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花果山考略
——为广东省海丰县莲花山
2022-08-19许兆康
◎许兆康
(东莞展览馆 广东 东莞 523888)
《西游记》是国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一部神话小说,其艺术高度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以该小说为题材的影视、动漫、游戏作品大量涌现,成为高影响力文化符号,超级文化IP。《西游记》之花果山究竟在哪里尚无定论。江苏连云港、福建顺昌、山西娄烦、湖北随州等多处均曾公开宣称花果山为其域内之山。
花果山是一处高价值、永久性的文化旅游资源。山高仅数百米的江苏连云港云台山为目前认可度最高的“花果山”,此观点于民国时期由历史学家董作宾先生首次提出,依据并不充分,20世纪五十年代,因毛泽东主席认同该观点进而使得该处在数十年后开始获得社会较广泛认同。2019年连云港市旅游业收入为近610亿,主要由“花果山风景区”拉动创造;因海外华人并不认同花果山为连云港云台山,该610亿旅游产值主要由国内游客创造。若花果山确址为海丰莲花山,因华南民众及海外华人有浓烈的齐天大圣崇拜,兼以莲花山下不远有著名的红海湾海洋旅游资源,所以其所带来的旅游收益将远远大于610亿。另据《西游记》文化产业行业内保守估计,《西游记》文化产业及衍生品的市场规模将高达万亿,若海丰莲花山确址为花果山,则海丰莲花山可在《西游记》文化产业领域中占据最显著位置,并带来相关衍生品的开发,成为全球最大的《西游记》文化产业基地。
海内外华人群体的齐天大圣崇拜很浓烈,台湾有300万以上的大圣信众,数百座齐天大圣庙宇;美国休斯敦潮州会馆内拜祭有齐天大圣佛祖像;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均有大圣庙宇及广泛的华人信众,每年在当地都有很热烈的拜祭活动。台湾政要及东南亚各华人社团领袖多次率团来福建顺昌拜祭齐天大圣庙,由此,花果山不仅仅是高价值文化旅游资源,还是一个高价值统战资源。
大多数学者研究《西游记》花果山的归属地都是从明代中后期的吴承恩入手,吴承恩是以清代乾隆年间淮安籍学者吴玉搢及民国大学者胡适、鲁迅为代表的近代学者们的个人考定,考证依据不足。现行百回本《西游记》之母版于1592年在今南京世德堂刊行,其封面作者一栏为“华阳洞天主人 校”,全名为《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此之前则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残卷,又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作者不详,世多以为宋刊,鲁迅认为作者或为元人,略具明代小说《西游记》的雏形;元代有《西游记平话》残卷存世,作者不详;亦有元末明初的《西游记杂剧》残卷存世,作者为杨景贤(一说为吴昌龄);后又有学者于各处及海外寻出羊城冲怀朱鼎臣编辑之《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及杨致和所著之《西游记传》,这两本篇幅均远小于世德堂本《西游记》,作者或生活于明代中后期;20世纪甚至有出版社出版《西游记》时,在封面作者一栏写下“佚名”,并有学者提出《西游记》作者为丘处机、李春芳、杨慎等等。由此,由明代文人吴承恩入手寻找花果山的线索是不可取的。从书内大量佛教、道教思想及事迹、用语来看,《西游记》原创者的佛教、道教造诣很高;《西游记》原创者究竟是谁,目前还是个文史疑案。
笔者依原著地理信息对此课题进行了研究,由原文中抽取出花果山的地理信息加以汇总,发现文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可将花果山圈定在广东珠江口以东至海丰县之间,花果山的标志性特征为山内的水帘洞,文中该洞在一较大瀑布源头的直崖上,洞门朝北,洞口较小,洞内巨大,洞内并有地下通道与海洋连通。笔者近十年先后对东莞黄旗山、东莞水濂山、东莞大岭山、东莞银瓶山、东莞莲花山、博罗罗浮山、龙门南昆山等大山进行了极其艰苦细致的勘察,尤其是罗浮山,笔者先后33次在生物学家、探险家方思明先生的带领下,组织探险队进山探险,沿山内各瀑布溯源寻找山洞,以上均未发现书中所述水帘洞,由此而逐一排除。地质资料显示莲花山曾有过火山活动,山内有仙人洞与深井洞等天然洞窟;尤其是海丰革命史料中记载的深井洞,该洞各项特征与水帘洞极度吻合,1929年,14名红军战士在深井洞中躲藏达4个月之久。
或受影视剧影响,大众对花果山的认知多为其为一座普通的山,山上多猴;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花果山取景为大海边一小型礁石。实际上,《西游记》开篇第一回即浓墨重彩描绘此山,称此山为“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为海边一气势磅礴、生物种群繁盛之大山。
原文第一回: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以下为考证,供分析研判。
小说的前三回给出了花果山的大致地理信息与特征。
1.小说第一回对花果山的描述诗句里有“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植被四季长春是岭南的气候特征;孙悟空离开花果山去寻找老师学艺时,猴子们摘来了水果为他送行,水果里有龙眼、荔枝、林檎,“鲜龙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红;林檎碧实连枝献”。由此可初步判断花果山位于岭南。
2.《西游记》开篇第一回对花果山的描述中有诗句曰“势镇汪洋,威宁瑶海”“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表明花果山为一座海边的高山,山的附近既有海也有江。莲花山山体高大陡峭,由多座千米高山环绕组成,主峰海拔1337米,为粤东沿海第一高山,雄踞红海湾海岸,多条河流源出该山,与诗句吻合。这几句诗句可以排除山西娄烦等所有内陆地区。
小说第三十回中对花果山的描述有“山前有崖峰峭壁,山后有花木穠华”。这一句与莲花山自然风貌吻合,莲花山南片的银瓶山山前是巨大的悬崖峭壁,山后是茂密的原始森林。
小说第二十八回中,山下千余猎人进山围剿,孙悟空用狂风碎石将其击溃于山的南坡,说明花果山以南是城池,这一点与莲花山吻合,莲花山以南是海丰县城,以北是连绵山区。
3.按书中内容,花果山在东海(东洋大海)边,为一座滨海的大山。第一回言:“东海之处耸崇巅”。稍加留意可发现在小说的诗句里,东海是东洋大海的简称,书内同时出现了西洋大海、南洋大海并分别在各回中简写为西海、南海,而且各海是连通在一起的。一般认为东海是现在华东对开海面,如果这样的话,则西海(西洋大海)并不存在。学界定义青海湖为西海(西洋大海)是缺乏依据的,青海湖亦与海洋无连通关系。南宋至明朝的地理书籍记载东洋大海是以雷州半岛—文莱为分界线,分界线以东洋面为东洋大海,以西为西洋大海。南宋陈大震所撰《南海志》记载:“单马令国管小西洋。东洋佛坭国管小东洋。单重布啰国管大东洋。阇婆国管大东洋。”元朝汪大渊所撰《岛夷志略》记载:“西江江君焕章当冠年,尝两附舶东西洋。千屿万岛舶往西洋。国近巴南之地,介西洋之中。爪哇……实甲东洋诸番。大八丹,国居西洋之后。昆仑……舶贩西洋者必掠之。西洋之第三港。”明朝张燮的《东西洋考》在目录中即将今东南亚沿海各国、岛屿分为东洋列国与西洋列国,记载:“美洛居俗讹为米六合,东海中稍蕃富之国也。合东洋诸国仅足当西洋大国之三。大港是东洋最先到处。丁香,东洋仅产于美洛居。文莱即婆罗国,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吕宋在东海中。”明朝费信的《星槎胜览》记载:“爪哇国……为东洋诸番之雄。古里国……亦西洋诸国之马头也。”明朝严从简的《殊域周谘录》记载:“自暹罗、爪哇以至西洋古里。爪哇国,古诃陵也……其国地广人稠,甲兵火铳,为东洋诸番之雄。琐里国又曰西洋琐里国;古里国又曰西洋古里国。诸书所载各异,皆西海诸番之会。自广州舶船往诸番,出虎头门,如入大洋,分东西三路。东洋差近,周岁可回。西洋差远,两岁一回。苏门答剌国,古大食国也。在占城之西洋中。时中官郑和偕行人奉使西洋诸番。锡兰国,古狼牙须也。在西洋,与柯枝国对峙,以别罗里为界。谨按皇明《祖训》,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剌、西洋爪哇、彭享、百花、三佛齐、浡泥诸国,俱许朝贡。”
《东西洋考》中,西洋列国为今之越南、柬埔寨等地,东洋列国为澎湖、菲律宾等岛国,并很明确地记载东、西洋以文莱为分界点,于是各列国及华南地区所包含的洋面即为东洋与西洋,雷州半岛至文莱则为两个海域的分界线。罗浮山的传说中,罗浮山中的浮山由东海的蓬莱漂浮而来,明代《罗浮山志》记载:“浮山乃蓬莱之一岛,尧时洪水所漂,浮海而来,与浮山合而为一,今山上犹有东方草木及翡翠五距越王山鸡。”清代羊城八景之一为东海鱼珠,该景指的是珠江口上的一块礁石。可看出南宋直至明朝古籍中的东海指的是广东省以南的大片海域。
《西游记》中的东海(东洋大海)指的是广东省以南的海域是研究该课题的突破口与关键点。
4.第一回中,孙悟空划着木筏西北向离山岛登岸去寻师学艺,说明山在陆地的东南区位,莲花山吻合;神话体系中,罗浮山是在海中,莲花山亦类同。
5.小说的第三回里,孙悟空飞去东面200里外的城池里取得大量兵器给山里的猴子们。莲花山以东200里是今惠来县一带,与小说吻合;连云港云台山与这条不吻合,其东向200里是茫茫大海。这一点可以完全排除包括江苏连云港在内的所有华东沿海各山。而且按照这一条,莲花山再以东各大山均不吻合,以北各大山则距海过远,亦不吻合。
6.第二回中,孙悟空向北飞去一大山里剿灭混世魔王。莲花山北面是大片的群山,能与之吻合。
7.水帘洞是花果山的标识性特征,猴子们顺着泉水到了水帘洞。按小说内容,水帘洞的特征是直崖上、洞门朝北,洞口很小,仅容猴子们钻进去,洞内流出的泉水遮蔽住了洞口,洞内很大,洞内并有地下河与海连通。太白金星两次赴花果山招安,在水帘洞口均面南而立,说明水帘洞洞门朝北。
莲花山龙须胜景景区内有一条大型瀑布,瀑布中有一长30米的天然山洞,名为仙人洞,这一点可以看出莲花山山体地质结构会产生天然山洞。
海丰革命历史资料(《中国共产党海丰地方史(第一卷)》)里记载了莲花山南片的大小银瓶山之间有个洞口隐蔽、洞门朝北的大型洞窟深井洞,洞前有山涧,1929年2月,14名红军为躲避敌军而在此洞中躲藏了4个月之久;湿冷的冬春季,14人要在山洞内生活而不被发现,则该洞洞内必须比较大。深井洞的各项内外部特征与《西游记》之水帘洞近乎一致。
2021年笔者在方思明先生的带领下,四次赴海丰莲花山探险,攀山越岭、披荆斩棘搜寻这个确实存在的深井洞,探寻工作还将持续。
原著对花果山的描述诗句有“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其中的“银山”与莲花山南片的银瓶山在名称上有类似关系。
若在莲花山内找到这个小说中描绘的水帘洞,则莲花山可以毫无争议地确认为花果山。
8.钱钟书的著作记载了华南地区非常浓烈的孙悟空崇拜,华南地区多处庙宇内供奉孙悟空,莲花山鸡鸣寺内有《西游记》主题塑像。说明华南地区有较深的孙悟空文化渊源。
9.按《西游记》,花果山所在之国为傲来国,傲来可推测为鳌来之谐音,珠江口古时亦称为鳌洋,东莞市有金鳌像与金鳌塔,惠来县有鳌江。《海陆丰正字戏传承手抄提纲本研究·西游记》第一篇《石猴出世》中,写明女娲炼石补天后余一块五光石,该石被置于花果山山上并成为孙悟空出世之石,原文为:“昔日女娲氏炼石补天,余存五光石在花果山山上……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遂有灵通,内育仙胎。”这一点是《西游记》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文史发现。这些旁证了广东地区与《西游记》有紧密的联系。
10.按生平事迹,潮汕地区唯一的文状元林大钦与《西游记》之玄奘生父陈光蕊有很大的相似性。二者均为年轻时初次赴考便一举高中状元,二者均考前失怙,考后母病,并均出现金山寺;林大钦或为陈光蕊之创作原型。由此,潮汕地区与《西游记》有一定的渊源。
11.小说的对白词中大量出现了“哩”字,如第2回:祖师道:“不知你学那一门哩?”还有动词“着”字,如第3回:祭天享地,着众怪跳舞欢歌。“哩”和动词“着”字是潮汕口语中常出现的词汇。
12.《西游记》中有大量道教术语与道教人物,并多处体现丹道思想,白玉蟾为道教南宗五祖,源于罗浮山金丹世系,其曾长期在莲花山内采药隐居,二者或有一定的联系。
以上分析可见,广东海丰莲花山各项特征与《西游记》之花果山吻合度极大,为花果山原型,斗战胜佛之故乡。
总之,广东省海丰县莲花山若确址为花果山(十洲祖脉、三岛来龙),将极大跃升城市知名度,极大活跃文旅产业,并为岭南文化、古代历史地理带来全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