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氮、磷高效新品系的鉴定和评价

2022-08-19袁园园朱晓梁段雪梅韩丽苹谢永法孟昭京

中国种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品系利用效率籽粒

袁园园 朱晓梁 李 彪 戴 兵 段雪梅 韩丽苹 谢永法 孟昭京

(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316)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2021 年小麦播种面积2291.1 万hm2,总产量1.3434亿t,单位面积产量5863.4kg/hm2。氮和磷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氮肥和磷肥在实际生产中施用量较大。但氮肥和磷肥的利用效率较低,其中氮肥利用效率只有21.2%~35.9%,我国每年约有超过1500 万t 氮素通过不同途径损失[1];而磷肥利用率仅有15%,大量磷素被土壤固定不能被作物吸收[2]。过多的氮肥、磷肥会导致资源浪费、土壤板结、水地富营养化和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3]。因此提高小麦养分利用率,降低施肥量是发展绿色可持续农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挖掘品种对氮、磷的吸收利用潜力,培育和鉴定氮、磷高效新品系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麦对氮素和磷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存在广泛的品种差异。赵瑞等[4]发现土壤氮水平对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存在显著影响;李丹丹等[5]发现不同小麦基因型的植株氮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张祥池等[6]发现相同磷处理下,不同小麦品种对磷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存在差异;不同磷处理条件下,同一小麦品种对磷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也存在差异。近年来,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对黄淮麦区的100 余份品种(系)进行苗期和成株期的氮效率和磷效率评价,分别筛选出了良星99 等氮高效和临麦6 号等磷高效品种(系)[7-8]。以这些品种(系)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出了一些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新品系。本研究以其中的12 份优良品系为材料,以济麦22为对照品种,通过正常、低氮和低磷3 个养分处理的营养池栽培试验,对小麦成株期的产量性状、氮效率性状和磷效率性状进行鉴定,明确不同养分处理条件下氮、磷效率的品种差异,以筛选出氮、磷高效品系,为氮、磷高效育种储备材料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采用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12 个F9小麦优良品系为材料,以济麦22 为对照(CK),参试品系及其亲本组合详见表1。

表1 参试小麦品系及其亲本组合

1.2 试验设计设置正常、低氮、低磷3 个处理。施肥前正常处理土壤的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11.60mg/kg、21.82mg/kg 和273.71mg/kg,低氮处理土壤的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66.40mg/kg、20.68mg/kg 和202.61mg/kg,低磷处理土壤的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80.24mg/kg、18.68mg/kg 和233.85mg/kg(表2)。

表2 不同营养池的基础养分含量

1.3 田间种植试验在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稼禾园内的营养池进行,营养池面积为784m2,各小区之间用1.5 m深的水泥墙隔开,已进行多年处理,地力条件均匀一致。每个参试品系种1 个小区,小区长6m、宽1.2m,小区面积7.2m2,播种6 行,完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2 次。按照基本苗18 万/667m2统一计算播量。2020 年10 月13 日播种,2021 年6 月5 日收获。其他措施同常规田间管理。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测定性状有3 类,分别是产量性状、氮效率性状和磷效率性状(表3)。产量性状包括不同处理下的千粒重和小区产量。氮效率性状包括以产量为基础的氮敏感系数、氮效率指数[9]以及以籽粒氮含量和产量为基础的籽粒氮利用效率,氮素含量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磷效率性状包括以产量为基础的磷敏感系数、磷效率指数[9]以及以籽粒磷含量和产量为基础的籽粒磷利用效率,磷素含量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具体测定性状和计算方法见表3。

表3 营养池栽培试验测定性状及其测定方法

1.5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Excel 和SPSS 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表型变异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千粒重、小区产量、籽粒氮含量、籽粒氮利用效率、籽粒磷含量和籽粒磷利用效率这6 个性状的影响不同(表4)。方差分析(表5)发现与正常处理相比,低磷处理显著降低不同品系的千粒重,低氮处理显著降低了不同品系的小区产量,但低磷和低氮处理对籽粒磷含量、籽粒磷利用效率、籽粒氮含量和籽粒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品系之间在千粒重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小区产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籽粒氮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籽粒氮利用效率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表4 不同品系在不同处理下的产量、籽粒氮、磷含量及利用效率表现

表5 产量、籽粒氮、磷含量及利用效率性状在基因型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性

2.2 氮、磷敏感系数和效率指数鉴定

2.2.1 不同品系的氮、磷敏感系数和效率指数12份供试材料的平均氮敏感系数为1.00,高于对照品种济麦22(0.95),平均氮效率指数1.09,属于中等水平(0.90~1.10)。12 份供试材料的平均磷敏感系数1.01,高于对照品种济麦22(0.89),平均磷效率指数1.19,高于1.10,属于较好水平(表6)。说明与对照品种济麦22 相比,12 份小麦品系的氮效率平均水平中等,磷效率平均水平较高。

表6 不同品系的氮、磷敏感系数和效率指数

2.2.2 不同品系的氮、磷效率指数评价以济麦22为对照品种,对12 个自主选育的优良品系进行氮、磷效率指数鉴定。发现JK60787(山东省预试)、JK60871、JK61593 和JK61879 的氮效率指数和磷效率指数均≥1.1(表7 和表8),氮效率和磷效率评价为好,属于氮、磷双高效品系。JK64109(国家和山东省区试)、JK61560、JK61574、JK65485-1和JK64513-2 的磷效率指数≥1.1,磷效率评价为好,属于磷高效品系。

表7 各参试品系的氮敏感系数、氮效率指数及评价等级

表8 各参试品系的磷敏感系数、磷效率指数及评价等级

2.3 籽粒氮、磷含量及利用效率鉴定

2.3.1 籽粒氮含量及利用效率以济麦22 为对照品种,对12 个品系在正常氮和低氮处理下的籽粒含氮量进行了测定(表9)。在正常处理下,JK60871、JK64109、JK61593 和JK64637-1-5 的籽粒氮利用效率分别为5.77、5.58、4.71 和4.37,比济麦22 的籽粒氮利用效率4.33 分别高了33.26%、28.87%、8.78%和0.92%。在低氮处理下,JK60871、JK64109、JK61879、JK61593 和64637-1-5 的籽粒氮利用效率分别为4.98、4.78、4.65、4.45 和4.45,比对照济麦22 的籽粒氮利用效率4.38 分别高出13.70%、9.13%、6.16%、1.60%和1.60%,说明这5 个品系在正常氮和低氮条件下单位氮浓度支撑的产量均较高,即氮利用效率较高。

表9 正常氮和低氮处理下的籽粒氮利用效率

2.3.2 籽粒磷含量及利用效率以济麦22 为对照品种,对JK60787 等12 个品系在正常磷和低磷处理下的籽粒含磷量进行了测定(表10)。在正常磷处理下,只有JK61593 的籽粒磷利用效率比对照济麦22 的籽粒磷利用效率高,其他品系的籽粒磷利用效率均低于对照。但在低磷处理下,12 个品系的籽粒磷利用效率均大于对照,其中7 个品系的籽粒磷利用效率高于对照10%以上,即JK64109、JK61879、JK60787、JK60871、JK61560、JK61593和JK61574,籽粒磷利用效率分别为16.73、14.71、14.31、14.27、14.20、13.97 和13.93,比对照济麦22 的籽粒磷利用效率(12.45)分别高出34.38%、18.15%、14.94%、14.62%、14.06%、12.21%和11.89%,说明这7个品系在低磷条件下单位磷浓度支撑的产量较高,对磷的利用效率较高。

表10 正常磷和低磷处理下的籽粒磷利用效率

3 讨论与结论

培育氮、磷高效小麦品种是节约化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益、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通过营养池栽培试验,采用氮磷效率指数和籽粒氮磷利用效率两种方法,以济麦22为对照,对12 个小麦新品系的氮磷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其中以产量为基础的氮磷效率指数鉴定发现,JK60787、JK60871、JK61879 和JK61593 为氮磷双高效品系,JK64109、JK60847、JK61560、JK61574、JK65485-1 和JK64513-2为磷高效品系。以不同处理下籽粒的氮、磷利用效率为基础,鉴定出正常氮和低氮条件下的氮高效品系是JK60871 和JK64109;正常磷条件下磷利用效率在品种间的差异不明显,但在低磷条件下7 个品系的籽粒磷利用效率高于对照10%以上,即JK64109、JK61879、JK60787、JK60871、JK61560、JK61593和JK61574。

综合两种评价指标,发现JK60871 为氮、磷双高效品系,氮效率指数为1.18、磷效率指数为1.10,正常和低氮处理下籽粒氮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品种高出33.26%和13.70%,正常磷处理下籽粒磷利用效率与对照相当,低磷处理下籽粒磷利用效率比对照高14.62%。JK60787、JK61879、JK61593、JK64109、JK61560 和JK61574 为磷高效品系,它们的磷效率指数均≥1.1,正常磷处理下籽粒磷利用效率与对照相当,在低磷条件下的籽粒磷利用效率比对照高出10%以上。

猜你喜欢

品系利用效率籽粒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中国耕地低碳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对玉米花后碳代谢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山西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形态性状分析
撒落成星星
甬优系列不同组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试种表现初报
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陆地棉23个品系
玉米籽粒机械直收应注意的问题
无线网络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