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在武汉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2-08-19燕林廖姝雅

河北画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形象设计意蕴民间

燕林 廖姝雅

(1.湖北美术学院 2.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民间美术孕育于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历经长久发展保留了劳动人民群众的原始思维和认知方法,不同地域孕育出本土个性化的民间美术,反映了地域与民俗特色。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是市场经济下城市发展的新需求,是提升城市旅游个性化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考究民间美术审美意蕴运用于武汉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应用策略,既是对民间美术资源开发保护与实践的探索,也是深化武汉市旅游形象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一、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与地域文化

中国民间美术,特指由身处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群众根据自身生活需要而创造、应用、欣赏并和生活完全融合的美术形式,由于受到长期发展变迁,地理位置、民俗民风的差异,创作者技能的高低,现代社会审美交融等各方面影响,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特性。其审美意蕴来自生活生产中最寻常的、朴素的、真实的崇尚生活的愿望,是一种潜意识的自然流露。

(一)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创造,以不同的动物或植物作为图腾崇拜,体现不同地域与血缘氏族的自身意志,这些原始部落图腾崇拜至今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美术创作中仍有体现,如侗族的祖先生活在东南沿海地区,产生对水鸟的图腾崇拜,现在湘、黔地区的侗族人民仍在芦笙服饰上装饰羽毛。

民间美术色彩在与中国传统哲学、宗教、道德价值等观念的长期交融中,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色彩规范与程式法则,这些色彩程式法则又约束着民间美术创作者的艺术创作,并代代相传,使民间美术的色彩呈现稳定的程式化审美倾向。民间美术的各种形式创造中都遵循各自的设色法则,如福建小门画,在黑色的底上施以重彩,具有浓烈的色彩效果。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与民间社会文化息息相关,通常与特定的观念、事物相联系,运用象征比拟等方法将色彩转换为人们主观的符号和图式,赋予主观特殊的情感与文化观念。这种象征性与人们的认知方式相联系,在约定俗成的民俗活动中,某些色彩有相应的严格使用规则,如“青紫不并列,黄白不随肩”“红间黄,喜煞娘”“红配黄,亮堂堂”“五色五方”等,色彩已成为一种观念的象征性符号而不是一种感性的视觉形式。

(二)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

中国民间美术的创造环境在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与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经济中,历史上农业社会的形态结构不仅长久影响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国民间美术生成并发展的基本文化背景,促使民间美术对实用功利性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模仿创造,并产生“就地取材”“量材为用”的造物原则,其工艺之美的审美也确立在人与自然、材料和技术的连续关系之上。自然环境的丰富物象变化与人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通过对自然的“观物取象”赋予寄托生活的美好愿望,自然环境成为民间美术源源不断的素材条件,制约工艺技术的实施,使民间美术创作者选择经验性的造物方式,带有社会性与主观性色彩。

华夏民族的审美意识可以区分为民间、士人和官方3个层面。士人的审美意蕴追求精神的雅致美,是一种非功利性质的精神。官方审美追逐庄严、敬重的身份感。民间美术区别于士人和官方的情感审美。民间的审美活动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寄托于生活的基本愿望,保留了劳动人民对原始世界的认知思维,不受任何逻辑规律的制约,体现原始社会集体意识倾向。这种审美特征流露于崇尚生活的潜意识形态,是直接的、现实的、真实的情感,对衣食住行美好生活的现实基本要求,是民间美术的主旨精神。

(三)地域文化

城市吸引旅游者最大的魅力在于个性鲜明的地域特色,每个城市在历史发展中都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风貌与历史文化,城市旅游形象就是城市历史人文风貌意蕴的集中展现。武汉地处九省通衢,文化交流活跃,具有历史渊源的荆楚文化为武汉市的典型文化特征,其城市形象的视觉环境秉承众多民间美术、原始艺术,具有混合性特征。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两江交汇处,简称为“汉”,长江汉水将武汉市分为汉口、武昌、汉阳三镇,皆因汉水得名。“汉”将河流和天象包罗在内,是国际接受度最高的中华文化符号之一。龟山蛇山隔江坐落,因此,又有“江城”的别称,故其码头文化也应运而生,有浓厚的民间艺术缩影。例如,武汉市楚河汉街的开发,将沙湖与东湖间打通人工河道,设立滨河景观绿化带,有码头可乘游船至东湖风景区,两侧商业建筑采用民国风格,红灰砖墙、青砖小道。武汉市历史上属于楚国,楚文化中浪漫兼容、和衷共济的文化内核造就了武汉人们“敢为人先”的武汉精神。以江汉关为代表的汉口租界,代表着武汉光辉灿烂的历史。二十世纪初,汉口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商业重镇,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吉庆街”“汉正街”“胭脂路”等大批商贾汇集于此,逐渐形成市民气息浓厚的码头文化。

二、民间美术审美意蕴在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城市的产生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群居活动形成的社会产物,它的发展离不开群居的文化活动。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一种基于关系思维的社会实践理论:场域、惯习和资本这3个主要概念的相互依存来阐释社会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城市的文化关系决定了城市形象。

(一)基于场域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场域是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网络。其可以描述为由各个社会地位所构成的一张组织网,每一位网络节点的成员都相互连接,作用于行为。民间、士人和官方这3个不同的网络节点相互作用、相互关联,但各有千秋。不同于士人和官方的审美,在民间审美意蕴中,源于劳动生活的真实需求,是一切朴素生活的审美愿望。士人和官方在审美意识功能方面所体现的是道德意识和法则,在情感上超越了个性,其基调是“敬畏”。民间审美意蕴在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运用是历史时期的自然生活生产集合的精神文化精髓,是存在于民众的文化符号印记中的。其极大符合民众的审美精神和审美情感,在民众的审美接受和文化解读中都具有典型代表性。

(二)基于惯习的可行性分析

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中惯习是一种无意识的倾向,由于生存的客观条件内化到自身的感知和行为的倾向。在民间美术审美意蕴中,个体的民间美术活动习性塑造了群体和未来活动的行为方向,是民间生产生活实际表现的精神根源。这种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无意识的倾向根植于民众的文化属性中,无论是创造和建设者还是观众都在主动和被动中塑造了真实、朴素的客观追求,为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创造提供了基本的共性文化条件。

(三)基于资本的可行性分析

布尔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资本指其结构和运作包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此处主要考究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在审美意蕴和武汉城市形象设计融合中的作用。文化资本包含身体化、客观化和制度化3种形式。身体化是依附于身体的持久精神和文化的陶养,如民间美术中长期从事生产生活的自然学习所形成的自然观审美,其修养和文化水平也由客观理性的生产实践所传授;客观化指的是文化物品,如民间活动中生产实践所运用的工具、器具、器皿和生活设备;制度化指历史时期的制度性规定和规则,具备集体的代表性。符号资本是建立在认知逻辑上的积累程度,与审美意蕴相关的符号资本可以建立可信度和共情的影响力,如观看一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事件的电影引起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民间美术的精神意蕴在武汉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中的使用随处可见,其身体化、客观化和制度化的文化陶冶功能养育一方水土民众的审美意蕴,符号化的文化原始积累深化民众对民间美术的精神吸引,促进武汉城市形象的构建和发展。

三、民间美术审美意蕴在武汉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一)武汉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中民间美术审美意蕴造型的应用

中国民间美术的实用和审美特性共存,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孕育自然潜意识的美学观念,于生产生活中包含着创作者独立的审美创作,追求崇尚生活的基本需求。民间美术的造型集中展示了文化观念中的太极阴阳学说,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相辅相成,其考究“全”“双”,讲究对称的美学,强调动静结合的阴阳相宜,忌讳出现残缺独立的视觉效果。对应在民间美术的造型中,即泥人眼大、头大且丰盈为吉祥如意;阳新布贴的虎头馋兜实则为一只浓缩的全虎;湖北地区的皮影戏造型质朴浑圆;雕花剪纸“鸳鸯采莲”“鹭鸶戏荷”寓意夫妻恩爱、永不分离,其物化皆为双数。

城市旅游城形象的整合包括概念、形象和形式的构建,其中,以旅游文化视觉符号作为视觉环境的代表,是城市的标志性传播图像,大部分的视觉图形皆以对称、饱满、双数的形态出现,是民间审美意蕴的集中体现。其城市形象标识选取代表性的武汉简称“汉”,原义“汉水”,以繁体字的“漢”融入篆书写法,中部简化为“中”且具有左右对称的民间审美造型感(见图1)。

图1

武汉城市地铁的形象标识也具有左右对称的视觉美,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为武汉英文首写字母W和地铁英文字母Metro首写字母M(见图2)。

图2

H则被拆分为3个等体积色块,分别呈现上下呼应对称、左右轴对称的视觉效果。除基本图形的视觉符号外,武汉城市的多项大型活动吉祥物皆为浑圆、饱满的形态,为双数出现,且多为异化夸张的两种生命体的造型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武汉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中民间美术审美意蕴色彩的应用

我国的民间美术木版年画、刺绣、西兰卡普、皮影、剪纸、泥塑等皆呈现五彩缤纷的赋色体系。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红、黄、青、白、黑这5种原色或极色,与“五行”宇宙结构模式相对应,而被作为色彩之正,即“正色”或“五色”。不同的颜色对应不同的方位,分别代表四时,五行结合生万物,五色结合生白色,五行相生相克。同样类比于五色,而后衍生出互补色、对比色、相近色,相互制衡和融合。五色观和五行观交相呼应,在生产生活中赋予色彩情感语意。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追寻内心真实的潜意识生活满足,五色观的色彩审美具有乐观向上的浪漫主义色彩倾向。“红红绿绿,图个吉利”在民间装饰画中表现得尤为强烈,画面色调充满高饱和的色彩搭配。

武汉城市名片的色彩整体为较为统一的五色视觉色谱。如黄鹤楼、晴川阁、归元寺、楚望台等景区的色彩:天空蓝、植物绿、土石赭是自然环境非常统一的共性色彩。建设材料使用的木、石、沙等基础材料构成以五色为基础的城市色彩符号。其石栏灰色调、楼阁红色调、飞檐黄色调等为客观存在的共性色彩体系。

四、民间美术审美意蕴在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中应用的启示

基于民间美术客观而朴实的社会关系建构的文化空间具备充足的民间审美意蕴,这为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传播和发展创造充足而优越的条件。其造型和色彩的运用选取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缩影,包括了与民间个体活动能动性与物质、环境的结构相互作用塑造的审美意蕴环境。个体活动的相互作用形成群体产生人文的精神,具备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民间审美意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民间美术审美意蕴也随着文化艺术的需求转变逐渐变化。

基于民间艺术的审美意蕴设计和创造城市旅游形象,从而加深城市印象和推动产业化发展,需要满足现代审美的需求,紧随时代步伐。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应重视传播途径,开展活态化建设,打破旧有模式,开拓多链条的平台活动,实现民间美术审美意蕴的现代化传承,深化武汉城市旅游形象在文化舞台上的印记。

五、结语

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在追求自然的生产生活的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艺术,受文化信仰、风俗文化、地域特征等文化自然活动因素的影响,逐渐构建其崇尚生活的潜意识审美意蕴。这种民间美术朴素、自然、原生态的崇尚生活的审美意蕴,体现在了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视觉环境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武汉及湖北地区的居民,传递武汉的城市形象。挖掘贴近大众的民间美术审美意蕴,并应用于武汉城市形象的物化视觉环境,有利于促进武汉建立贴近群众的亲民城市形象,推进友好理念的传播。

猜你喜欢

形象设计意蕴民间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浅析面向大学生群体的形象设计市场
论诺里斯《章鱼》中的地图意蕴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铲屎的,你是认真的吗
高人隐藏在民间
景怀宇形象设计作品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