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8-20徐俊芳平莉莉翟淑芬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败血症致病菌葡萄球菌

徐俊芳,平莉莉,翟淑芬

(邯郸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河北 邯郸 056001)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全身感染中毒性疾病,其感染途径以产前感染、产时感染及产后感染较为常见[1]。尽管近年来,围产医学及新生儿危重症急救技术进一步发展,使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或超低体重儿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但因早产儿抵抗力弱和各种侵袭性操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2]。另外,新生儿败血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若是一味地采用抗生素治疗,极易产生耐药菌株,加重病情恶化。有研究指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分布也会有所不同,但临床上关于邯郸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等文献资料较少,故本文选取214例患有败血症新生儿与538例无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分析邯郸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感染现状、危险因素,对临床指导用药有重大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诊治的214例败血症新生儿与538例无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诊断标准:符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中诊断标准[3],经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内培养出致病菌,同时新生儿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组(出生72h内,n=134)与晚发型组(出生72h后,n=80)。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均经病原菌、耐药分析等;②所有研究对象的监护人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心功能不全或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②合并先天性肠梗阻;③新生儿窒息。752例受检人员中男性384例,女性368例;年龄1~28d,平均值(14.23±2.32)d;足月儿579例,早产儿173例。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内容及其方法

设计统一的病例调查表,由专业医师收集75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有无早产、分娩方式、出生体重、有无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有无胎膜早破、有无宫内窘迫、有无脐带绕颈、有无羊水污染、孕产妇有无发热、有无脐部感染、有无肺部感染及是否行有创操作等。

1.2.2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检查资料。检查步骤如下:取研究对象股静脉血作为标本,采用Bact/Alert3D 60全自动培养仪培养标本;采用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应用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1.3观察指标

观察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新生儿并发败血症的危险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本研究病原菌分布情况

214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均为单一细菌感染。其中,早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各67株(50.00%),以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GNS)最为常见;晚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共68株(85.00%),革兰阴性菌共12株(15.00%),以表皮葡萄球菌、其他GNS、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为多见,见表1。

表1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n(%)]

2.2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药敏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氨苄西林;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耐药性最高,其次为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见表2。

表2 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n(%)]

2.3影响新生儿败血症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晚发型及早发型组出现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孕产妇发热、脐部感染、肺部感染、有创操作的占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介于77.522~283.621之间,P<0.05);三组在性别、剖宫产、Apgar评分、脐带绕颈指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影响新生儿败血症的单因素分析[n(%)]

指标分组晚发型组(n=80)早发型组(n=134)对照组(n=538)χ2P孕产妇发热有25(31.25)12(8.96)17(3.16)无55(68.75)122(91.04)521(96.84)83.218<0.001脐部感染有18(22.50)43(32.09)4(0.74)无62(77.50)91(67.91)534(99.26)155.257<0.001肺部感染有45(56.25)36(26.87)8(1.49)无35(43.75)98(73.13)530(98.51)235.470<0.001有创操作有8(10.00)35(26.12)17(3.16)无72(90.00)99(73.88)521(96.84)77.522<0.001

2.4影响新生儿败血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孕产妇发热、肺部感染(OR值介于24.753~187.485之间,P<0.05);晚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为早产、低出生体重、脐部感染、有创操作(OR值介于7.772~52.949之间,P<0.05),见表4。

表4 新生儿败血症早发型与晚发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3.1新生儿败血症的一般情况及发病率、病死率分布

新生儿败血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新生儿期危重急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0%~10.0%[4]。又有数据统计,新生儿败血症多见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其发病率约占全部新生儿败血症的16.4%[5]。有研究表示,长期住院的新生儿患有败血症的概率更高,可高达30.0%[6]。根据其发病时间的不同,临床上将新生儿败血症分为早发型与晚发型两种。其中,前者的发生与产前、产时感染有关;而后者的发生与院内感染或社区获得性感染有关。早产儿自身抵抗力比足月儿弱,且应用抗生素时间长及各种导管、插管等侵袭性操作,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条件致病菌、厌氧菌和真菌感染,导致医源性感染败血症明显增多[7]。尽管上述两种类型的败血症病因不同,但均由细菌或真菌感染所致,即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后,通过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感染中毒性疾病,且常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故其病死率较高[8-9]。据数据统计,早产儿败血症的死亡率高达30%,即使治愈后,仍有部分患儿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10]。基于此,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败血症预后意义重大。

3.2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耐药性分布

近年来,随着大量抗菌药物、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耐药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致病菌分布也会有所不同,例如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最强,能引起严重医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因此在为患儿药物治疗前检测败血症菌群分布情况和耐药情况尤为重要[11-13]。在本研究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中,早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他GNS最为常见;而晚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其他GNS、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基于上述分析,可见条件致病菌为引发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故本文认为应尽量减少对新生儿行侵入性操作,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此减少条件致病菌入侵的概率[14-15]。另外,在药敏结果分析中,发现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氨苄西林;而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耐药性最高,其次为氨苄西林及头孢唑林。基于败血症致病菌对上述药物的耐药性,临床应加以重视,避免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引起耐药菌株增加的情况。

3.3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有研究指出,早发型败血症的发生与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孕产妇发热等因素有关[16]。也有研究指出,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与早产、低出生体重、有创操作等有关[17]。为了进一步确定其危险因素,本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将早产、剖宫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宫内窘迫、脐带绕颈等多项因素纳入模型中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孕产妇发热、肺部感染为早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脐部感染、有创操作为晚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为早发型败血症的出现通常是由产前、产时感染所致,而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通常是由院内感染所致[18]。针对该情况,加强医务人员手部消毒和重症监护室、各种导管、器械的清洁十分重要。此外,临床医生需根据致病菌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选择合适抗菌药物治疗,以此减少产时感染和医院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新生儿败血症应根据发病类型、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不仅有利于减少耐药菌的产生,还能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败血症致病菌葡萄球菌
碳量子点黄芩素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蓝光漂白使葡萄球菌黄素降解
急性盆腔炎的致病菌分析及治疗
基因芯片快速检验细菌的临床应用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香芹酚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