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器械操运动的实践与思考
2022-08-18戴红娟
文 戴红娟
器械操是幼儿园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利用轻便的器全面锻炼行身体各部位的机能,达到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的体质以及培养集体意识等目的。在传统的幼儿器械操运动中,“整齐划一”往往成为幼儿操节评价的重要标准,导致僵化的、灌输式的组织与训练方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引下,我园聚焦“乐活”内涵,重新审视幼儿器械操运动组织与实施中的利弊,在器械选择、组织形式、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方面开展创新实践,使器械操成为被幼儿喜欢、被教师钻研、彰显幼儿园办园特色的重要载体。
一、合理利用资源,器械选择生活化
陈鹤琴先生认为,玩具和各种游戏器具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必需品。他主张:“玩具不一定要花钱去买,可就地取材;好的玩具是活的,多变化的,能刺激幼儿运用感官、动作去做,去想。”教师在开展幼儿园器械操运动时,将幼儿生活中易收集、低结构、安全、轻便、低碳的物品,化身为幼儿可操作的体育运动器械,如塑料凳、牛奶箱、泡沫垫、易拉罐、竹竿、麻绳、饮料瓶等。这些生活化材料资源丰富,安全实用,富有变化,具有无限的延展性,是幼儿创造、想象和运动的不竭源泉。在实践研究中,教师开发一系列器械操,如曲奇罐操、彩垫操、凳子操、筷子操、草帽操、彩带操等,满足各种年龄段幼儿的需求,使生活化材料成为幼儿理解和体验低碳生活、快乐运动的有效载体。
二、游戏融入运动,组织形式趣味化
以往,幼儿园器械操的组织形式单一、结构严谨,一般采用整齐的队列方式,教师在前面领操,幼儿面对面模仿。教师更多关注幼儿队列变化和器械操控的观赏效果,幼儿往往处于按指令被动运动的状态。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将游戏融入器械操,幼儿运动是否会出现不同的样貌?在深入推进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中,教师对传统器械操的组织与实施方式展开思考。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教师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器械操要遵循幼儿身体基本动作锻炼的规律,操节动作设计相对固定,游戏是自由的、宽松的,如果操节运动融入游戏,那就不是做操了。有的认为,器械操运动的落脚点是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运动习惯,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运用游戏化的方式开展器械操,幼儿会更加喜欢和投入体育运动,更有利于幼儿多元智能以及运动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在思辨过程中,大家达成共识: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应贯穿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游戏可以有机融入器械操运动,关键在于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一方面,教师要满足幼儿锻炼身体的需要,遵循人体运动生理变化规律;另一方面,教师要关注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身心特点,抓住器械特性,适宜融入运动游戏。于是,教师以小班曲奇罐操、中班彩垫操、大班凳子操为例,开展探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给幼儿提供体验运动游戏的机会。快乐、有趣且具有游戏化的器械操,突破了传统器械操的固有模式,激发了幼儿的运动热情。
各年龄班器械操组织实施的实践框架
三、坚持幼儿为本,适度留白自主化
在器械操创编中,教师充分遵循“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能力水平等,提供自主创意的留白空间,让幼儿成为器械操动作创编的主人。
(一)以“玩”为先,尊重意愿,激发幼儿运动兴趣
一直以来,器械操创编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能之一,器械、音乐和整套动作设计都由教师完成,而幼儿只需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完成模仿动作。幼儿是自信的有能力的学习者。在器械操创编实践中,教师要观察在前,大胆放手,给予幼儿尽情玩耍的机会,站在儿童立场上捕捉他们喜欢的动作,融入器械操动作设计。例如,小班幼儿在玩曲奇罐中,高频率出现站立、踩罐子走、双脚往下跳跃、变成方向盘开车跑、滚罐、敲打等动作。教师遵循由上到下、由易到难、由轻缓到剧烈再到轻缓的动作编排规律,将源自幼儿的动作巧妙引入整个操节,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中班幼儿在探索彩垫的玩法时,有的喜欢将彩垫拼接成长条,玩起各种爬行动作;有的则将彩垫两两拼插成立体的屋顶状变成跳跃的障碍等,幼儿的想法成为教师设计和编排器械操动作的重要内容。
(二)适度留白,自主探究,激活幼儿创造天性
适度留白,把自主权交给幼儿,不仅能有效挖掘器械价值,还能激发幼儿参加器械操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园各年龄班器械操中都设计了自主创意运动的游戏环节,通过提供动作留白的时空,幼儿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操控器械、创意运动。例如,大班凳子操小组合作游戏中,4~6 名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排列、组合、搭建凳子造型,自主设计跳跃、平衡、翻越等凳子游戏。幼儿的奇思妙想层出不穷,趣味盎然。又如,中班彩垫操个体或结伴游戏中,有的幼儿利用塑泡彩垫,玩起顶、抛、爬、夹、跳、平衡等小游戏;有的与同伴合作玩起“钻山洞”“炒黄豆”“网小鱼”“骑大马”等民间游戏。小小彩垫满足了幼儿自主运动的不同需要。在小班曲奇罐操中,针对幼儿年龄小、创造想象能力弱等特点,教师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扮演小鱼、小青蛙、小司机等角色,曲奇罐变身为荷叶、石块、车轮等道具。随着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师幼一起利用道具进行互动游戏。幼儿全情投入,大胆运动,乐趣无限。此外,在中班小组合作游戏中,教师聚焦“走、爬、跳”等基本动作,鼓励幼儿在明确的规则下自主创造各种相应的动作。既充分考虑幼儿操节运动锻炼的全面性,又为幼儿的探究运动、想象创造提供更多机会。
四、关注发展过程,评价方式多元化
过去,在幼儿操节动作熟练的基础上,教师经常开展幼儿器械操展评活动。操节评价标准主要从师幼的精神面貌、动作到位程度、操节队列以及器械创编新颖等方面,做出一次终结性评判,为师幼取得的教学成果画上句号。现在,幼儿器械操组织形式的改变促使操节评价方式发生了改变,让师幼在器械操创编形成的全过程中共同成长。
一是增强教师的自我评价意识。教师在创编器械操的过程中,由于幼儿的自主创意动作具有灵活性和可变性,必须深入观察,了解当前幼儿的运动兴趣、发展需要和能力水平并对正在产生的结果做出自我评价,在反思和调整中选择更为合适的前进方式,不断提升幼儿的器械操运动能力。在这个持续动态的自我评价过程中,教师逐渐有了更精准的专业眼光、更扎实的专业能力。
二是发挥幼儿的评价主体作用。创编器械操的过程,是幼儿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和体验成长的过程。教师充分提供多种表达机会,鼓励幼儿相互交流、主动分享自己在运动中的想法、体验、经历、成功或失败。例如,在中、大班幼儿小组运动游戏创编前,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我的早操我做主”器械操设计展,引导大家相互交流小组设计的不同玩法;班级设立“问题墙”,鼓励幼儿运用表征的方式记录操节运动中的发现,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推选“创意运动小达人”,为幼儿点亮个性等。发挥幼儿的评价主体作用不仅促进幼儿发展思维能力和社会性,还让幼儿建立对自我和他人的客观认知。
三是搭建多方参与的评价平台。教育评价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的过程。除了教师、幼儿这些参与器械操创编的“局中人”,幼儿园教研人员、家长、姐妹园等“局外人”也参与幼儿器械操评价工作。教研人员一次次蹲点操场,用手机抓拍不同年龄的幼儿的运动场景,开展现场教研诊断,为师幼成长助力。我园还邀请身边片区幼儿园协同组的骨干教师走进现场,为幼儿器械操的创新实践汇入更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