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东木拱廊桥的审美功能及其美育价值

2022-08-19罗毅娴

河北画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拱廊闽东廊桥

罗毅娴

(宁德师范学院)

闽东木拱廊桥作为闽东一项重要的非遗,根扎于闽东本土,植根于闽东人民心间,有着极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形成一定归属感与认同感,蕴含了当地人民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美学观念等方面的丰富内涵,是闽东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方面的,但作为精神产品,其最重要的价值还是审美价值[1]。木拱廊桥本身具有其客观的美学价值,但也只有审美主体对它有所品味与体会,它的美学价值才有意义。围绕闽东木拱廊桥,展开关于艺术、人格、情感的美育浸润式教育,有利于塑造一个个富于创造、敢于想象、人格健全的人。

一、闽东木拱廊桥概述

廊桥是一种在桥面上加盖廊屋的桥梁,其造型优美,集亭、楼、阁于一身,在闽东也被称为厝桥或花桥。廊桥类型多样,大致可分为平木廊桥、木拱廊桥、石拱廊桥等。在不同种类的廊桥中,木拱廊桥的桥梁技术含量最高,更被称为我国木结构桥梁的活化石。

闽东多山区丘陵,森林覆盖率高,为廊桥的建造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尤其是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山区,基于村落分散、道路崎岖难行、交通的需要,加之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大,为了方便避雨,木拱廊桥应运而生,构成了山间路网的关键节点。闽东木拱廊桥广泛分布在宁德市之外的其他的寿宁、屏南等8个县市,实际现存52座[2],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闽东木拱廊桥分布情况

据记载,闽东木拱廊桥最早出现在宋代,“编木为拱,榫卯结构”的木拱廊桥的营造技艺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一脉相承。到明代中期已经比较成熟,到清代晚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木拱廊桥的主要建造工艺包括选桥址、建桥台、测水平、造水架柱和天门车,其核心部分是造拱架,步骤包括上三节苗、上五节苗、立将军柱、上剪刀苗、上桥板苗与立马腿。其中,核心技术在于桥拱架,不同于其他木拱廊桥的扎绑结构,不用寸钉片铁,完全利用木头椽靠椽、桁嵌桁的紧密衔接而成[3]。

闽东木拱廊桥桥屋正中是一条长廊式通道,两侧设置木护栏,沿着栏杆大多设木坐凳,由栏杆、坐凳连结着柱廊,桥面用木板铺就,或用砖、石铺砌,巧妙地将其使用功能和结构功能结合在一起。它能遮风挡雨,供行人歇脚游玩,与山石、植物、水面等相配,自然形成点线面,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景观效果。桥上还开出了许多小窗,小窗形状多样,站在桥上向窗外望,桥外绿树葱茏、屋宇参差、炊烟袅袅的田园风光,充满了诗情画意,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二、闽东木拱廊桥的审美功能

优秀的艺术作品是杰出的审美创造,是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的生动技艺,其包含丰富深刻的文化意义,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审美塑造的优秀教材。学生在优秀的艺术文化浸润中,逐渐学会欣赏作品,感受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成为有良好审美的人,这是美育的终极目标。木拱廊桥作为闽东重要的非遗之一,无论从建造技艺、装饰艺术还是其体现出来的朴实的生活态度和匠人精神无不证明了木拱廊桥的历史文化价值。特别是将“桥”与“厝”结合的创造精神能够促进创造性知觉和发展想象能力,丰富学生感受世界的方式,有助于美育终极目标的实现。

(一)闽东木拱廊桥的道德审美功能

闽东木拱廊桥营造技艺质朴而精巧,装饰也十分丰富,有木雕、彩塑、壁画、书法,等等。在内容题材上,闽东木拱廊桥的装饰题材表现出许多严格的道德理论规范,对人们的意识、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都产生了影响,实现了一定的教育意义。例如,建于明代的福鼎老人桥,主祀文昌帝,配祀真武帝、泅州佛、三官大帝、地方乡贤人物邱老人木主[4]。这些民间信仰体现了人们对平安的祈求、家庭幸福美满的追求,例如,地方乡贤人物邱老人木主——地方传说的“和事老人”是希望减少地方纠纷的象征,体现了重视阖家安康的伦理教化作用。人们把各自不同信仰的神明供奉在木拱廊桥中,木拱廊桥不再仅仅是桥,而是乡民信仰和审美文化的传承载体,承担着宣传道德伦理规范的任务,表达了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

(二)闽东木拱廊桥的艺术审美功能

俗话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闽东的木拱廊桥作为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备的建筑,在实现交通功能的基础上,也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工匠师傅不但赋予廊桥独特美观的外形,有些还在桥屋内进行彩绘、雕刻等装饰,桥屋顶部制作精美的藻井,在桥两边建起门楼、碑亭、牌坊等附属建筑物,使它们更为婀娜多姿[5]。历代的文人墨客则在廊桥留下韵味无穷的楹联、诗文、碑刻,让木拱廊桥成为一座完美的建筑艺术品。清代贡生江起蛟诗吟万安桥:“千寻缟带跨沧州,阳羡桥应莫比幽。月照虹弯飞古渡,水摇鳌背漾神州。”清朝的周亮工在《闽小记》也曾这样赞美道:“闽中桥梁,最为巨丽,桥上建屋,翼翼楚楚,无处不堪图画。”历经无数风雨岁月的洗礼,木拱廊桥的风韵愈发引人入胜,那飞檐翘角的外表、古色古香的斗拱,无不凝聚着旧时修筑工匠独到而精湛的技艺。木拱廊桥的每一根柱子、每一个斗拱,都展现出艺术魅力。闽东木拱廊桥展示了过去闽东人民的生活、生产情况,相比于其他审美教育方式,木拱廊桥这个载体不会晦涩乏味,可以让人直观体会建筑中艺术的美感。

(三)闽东木拱廊桥的文化审美功能

闽东的木拱廊桥并非单纯实质性的公共建筑,而是闽东乡村民风民俗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浓厚的地域文化信息:约定俗成的桥规民约;设立神龛,供奉多神,闽东乡村虔诚、包容的宗教文化;厝与桥结合的朴素的建筑文化,等等。这种包含多元文化载体的文化审美主要表现在它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美化。闽东木拱廊桥作为闽东乡村风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接了人与自然。桥与庙的结合更寄托了农耕文化下的乡民对自然的依赖。木拱廊桥作为一种人性化的建筑,其主要功能是组织交通,这为闽东乡村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木拱廊桥甚至成为乡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人们在桥上喝茶、聊天、下棋,交往更加密切。闽东木拱廊桥不只是“文物古迹”,它更是乡民信仰的皈依处,是行人旅途的客栈,是休闲乘凉的生活之桥,是走亲访友的友谊之桥,是多元文化象征之桥。

三、闽东木拱廊桥的美育价值

深度挖掘闽东木拱廊桥的文化艺术资源,开展美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乡土民俗、乡土文化中认识美,进行审美教育,这对闽东发展乡村美育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教师而言,使用熟悉的文化资源作为艺术课程内容降低了操作难度保证了课程质量;对于学生而言,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更加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

(一)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闽东的工匠用巧妙匠心、精益技艺创造出古朴奇特、科学而又实用的木拱廊桥,它间接反映了闽东人民勤劳淳朴、踏实能干的美好品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赏廊桥之美,让学生在审美和娱乐中体验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看到民族文化的闪光点,建立起对民族文化的自信,继而热爱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闽东木拱廊桥在闽东分布数量较多,闽东乡村地区的教师应该以此入手,借助闽东木拱廊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地区乡村美育活动。基于传统课堂的审美教学当中,通常情况下是老师讲学生听,单一的课堂讲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不应该是老师一味地输出,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应该让学生去观赏、去体会,领悟其中的奥妙。在进行审美教育时,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领略闽东木拱廊桥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也让美育浸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打造有深度的乡村美育。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前往附近的木拱廊桥,从木拱廊桥的营造技艺、装饰艺术等方面进行讲解,近距离地欣赏廊桥,有目的地感受廊桥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面对黑板白墙,文化的空间更加丰富,属性更加多样化。结合闽东木拱廊桥进行审美教育,给学生带来沉浸式学习体验,能有效实现思维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价值观、兴趣爱好、社交及情商能力、发展意识等在内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交融的教育目的,融合教育意味着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各核心素养的提高提供沃土。以合作探究闽东木拱廊桥的装饰艺术特色为例,这种探究活动含团队建设、实地参观、主题讨论等多个项目于一体,在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知识传导、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信息获取、问题解决、乡土情怀、文物保护意识、辩证思考等多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此外,教师可以开发闽东木拱廊桥乡村学校美育校本课程,帮助闽东乡村学校整合美育课程资源,丰富美育教学内容,创新美育课堂情境,从而助力闽东乡村学校美育工作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闽东木拱廊桥与闽东乡村美育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能够丰富闽东乡村学生美育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学生美育的效果。因此,做到因地制宜,切实开展乡村美育活动,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美育浸润活动,将学生对闽东木拱廊桥的审美知觉转化为审美情感,审美情感不断转化为热爱,从而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感知、品味,以及欣赏美。相信闽东乡村地区的美育践行者也会逐渐补齐闽东乡村美育的短板,最终实现以美育人。

猜你喜欢

拱廊闽东廊桥
无钉桥梁的传承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传统木帆船闽东“复活”
廊桥文化的汇集地——泰顺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
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
廊桥遗梦
犹记廊桥
廊桥叙旧
拱廊、商品与希望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