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作品《春舞》的演奏技巧和民族艺术特征

2022-08-20庞雅馨

河北画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踏板和弦小节

庞雅馨

(河南师范大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创新的思维理念和多元化的创作风格使得文化艺术产业空前繁荣,涌现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充满想象力的钢琴作品《春舞》就是这一时期创作而成的,该曲引入了西方当代作曲理论与技巧,同时也将塔吉克和哈萨克等民族的旋律应用其中,其中维吾尔族手鼓的节奏和阿拉伯风格的音阶调式创作,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特色,搭配浓厚的新疆元素,使得整首作品散发出别样的魅力。

一、作品创作背景

新疆自古被誉为“歌舞之乡”,前往新疆采风观光的人络绎不绝。1980年,孙以强先生接受了钢琴家刘诗昆的美意,前去新疆参观,在这令人欢喜的丰收佳节,作者看到许多劳动人民在葡萄园里辛勤劳作,他们兴高采烈地采摘,在夕阳下手舞足蹈,脸上的微笑真挚朴实。这般热情质朴的画面,激发了孙以强先生的创作热情,钢琴作品《春舞》就此闻名于世,让人们在听这首钢琴曲时便能感受到大自然生机盎然的景象,心悦神怡,沉浸其中。

二、演奏技巧分析

钢琴曲《春舞》是一首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结构作品,全曲共228小节,分为引子(1-18小节)、呈示部A(19-73小节)、展开部B(74-168小节)、间奏(169-175小节)、再现部A’(176-206小节)、和尾声(207-228小节)几个部分,笔者将从触键方式、力度变化、踏板、音色处理这四个方面对作品的各个部分进行演奏技巧的分析说明。

(一)触键方式

作品的引子部分体现了开篇的意境,第一小节曲谱中标记的“dolce”,意为“柔和的,甜美的”,右手双音在把握好力度,慢下键的同时应做到连贯,演奏时突出右手旋律,用指肚触键使音色柔和连贯,每个小乐句最后一小节的波音部分应弹得轻巧,切勿模糊地将音滑过去,确保每个音符弹得清楚均匀。第30小节右手旋律出现八度跨度变大,此时小臂应快速移动来完成远距离音符的演奏,为下一小节作准备。第38小节右手旋律在演奏时注意控制好力度,和弦可以弹得干脆,让曲调在欢快的节奏中娓娓道来。54小节高音加花的四个三十二分音符主要运用2指、3指及4指,触键稍浅,手腕放松,手指灵活,把音弹清楚,仿佛新疆劳动人民正欢快轻巧地采摘水果,此处在练习时可以先单手慢练,娴熟连贯后再提升速度。展开部第94小节左右手旋律位置整体上移,情绪高涨,此时手指触键位置应深一些,把每个音弹扎实,连线的句子手指低跑动,连贯自然。第110小节下行的十六分音符长音阶弹奏时左右手配合应及时连贯,指尖发力,手指轻巧灵活,使音乐具有颗粒感。到展开部的托卡塔乐段时,琶音交替的创作使乐曲气氛变得高涨热烈,右手是上行下行的琶音,左手是变化的八度双音,这种创作共出现四次,所以小节的前后连接应紧密连贯,落键保持平稳均匀,避免忽轻忽重,与下一小节出现的托卡塔连接好。146小节左手跨度变大,此处的托卡塔不再是左右手之间的单音交替,变成了纯八度的连续交替弹奏,弹奏时掌关节要撑住,胳膊和手腕不能过于僵硬,手指和琴键的间隔缩小确保每个音弹的准确。在弹奏第165和166小节左右手的和弦震音时要放松,从肩膀传输力量,也可以借助一定手腕摆动的力量。到再现部三声中部时右手负责高音加花的声部,这部分速度可适当放慢,将旋律线条优美地演绎出来,左手负责主旋律和低音律动声部,左手在和弦和切分节奏之间的切换要快速流畅,八度贴键平稳弹奏,注意突出大拇指的旋律,左右手把三声部演绎得优美连贯自然。

(二)力度变化

作品1-18小节的力度一直在p与pp之间变换,当弹到pp的地方时手指应轻放轻落,力度极弱,此处可以配合弱音踏板来完成演奏。16-18小节在演奏时力度稍强,从听觉效果上讲这样既与前面的小节上有所区别,又为呈示部的展开作了铺垫。呈示部起初力度是弱的,在左手第一拍十六分音符的A和第二拍八分音符的B可以适当推进力度,把律动感做出来,但最后一个音依然是弱的,这种节奏型一直持续到37小节。第30小节应突出主旋律,弱化装饰音,从而加深听众对作品旋律的印象,但也不能忽略左手的低音。46-53小节的旋律高八度,要做到谱面标注的“cresc”增强,弹奏时力度逐渐释放出来,并在第53小节将音乐推向顶峰,用气势恢宏的八度双音结束该乐段。旋律从67小节的高音F开始下行,音量从68小节渐弱,69小节的“rit.”即一点点渐慢,且手指力量应越来越弱。71小节的长音阶演奏时应非常轻柔,仿佛清风拂袖,速度变慢,当音量达到“ppp”最弱,最后一个音无限延长,为展开部的演奏作准备。从第85小节开始右手进入低声部,身体重心可以往左倾斜,力度中强即可,演奏时把力度和身体协调性配合好。进入94小节,音符上加的小横线“-”意为保持音,此处首先保证时值弹够,整体力度是均匀饱满的强输出,其次在右手弹前四个十六分音符时渐强,把高声部旋律展示出来,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弹清楚,突出节奏感。进入114小节,三声部的划分清晰明了,左手第一个和弦力量要求为“fp”强后即弱,接下来的8小节左右手均是八分音符,左右手同时落键,突出4指和5指下键的力量。从122小节开始出现了“托卡塔”式的创作,谱面上的“poco a poco cresc”意为逐渐一点点加强,所以我们在演奏时力量要逐渐释放,一句比一句强,将音乐层次一点点推进,加强旋律的此起彼伏。第146小节变成了和弦与托卡塔的搭配创作,突出标有重音记号的和弦,使音乐效果逐渐上升,区别于其他和弦的力度强弱,所以无论是旋律、音响效果还是情绪层面,都应及时注意前后的变化起伏。弹奏第165和166小节的震音和弦时,音量逐渐堆积达到乐曲的高潮,且最后一个和弦要以fff的力量非常响亮地弹出来。215小节接近尾声,右手旋律再次重复,演奏者应更加轻柔地演绎音乐,左手旋律高八度,力度从“p”变为“pp”,此处应控制好左手和弦的力度,因左手弹完波音后会短时间休止,右手旋律会十分清晰,此处右手力度渐弱,颤音部分的2指、3指和4指力量要弱。同时,谱面最后几小节标记了“dim.”“ppp”“rit.”的音乐术语,所以在弹左手的切分节奏时,力度要渐弱,速度逐慢,仿佛夜幕降临,辛苦劳作一天的人们都背着沉甸甸的果实走在回家的路上,背影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之中,一切都回归平静,画面静谧而美好。

(三)踏板

演奏者在弹完弱起小节后进入第一小节时,踏板可以缓缓地踩下,到每小节第一个音弹下之后再换踏板,保证音乐不中断。到第6小节弹三连音时多换踏板,一小节可以换三次,踏板松开要彻底,避免音符不清楚。进入呈示部,踏板应在左手切分节奏的第一拍踩下去,第二拍及时松开,之后作品中遇到左手相同节奏型的踏板使用方法一样。在第88和89两小节有三个重音记号,注意踩踏板时不能一个用到底,需要每个重音记号换一次踏板,避免音乐听起来含糊不清。进入托卡塔乐段,由于左右手均为十六分音符快速交替的弹法,演奏者可以在每小节左手第一拍的双音踩下踏板,之后立刻松掉,弹托卡塔的节奏型时不踩踏板。从150小节开始出现多个音带有重音记号的情况,我们需要在第一拍左手的D音踩下踏板,在第二拍重音落下之前松掉踏板,避免音符混乱不清。第169-175小节是连接展开部和再现部的过渡句,169小节上行的音阶不踩踏板,保持音效清晰干净,到170小节弹奏波音时踩下踏板,将二分音符保持音保持住,同时将5指换到1指,整个过程应连贯自然,不能断开,为下一小节弹音阶作准备,紧接着后面的三个句子与第一句的弹法相同。进入再现部踏板使用方法与前面相同,但应注意三声部中左手负责的中低声部整体要连贯,移动位置时用踏板将前后连接好,避免音乐中断。接近尾声,为了营造渐慢渐弱的氛围,在使用延音踏板的同时也可以踩下弱音踏板,使音乐效果更好。

(四)音色处理

作品呈示部以维吾尔族手鼓切分的节奏型展开,律动感强烈,左手的这种节奏型一直持续到37小节,右手的旋律进入时既要将左手的切分节奏依然保持,又要把右手的主旋律弹出来,需弹奏得灵巧优美。第38小节的右手旋律是婉转明媚又富有歌唱性,所以这里的音色处理较之前要有所区别。从第46小节开始音乐又重新回到了柔美的感觉,且38-41小节与46-49小节是两个对比模仿句,第一句的演绎可以稍微“张扬”一些,第二句则要处理得更加轻巧流畅,突出右手旋律,有起伏感,注意不要和左手声音黏在一起,拖泥带水。作品的展开部以左手“马蹄”声进入,右手进入后要突出右手旋律,淡化左手,将旋律层次表现出来,整体氛围是活泼轻快的。进入第94小节右手回到高音区,左手旋律移到中音区,整体位置上移,情绪也变得更加高涨,音效整体听起来欢快热烈。在第176小节乐曲进行了再现,此时的再现部仿佛是经历了大汗淋漓的辛苦劳作后内心的一种平静与愉悦,与呈示部营造的灵动活泼的气氛不同,所以此处可以弹得相对平稳内敛一些。第207-214小节与呈示部的旋律相同,依然突出右手旋律,但是此处力度不再和呈示部一样,要柔美一些,整体风格不再是单纯的活泼明媚,在此基础上可以多一些平静与自然。

三、钢琴曲《春舞》的民族艺术特征

钢琴曲《春舞》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征,描绘出了劳动人民热爱自然、欢庆丰收时的景象。在《春舞》这首作品当中,孙以强先生既运用了西方传统的作曲技法,又加入了我国少数民族的风格特色,笔者将从和声、旋律、节奏三方面对该曲表现出的民族艺术特征进行阐述。

(一)具有民族风格的和声

空五度和弦伴奏在这首作品中出现多次,五度是稳定的,同时又留有空间,适合新疆音乐的创作风格。同时,乐曲中还出现了很多不协和的大二度、小二度、七度的和声音程,比如呈示部末尾的第71小节出现了增二度的音程,这种游移性的半音阶形式使旋律变得不稳定,改变了原本d小调的音阶形式,但正是这种不稳定的风格将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特征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在乐曲展开部的第155-166小节,左右手持续的和弦震音使音乐变得立体,左右手和弦的音级和功能也都不同,然而正是这些不协和的音程和强有力的震音将音乐推向了高潮。这些创作在中国音乐的作品中屡见不鲜,带给听众强烈的异域风格,成功地体现了民族性。

(二)多姿多彩的民族旋律

该作品中伴随大量上升型和下降型的旋律,比如第21-25小节中,呈示部的第一句乐思便是一个上升型旋律,紧接着第26-29小节就是下降型旋律线条。同时,波浪性旋律也层出不穷,比如右手旋律的装饰音,还有第46-49小节持续的波浪性线条等,充满韵律感,民族风味十足。在此基础之上,作者还运用了前后对比、重复、再现、承上启下等创作方式,给乐曲增添了许多色彩,变得活灵活现,生动再现了新疆人民的劳动场景。

(三)丰富的民族节奏

新疆音乐普遍都带有舞蹈性质,而手鼓作为重要的乐器之一在音乐创作中是不可或缺的。在《春舞》呈示部初始,左手低声部的新疆维吾尔族手鼓鼓点形成了“咚哒、哒、咚哒”的切分节奏型,曲风活泼欢快,使音乐瞬间变得灵动起来,展现了少数民族的特色,顺利将听众带入情境。进入展开部的第78小节,右手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听起来就像新疆人民在骑马时的马蹄声,使音乐气氛变得欢快起来。在整首作品中,托卡塔式的节奏型也多次出现,比如第一次出现的第122小节,整个乐句节奏速度较快,这就能够非常有效地推动着音乐前进。正是有了这些丰富多变的节奏类型,才使得《春舞》这首作品的律动感异常强烈,表现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

四、结语

《春舞》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首优秀的钢琴作品,成功促进了我国文艺事业的成长,为我国钢琴文化缔造走向国际化和多样化打好了坚硬的基石。我们在聆听时便可以感受到孙先生创作时的热情与创新,作品既引入西方的浪漫主义色彩,又包含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特色,让我们在世界各地都能感受到新疆民族的异域风情和其特有的音调旋律。从一定层面来说,这首作品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文艺事业发展的产物,推动了我国民族音乐和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一步步被人们熟知。

猜你喜欢

踏板和弦小节
女声合唱作品《母亲的微笑》的作品分析及指挥设计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快把我哥带走
钢琴踏板的基本用法
论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
节节草的秘密
钢琴踏板的产生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