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早期肺癌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2022-08-18何东元梁靖瑶易小杏

微创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切口

何东元 梁靖瑶 易小杏 陈 波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广西玉林市 537000)

肺癌发病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首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对早期肺癌及时行手术治疗可为患者提供治愈机会,预后较好。既往临床上大多采用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其具有术中视野广、清除病变肺叶与淋巴结便捷等特点,但该术式手术切口大,对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大,不利于术后恢复[2-3]。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因具有创伤小、胸壁肌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较轻及恢复快等特点而得到了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认可。本研究对早期肺癌患者分别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探讨两种术式对早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心肺功能的影响,以为临床上早期肺癌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组织和/或病理学、细胞学等检查确诊为早期肺癌,且无放化疗史;(2)肿瘤直径≤5 cm;(3)患者意识清晰,能正常交流,且能配合检查与治疗;(4)临床资料完整;(5)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禁忌证或对手术不耐受;(2)伴有严重的心、肾、肝、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3)存在内分泌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或正在进行免疫性治疗;(4)肿瘤分期为中晚期或伴有远处转移;(5)合并其他恶性肿瘤;(6)近期接受过胸腔手术。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14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其中对照组男33例,女24例;年龄(52.64±11.87)岁;TNM分期:Ⅰ期33例,Ⅱ期24例;肿瘤直径(3.82±1.01)cm。研究组男35例,女22例;年龄(52.74±11.91)岁;TNM分期:Ⅰ期37例,Ⅱ期20例;肿瘤直径(3.85±1.09)cm。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患者静脉全麻状态下取90°健侧卧位,实施健侧单肺通气,经第5或6肋间行后外侧切口入胸,做一个长约18 cm的切口,切开肋间肌并撑开,分离肺动脉、肺静脉、肺叶支气管,游离结扎处理后切除病变肺组织,清扫淋巴结,采用蒸馏水进行冲洗,止血,术后于胸腔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

1.2.2 研究组 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患者静脉全麻状态下取90°健侧卧位,实施健侧单肺通气,选择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做一4 cm左右的长切口作为主操作孔,视情况在腋中线和肩胛线第7或8肋间分别做一长约1.5 cm的切口作为腔镜孔和辅助操作孔。置入内镜与切割缝合器,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肺叶切除,实施相应的淋巴结清扫术,并对血管、支气管以及肺裂进行结扎,术后于腔镜孔置入引流管进行引流。

1.3 观察指标 (1)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2)疼痛情况:术后1 d、3 d、7 d,分别采用VAS评分[4]评价两组的疼痛情况,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3)免疫功能: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 d抽取两组患者的空腹外周静脉血10 mL,取5 mL以3 500 r/min作离心处理,采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检测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并计算CD4+/CD8+T淋巴细胞值。(4)炎症因子:将两组术前1 d、术后3 d抽取的另外5 mL空腹外周静脉血作离心处理,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水平,并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5)心功能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飞利浦PHILIPS HD11XE)对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胸部横切面获取心尖四腔心切面,常规测定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二尖瓣口收缩早期最大血流速度(A 峰)和二尖瓣口舒张期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峰),并计算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收缩早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E/A),各项指标均测量3个心动周期,求平均值。(6)肺功能:常规采用增强型肺功能仪(德国耶格 MasterScreen Pneumo)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测定,测定指标主要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计算FEV1/FV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更短,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x±s)

2.2 术后VAS评分比较 研究组术后1 d、3 d、7 d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x±s,分)

2.3 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CD4+T 淋巴细胞水平、CD8+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T淋巴细胞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研究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x±s)

2.4 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TNF-α、IL-6、IL-8、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术前增加,且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组别nIL-8(ng/L)术前术后CRP(mg/L)术前术后研究组5767.12±8.87103.49±9.74∗7.59±2.2420.05±4.28∗对照组5765.90±8.86145.65±10.87∗7.65±2.3831.59±4.62∗t值 0.73521.8100.13913.830P值 0.464<0.0010.890<0.001

2.5 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LVESVI、LVEDVI、LVEDD、LVEF、E/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的LVEF均较术前升高,两组的LVESVI、LVEDVI、LVEDD、E/A均较术前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的LVEF更高,LVESVI、LVEDVI、LVEDD、E/A更低(均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x±s)

续表5

2.6 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但研究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x±s)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肺癌的治疗中也取得了突出成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选择腋中线或腋后线第7或第8肋间做切口作为胸腔镜监视孔,术中视野清晰,手术操作更精细,便于切除肺叶和清扫淋巴结,而且手术创伤小,无须强行撑开肋间,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背侧胸壁肌肉与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疼痛轻,术后康复快[5]。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更短,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且研究组术后1 d、3 d、7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清扫淋巴结,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这与部分研究[6-7]结果相似。

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降低情况,再加上手术所带来的创伤也会引起局部发生炎症性反应,或造成全身性免疫功能抑制,使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大幅度降低[8]。免疫功能的抑制程度和炎症反应的发生均与手术创伤相关,创伤越大,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程度和炎症反应程度越严重,可导致术后感染、复发以及肿瘤转移等相关并发症[9]。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IL-8、CRP水平均较术前提高,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这提示不论是传统开胸手术亦或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其创伤均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较开胸手术的治疗效果更优,创伤更小,对患者机体应激反应更轻,术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0-11]。心肺功能是人体心脏泵血及肺部吸入氧气的能力,而这两者的能力又直接影响肌肉的活动和机体其他器官[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的LVEF、FEV1、FVC、FEV1/FVC均下降,但研究组术后上述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两组患者的LVESVI、LVEDVI、LVEDD、E/A均较术前下降,且研究组水平较对照组低(均P<0.05),提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心肺功能的影响较小,其切口较小,对患者气道与肺组织产生的压迫较轻,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较高安全性,这与国内相关文献[13]报道的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显著,淋巴清扫效果更优,且该术式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降低手术创伤对免疫功能和心肺功能的影响,患者术后疼痛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切口
肺叶间裂发育变异及其影像学评价进展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