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句法理论在校园室内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以山西大学博闻楼为例

2022-08-19王继成

河北画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中庭句法空间设计

王继成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时代逐步走进大众生活,社会城市化不断建设,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其知识创新、校园建设是助推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表现各有所异,而校园的环境氛围营造更是影响大学生心理以及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校园公共空间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要满足日常生活、休闲、学习、娱乐等需求的公共空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应顺应时代的潮流,注重校园的公共空间设计,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感。

校园空间作为载体,承载学生、教职工等多种群体的活动,各群体之间对于空间的认知程度都有所差异。公众的认知可以反映空间之间的矛盾,在校园空间认知不充分的情况下,会进行不必要的通勤,并且出现空间体验感、安全感和归属感降低等问题[1]。本文在研究博闻楼内部空间的过程中,通过数据化的分析,根据学生和老师对于所处空间的普遍认知,从人性化、需求化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

一、空间句法理论

(一)空间句法理论的提出

1984年,英国伦敦大学巴雷特建筑学院的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教授在《空间的社会逻辑》一书中首次系统地提出空间句法理论[2]。其主要思想是单个的空间元素不能完全影响社会经济活动,整体空间元素之间的复杂联系,才是影响并决定社会经济活动开展的空间因素。这种空间分析方法用在建筑物与城市之间,从一个建筑到城市的一片区域再到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区域等跨越了不同的尺度规模[3]。特别是将空间句法用于复杂的建筑构造当中才能发挥其真正的好处。空间句法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视线分析法、轴线分析法以及凸空间分析法。

(二)空间句法理论的基本思想

空间句法是一种由建筑师开发、分析和描述空间的数学方法,这是运用了拓扑学思维来研究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4]。空间句法注重各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根本上来说它是对空间进行区分和重组,分析单个空间与多个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空间句法除了关注单个空间的可到达程度,更注重宏观空间的整体连续性,以空间为基础来分析数据,最终通过定量的数据分析,为设计师提供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从而提升空间品质。

二、空间句法分析

(一)空间句法的模型转换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中,首先使用CAD将平面空间中的主要干道进行简化描绘,利用空间句法的数据化分析对博闻楼内部主要公共空间进行计算,当画好的CAD图导入DepthMapX这个软件时,DepthMapX将会自行转换模型空间,进一步计算得到博闻楼内部主要公共空间的整合度分析结果(见图1和图2)。图中表示区域颜色越暖、越红即表示空间整合度越高;反之颜色越冷、越蓝则表示整合度越低,整合度的高低为后期的设计方案提供数据化的分析依据。

图1 负一层整合度

图2 一层整合度

(二)空间句法的视域分析

空间句法理论中的视域分析着眼于人对于空间的感知分析,将三维的立体空间以人的视线抽象转化为二维的平面空间,以此来进行宏观的观察。这也是将人对于空间的感知程度进行图像化的表现。将学生及教职工的主观感受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在根据空间的功能设计时,为了满足基本的交通需求,将主节点与次节点相融合,使干线节点成为重要的表现空间。视域分析让空间变得更加精细,对空间的分析更加准确,通过视域分析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人处于空间的宏观状态,是一种更为直接的表达。

(三)空间句法的模拟分析

整合度是指群体在不同单元空间中的集聚或离散程度,衡量了单个空间作为目的地到达的能力,反映了该局部空间在整个系统中的可达性和中心性,而可达性是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容易程度,空间的整合度越高,其空间的可达性就越高,空间的阻隔能力也就越弱。

根据分析结果可知,在博闻楼的公共空间中,负一层区域门厅和中庭交界处区域整合度最高,一层区域走廊和中庭的交界处整合度最高,二层区域过厅和走廊的交界处整合度最高,这几个位置处在交通空间的交汇点,可将其作为设计的重点区域。空间整合度分析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了区域的科学化分析依据,形成了更为直观的数据化对比。

三、公共空间设计

(一)公共空间设计调研

在设计初期,通过调查问卷、个人访谈、观察法等多种途径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设计学等多个角度来了解学生以及教职工群体对博闻楼的内心真实需求。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学生对日常的室内休闲、学习空间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学生更希望能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而对于室内风格来说,博闻楼日常的使用者一般以政治管理学院、法学院为主,所以在风格追求上更向往具有人文气息的活动空间。除此之外,调查数据中也同样反映了学生对于其他一些教学楼内的基础设施如信号强弱、温度冷暖、导视系统等都有各自的需求。

(二)公共空间设计理念

教学楼的公共空间是对传统封闭式教学空间的延伸,也为学生创造了一种非正式的学习空间,但是我国的大多数公共空间,因为有着普通的布局和单一的移动线路,所以空间的活力较低,缺乏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学习交流空间。

高校公共空间设计是学生有意识地表达自身观点的重要区域,也是展现自身情感的重要平台[5]。学生在教学楼公共空间中的情感获得主要来自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一个是身体上的舒适感,一个是精神上的愉悦感。结合走廊空间、楼梯空间、中庭空间等多种形式,遵循空间的可达性、人性化、多样性、绿色性原则来为学生设计一个适宜的生活、学习空间,使其更具有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结合现场的实际调研情况来看,对于整个空间感受来说显得压抑呆板,没有灵活性,功能设施也无法满足需求,希望通过改造能够解决教学楼内一些设计节点或者设计缺陷的问题。因此,本案在设计理念构思时希望通过前期的空间句法分析,研究探索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向往,具体来说就是自然与人的交融,人与空间的探索,打破固有的空间局限和禁锢。通过解决问题、空间划分、功能整合、重组利用等多种形式,改变空间中方、直、简的特点,确保开放性与私密性共存,真正创造一个具有人性化特征、校园文化氛围感、历史与人文气息相交融的公共空间。

(三)公共空间设计表达

1.负一层中庭设计

本文重点以博闻楼负一层中庭、一层阅读区作为代表性空间进行分析设计。负一层中庭空间设计不仅注重空间语言之间的表达,更侧重空间节点之间的关联性,根据整合度分析(见图1)将左右两侧的楼梯做了延伸加宽设计,将其作为书架一方面起到了装饰性作用;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空间。在中庭区域布置了一座大型花池雕塑,选用了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法学家伏尔泰的雕塑,充分展现了人文气息,也更好地融合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这两大学院的学科特点。花池周边分布着零散的休闲座椅,整体的空间氛围轻松舒适又富有文化内涵(见图3)。

图3

2.一层阅读区设计

一层阅读区位于博闻楼东侧的宽敞区域,顶部挑高可以望到二层顶部,西侧俯视负一层的中庭,又紧邻走廊,处于交汇衔接带,用于学习空间来说较为合适,在这个空间中,在学生和非正式学习空间之间创造一种对话和互动感知的内在和谐关系。结合整合度分析(见图2)在顶部挑高的区域增加了圆弧形的吊顶,增加空间的流动性,吊顶的间隙中穿插着大小不一的装置灯饰,形成了一种空间的深度感,引发遐想,底部摆放了适当的桌椅,有单人与多人之分,满足了学生的多种需求,搭配以绿植让空间充满了生机活力(见图4)。

图4

(四)公共空间设计总结

在此次教学楼的内部公共空间设计中,主要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休闲环境,制造具有感染力的空间环境。在空间的功能设计中,引入空间的流动性等多种元素,结合主题思想、空间构造以及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配置,从而诠释了非正式学习空间对学生的真正意义。整个空间中的三部分都具有联系性,一方面是曲线的融入;另一方面就是色调的和谐,整体舒适、宜人。结合空间句法的分析了解到了何种布置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真正做到适宜的人居环境设计。辅以走廊、交汇节点的小设计让空间更加形式多变,打破了原有严谨的空间布局形式,提高空间的设计品质与活力。

四、结语

在改造过程中,忽视了局部空间之间的连续性,如果融入更多的特色,将会有更大的探索空间。在今后的公共空间设计中,应着眼于学生和教师的主观情感,关注空间设计中的重要因素,在确保空间动线要求的同时,巧妙地整合节点空间,使整个空间成为感兴趣、受关注的空间,从物质和精神层面提升了师生对空间的体验和感受,打造真正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空间句法是一种空间的分析方法,为本次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通过此次设计认识到了校园空间不是千篇一律的,随着时间的变化空间也会随之而发生改变。利用空间句法可以改善空间中的设计缺陷,指出问题并通过计算分析合理地提出改进设计方案。总而言之,在此次设计的过程中利用拓扑数学模型算法进行规划设计,使得整体的空间整合度、可达性、视域性达到最佳的效果。本次的设计过程是一场理性数学模型与感性艺术设计之间的碰撞,从而诞生了今天所呈现的作品。

猜你喜欢

中庭句法空间设计
柬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句法复杂度研究
《室内空间设计》
刘静设计作品(一)
蝶恋花·寂夜
王佳、骆太均空间设计作品
句法二题
《空间句法在中国》段进、比尔?希列尔等(著)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王洋空间设计作品
中庭机械排烟系统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