊获取、提供:数据;蔡谱:总体把关,审订论文

猜你喜欢

金课教学资源教学方法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