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和头孢他啶联合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2-08-18柳晓兴柳立娟魏敏徐巧红
柳晓兴 柳立娟 魏敏 徐巧红
甘肃省庄浪县中医医院儿科,庄浪县 744600
新生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指新生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胎粪、羊水、胃液等异物,或在出生前后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而引起的肺部炎症性疾病,可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二者可同时发生,但新生儿肺炎大多为感染性肺炎[1]。胎儿于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发生的肺部感染称为宫内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在出生7 d内所发生的肺炎称为新生儿早发型肺炎,在出生7 d后发生的肺炎称为晚发型肺炎[2]。目前临床上常用阿莫西林类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肺炎,可有效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但长期应用会导致患儿肠道菌群紊乱,引发腹泻和双重感染,增加病情恶化的发生风险。头孢他啶具有杀菌效果强、毒性低的特点,对肠杆菌科、流感嗜血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是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3]。为探讨阿莫西林、头孢他啶联合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患儿进行了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儿科学》[4]中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标准;(2)日龄在0~15 d;(3)患儿家属签署治疗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早产患儿;(2)伴有先天性疾病患儿;(3)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儿;(4)对本次研究治疗药物过敏患儿。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纳入研究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儿男29例、女22例;日龄0~14 d,平均(7.68±0.67)d;病程0~5 d,平均(3.54±0.42)d。观察组患儿男30例、女21例;日龄1~14 d,平均(7.36±0.62)d;病程1~5 d,平均(3.64±0.45)d。两组患儿的性别、日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甘肃省庄浪县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30 mg/kg)+氯化钠注射液(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250 mL)静脉滴注治疗,2~3次/d。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30~100 mg/kg)+氯化钠注射液(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250 mL)静脉滴注治疗,2~3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参照《实用新生儿学》[5]中新生儿肺炎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定。痊愈:患儿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消失,肺部无啰音,体温正常;有效:患儿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改善,肺部啰音减轻,体温逐渐恢复;无效:患儿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未改善、肺部啰音未见减轻甚至加重,体温未恢复。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发热、气促、喘憋、肺部啰音和哮鸣音等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1.3.3 炎性因子水平 治疗前、治疗7 d后,分别采两组患儿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1.3.4 肠道微生物菌群含量 治疗7 d后,采集两组患儿的粪便,采用光冈法对肠杆菌、乳酸杆菌、消化链霉杆菌的含量进行检测。
1.3.5 不良反应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腹泻、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7 d,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2.16%)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发热、气促、喘憋、肺部啰音和哮鸣音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的比较 (x±s,d)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治疗7 d后,两组患儿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x±s)
2.4 两组患儿治疗后肠道微生物菌群含量的比较 治疗7 d后,两组患儿的肠道肠杆菌、乳酸杆菌、消化链霉杆菌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后肠道微生物菌群含量的比较 (x±s,log10n/g)
2.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1.76%)低于对照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3 讨 论
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全和功能不成熟,易发生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也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该疾病发病率高,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较高,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生儿肺炎不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部病变,及时诊断并正确治疗对改善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多数新生儿肺炎是因与其接触较为密切的家庭成员感冒或呼吸道感染,由飞沫传播给患儿所致,少部分新生儿肺炎是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感染所致。由于新生儿的器官发育尚不完全,因此宜选择低毒、治疗安全性较高的抗生素对新生儿肺炎进行抗感染治疗。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中被大量使用,滥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已导致许多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受到严重影响[6]。
为探讨阿莫西林和头孢他啶联合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患儿进行了治疗。结果显示,治疗7 d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76.47%),患儿发热、气促、喘憋、肺部啰音和哮鸣音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1.76%)低于对照组(29.41%),但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肠道肠杆菌、乳酸杆菌、消化链霉杆菌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阿莫西林、头孢他啶联合治疗新生儿肺炎可显著地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对肠道微生物菌群水平无明显影响。
吴秀芝等[7]报告,在抗感染治疗中,联用头孢他啶治疗可增强杀菌作用,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降低痰液黏度,减少患者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新生儿的器官发育尚不完全,使用多种抗生素进行治疗易破坏患儿肠道微环境,降低有益菌群水平,增加有害菌群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患儿肠道微生物菌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阿莫西林和头孢他啶联合治疗新生儿肺炎能减少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对其肠道菌群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与阎雯等[8]的结果相似。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是反映机体内炎症反应的常用指标,新生儿肺炎患儿发病后出现发热、气促、喘憋等呼吸道症状,阿莫西林和头孢他啶联合治疗可有效地破坏病原菌细胞壁,快速杀死病原菌,抑制机体内炎性因子的分泌,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患儿体温、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加速患儿的康复[9-10]。
综上所述,阿莫西林和头孢他啶联合治疗新生儿肺炎可显著地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对肠道微生物菌群水平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