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岳革命根据地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研究
—以阳城县为例

2022-08-18靳妮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2期
关键词:阳城县阳城旧址

靳妮

(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山西 晋城 048000)

阳城县古称获泽,隶属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地处太岳山东部,太行山以西,中条山的东北,南部与河南省济源市接壤,是重要的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的核心腹地,是八路军总部通向中共中央延安革命根据地的交通要道和重要屏障。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太岳首府,是太岳革命根据地的党委和司令部所在地,是太岳军区的后勤保障休养基地、兵源补充地和陈谢大军南下中原的大后方。这里留下了朱德、邓小平、彭德怀、杨尚昆、陈赓、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浴血奋战的足迹。在这里,无论是山野密林,还是城镇乡村,到处都有丰富的太岳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遗存。保护红色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 革命遗址的概况

“革命遗址,又称革命旧址,是指近代以来见证我国各族人民长期斗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历程中反映革命文化的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物。”根据山西省太岳革命根据地(阳城地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研究课题实地调查的相关资料,阳城县太岳革命根据地革命遗址中具有代表性的共有60处,分布在横河、董封、蟒河、东冶、河北等13个乡镇。这些革命遗址包括重要会议旧址和重要机构旧址47处、重大战役战斗遗址及指挥部旧址2处、重要历史事件纪念地和纪念设施3处、纪念设施2处、烈士纪念设施6处。其中,被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共3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

2 革命遗址的特点

2.1 区位优、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阳城县是晋豫边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核心腹地,是晋城市下辖的一个县。晋城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中原咽喉,河东屏翰”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8年3月毛主席亲自致电北方局领导人朱瑞,就晋豫边区的重要性和如何开展游击战争做了具体指示,晋豫边抗日根据地开创地就位于阳城县横河镇中寺村。抗日战争时期,包括阳城在内的晋东南地区是毛主席选定的“眼”位,同时还是连接八路军总部和延安党中央的秘密交通线所在地。

1938年,朱德、彭德怀亲自签署命令在长治、晋城、运城、三门峡等地设立太行、太岳的八路军十八兵站。位于董封的八路军次滩兵站、凤城镇的坪头兵站就是在晋豫边抗日根据地创建后建立的。1938年至1939年,安全护送过朱德、彭德怀、邓小平、杨尚昆等党的领导人以及众多的新闻工作者和国际友人往返于延安和八路军总部,有力地支援了前线抗战。

阳城县境内有高山峻岭、起伏的丘陵以及交错的河流、广漠的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适合开展敌后游击战,不但保卫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而且有力地支持了正面抗日战场。发生在阳城的町店战斗是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自平型关大捷后的又一次重大的胜利,1938年7月重庆的《新华日报》还做了专门的报道,极大地鼓舞了百姓的抗日士气。解放战争时期,阳城又成为太岳首府,党政机关、后勤保障、新闻机构、军区中西医院等都转移到了阳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的前身太岳军区卫生教导队便成立于阳城的郭峪村,其重要性和影响可谓深远。

2.2 种类多样,地域特色鲜明

阳城县革命遗址的第二个特点是种类多样化,地域特色比较鲜明。种类主要有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会议旧址、重要历史纪念地、重大战役战斗遗址、名人故(路)居、各类纪念设施等,部分红色遗址展出有红色革命文物、照片、书籍、武器、文献等,可谓种类多样。同时阳城的革命遗址又展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遗址的类型以民居院落、寺观庙宇和东方古堡建筑为主,这是阳城地区革命遗址与陕北地区黄土高原窑洞遗址的明显区别,其特色是由晋城的古建之都、古堡之城的历史定位决定的。

2.3 时间跨度长连续不断,分布范围广又呈现相对集中的特点

在时间分布上,阳城地区的太岳革命根据地红色遗址贯穿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从1937年7月山西省牺盟会阳城分会成立,到1949年8月太岳军区撤销,阳城革命风云激荡长达12年,始终处在中国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前沿。

在空间分布上,阳城的革命遗址又呈现出了分布范围广又相对集中的特点。阳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其15个乡镇基本上都广泛分布有革命遗址,但是其红色遗址又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抗日战争时期的遗址主要以横河、河北等阳城县南部与河南接壤的山区为主,而解放战争时期的遗址主要聚集在县城周边的凤城、北留、润城等乡镇,这种分布的形成主要是由中国革命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性质决定的。

3 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的现状

3.1 阳城县近些年在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的成效

3.1.1 各级政府重视,加强革命遗址保护

阳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和传承、发扬工作,积极拓展渠道筹措资金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工作。一是组织县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对全县的红色革命文物进行了摸底调查,厘清了文物现状和分布情况。二是为所有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设立了保护标识,确定了保护范围,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三是争取了多项国家省市县文物保护资金,先后修缮了多处革命遗址。其中包括八路军唐支队司令部(开福寺)、杨尚昆及中共晋豫特委活动地旧址(下交汤帝庙)、太岳军区医疗和卫生机构旧址(砥洎城)、四八烈士纪念碑廊、观腰反扫荡烈士纪念祠等,共计投入资金约2亿元。四是积极申报,提升文物保护级别。2021年9月阳城县公布了新一批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枪杆会议旧址、寺头乡阳北抗日县政府驻地、八路军次滩兵站旧址、中共晋豫区党委机关驻地旧址等均纳入其中。2021年11月,太岳烈士陵园、町店战斗遗址、晋豫边抗日纪念馆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

3.1.2 宣传有力,加强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利用

一是组织人员编辑出版了《红旗漫卷》《烽火春秋》《晋豫区革命斗争史》等宣传阳城革命历史的书籍;二是围绕建党百年,组织老干部、老专家、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组成“五老”宣讲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三是与学校、党校、文物局、党史等部门联合举办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3.1.3 发展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

开发红色旅游与产业发展融合的精品线路,打造一批影响较大的红色旅游胜地。抗战时期阳城的“小延安”阳南抗日县政府驻地旧址暖栢村、“枪杆会议旧址”“上河会议旧址”与当地的乡村旅游相结合,同时积极与旅行社对接扩大客源,让游客在欣赏阳城优美风光的同时,探寻红色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3.2 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情况

3.2.1 文物保护方面主要分两方面内容

第一,未纳入文保单位的,总体保护情况不容乐观。中国革命的性质决定了在广大的田野乡村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时局动荡不安,党组织及抗日游击武装经常辗转于阳城的山区,因此在横河、蟒河、东冶、董封等乡镇留下了许多的红色革命遗址。在本次课题调查的60处遗址中,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6处,这些遗址的所有权大部分属于民间私产或者村集体。未定级自然得不到相应的法律保障,也就容易出现塌毁、改建、转让等情况。例如,阳城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旧址建筑物整体保存较差,屋面檐角大门等均塌毁严重。

当然,未被列入文保单位的革命遗址也有保存得比较完好的特例。例如:位于蟒河镇的中共阳城县委成立地旧址崔氏祠堂,2015年由崔氏后人集体出资修缮,目前保存较好。此外,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大潮,红色旅游得到发展,部分遗址得以合理修缮并利用。如:有着阳城“小延安”之称的阳南抗日县政府驻地旧址暖栢村,近些年,为了加强老区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的保护,村委会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对革命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维修。今日的暖栢村已经发展成为晋城地区比较有特色的红色乡村旅游基地。

第二、纳入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总体保护情况喜忧参半。喜的是,在课题组调查的60处革命遗址中,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占总数的60%。近年来,阳城县积极争取资金保护和修缮了部分文保单位,并且每年安排100万元的文物保护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忧的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些虽已列入文保单位的革命遗址保护修缮情况并不乐观。例如:省级文保单位芹池镇羊泉村39团驻地旧址,建筑物整体保存情况较差,其附属建筑羊泉大庙、古庙巷、李家院3号均有部分塌毁和开裂情况。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晋南事务所旧址和阳城野战民兵医院旧址均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都存在损坏和改建情况,保存状况一般。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董封乡的次滩兵站,建筑物整体保存情况较差,兵站物资库和接待处塌毁情况严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头乡的阳北抗日县政府驻地,其武装武器修械所、法院、司法科看守所等旧址是依土崖而建造的窑洞,目前严重坍塌,早已荒芜。

3.2.2 革命遗址的利用情况

在这次调查的60处革命遗址中,最高的文物利用级别为省级。阳城县现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太岳烈士陵园、町店战斗纪念园(遗址)和晋豫边抗日纪念馆。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坪泉村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上河会议旧址和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开发利用情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文物利用级别为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总体开发利用情况较好。有政府的经费支持,有陈展、有讲解,能够常年面向公众开放并举办一系列青少年教育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

文物利用级别在省市级以下的,如烈士墓、烈士陵园等烈士纪念设施的利用,仅在固定时间面向公众开放,没有相应的革命历史陈展,宣传利用率不高,如重要会议、重要机构和重要革命历史事件旧址的开发利用,整体利用率较低。目前能够常年对外开放、有红色陈展、有讲解的仅有枪杆会议旧址、暖栢邓小平视察中条区驻地旧址和八路军次滩兵站旧址等。这些遗址中的纪念馆多为村集体兴建,由于经费有限陈展方式比较单一,多以图片和文字为主,而且在史料整理、讲解手段、馆藏文物研究等方面水平较低,对公众的影响不大。县城附近的古堡类建筑虽然对外开放利用率较高,但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展示利用较滞后。

4 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红色革命遗址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近些年,阳城县虽然在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从经济利益出发,革命遗址的短期效益并不明显,因此“厚古薄今”自然成为人们的一种意识常态。相较于历史文物遗址,广大市民和基层干部对于红色遗址保护利用的认知还需要提高。

4.2 人员和资金不足,革命遗址保护实施困难

2021年阳城县启动了革命遗址的摸底调查,遗址普查、资料汇总、抢救修缮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是从市级到县级文物部门并没有从事革命遗址工作的专业人员,省文物局也是近几年才增设了革命文物处及相关工作人员。阳城的红色革命遗址数量多、范围广,分布在城乡各处,大部分革命遗址的保护级别很低,有的甚至还没有纳入文物保护的范围之内。截至目前,国务院已经公布了八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阳城县上级别文保单位大部分都集中于古寺庙和古堡类的建筑,红色革命遗址的社会效应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阳城县的文保经费财政预算明显不足,有些革命遗址仅仅是挂了个标识牌,由于经费不足,遗址保护只能流于形式。

4.3 自然破坏严重,人为因素不容忽视

自然风化损毁是革命遗址破坏的首要因素,阳城的革命遗址中以具有北方特色的古民居为主,这些古民居处于自然界的暴露状态,随着时光的流逝,受到了风雨的侵蚀,又因城乡合并、人群迁移,很多民居已经无人居住,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其次,人为的因素也不可小觑,拆除和改建的现象较为突出。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于所有权属于私人的民居院落和城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区域。例如,位于县城凤凰西街司上巷的阳城牺盟分会旧址,现已被改建成私人民居,历史痕迹荡然无存。

4.4 开发利用水平有待提升,品牌塑造社会效应不明显

“太岳首府 红色摇篮”是阳城县的文化旅游品牌之一,近些年,阳城旅游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走在了全市甚至全省前列,但从全县的红色旅游发展情况来看,目前还停留在点状发展状态。例如:枪杆村、暖栢村、町店战斗遗址等,各自为战,独立建设,没有形成区域性的红色旅游路线和成熟的区域品牌,红色文化转化为社会效益不明显。

阳城的红色旅游总体开发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阳城各地的红色旅游开发模式单一、趋于雷同,大多是参观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精品特色项目不多。第二,市场对红色旅游的整体接受度不高。红色革命遗址具有较高的红色史料价值,但是在运行中可玩、可视和可参与度不高,因此造成了公众对红色旅游的疏离,组织参与者大多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生团体。第三,国有、民间资本投入红色旅游运营较为薄弱。相较于阳城的古堡人文、自然山水旅游市场的集团化、精品化运营模式,红色旅游投入大、社会和经济效益提升慢,目前主要是以乡村集体投入为主,还没有形成整体的规划和区域模式的运营,制约了红色旅游的发展。

4.5 体制机制不健全,保护和利用不能统筹安排

革命遗址的种类多,所属部门管理不一致。例如: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建筑物归民政部门管理,红色革命遗址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归文物部门管理,革命历史资料的搜集保管属于党史部门负责。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遗址未纳入文物保护的范畴,属于私人和集体所有,因此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在文物保护和利用方面不能形成统筹规划和开发,没有与旅游业紧密联系起来。

5 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与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太岳革命遗址是太岳精神的载体,加强对其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各级政府和公众的责任和义务。

5.1 加强宣传教育,传承太岳精神,强化革命文物保护意识

“太岳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岳儿女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时刻在党的领导下表现出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斗争,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遗址不仅是革命历史的见证,更是社会进步发展的精神力量,保护和利用好革命遗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需求。

要大力开展革命遗址的精神价值宣传教育工作,集中协调文物、教育、旅游、党史和各级基层组织,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对太岳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历史定位进行宣传和教育,让广大干部群众知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增强革命文物保护的意识。要充分利用革命遗址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物部门和教育部门要积极联合开展青少年红色研学工作,送红色文化进校园,丰富青少年“第二课堂”;要营造革命遗址的良好氛围,设立标识牌、宣传语,增设革命历史展等;定期开展红色文化活动进社区、下基层,广泛营造保护革命历史文物的良好社会氛围。

5.2 提升革命遗址的保护级别,合理有效利用和开发

在本次调查的太岳革命遗址中,还有近一半的遗址没有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存在保护级别普遍偏低的情况,建议各级政府部门根据阳城现有的太岳革命遗址情况,积极核定,有计划地提升一批太岳革命遗址的文物保护级别。例如:石臼村中共阳城县委成立地旧址、八路军坪头兵站旧址、暖栢邓小平视察中条山驻地旧址等可以积极申报核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岳烈士陵园、太岳行署民众教育馆旧址(朱德路居)、太岳日报报社旧址、町店战斗纪念园(遗址)、大宁村九三纪念塔等可以积极申报核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晋豫边抗日根据地开创地、上河会议旧址、坪泉村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可以积极申报核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推进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应根据其现状和特点,以现有的人员、资金、政策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在前期开发利用时,应首选影响大、品位高的革命遗址作为开发利用的对象,尽可能维护遗址所在地的原始风貌不受破坏或力争还原革命历史遗址的初始风貌。要坚持文物保护和修缮“不改变文物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主体和相关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后续跟进时,则可以把重大事件中的数个革命遗址进行整合,并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色,研发出一系列参与性强的社会教育活动。例如,邓小平同志1942年在晋豫区视察转战的各处革命遗址、太岳首府进驻阳城后的多个后勤基地都可以统筹开发利用。

5.3 加大红色革命遗址资金和人员投入,形成多渠道资金筹措体系

2022年年初,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通知》,要求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用于省级和省级以下文物保护单位的一般补助应向革命文物保护项目加大倾斜。资金的支持是革命遗址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的生命线,省市县各级政府应该积极按照革命遗址的保护等级和利用情况,加大定期保护经费的扶持力度,同时可以拓展资金渠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

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建立一支既懂文物、党史、文化,又熟悉市场运作规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势在必行。近年来,山西省文物局新增了革命文物处,并增加了5名工作人员,加大了对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视力度,各地市县也共增加了一百余个编制。但对于革命遗址的开发利用、市场营销、总体规划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4 依托现有资源,深化文旅融合,促进红色展示推陈出新

阳城县所在的晋城市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著名的古建之都、古堡之城、红色之乡、神话之源。阳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代留下了“舜耕于历山,渔于获泽”和商汤祷于桑林等众多古老传说;明清时期文风鼎盛,沁河岸边巍巍壮观的东方古堡群更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阳城境内的革命文化、古堡文化、自然山水是天然的优势,整合这些资源走大旅游的发展模式,综合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是大势所趋。例如,太岳军区被服厂旧址、太岳军区供给部旧址、《新华日报》造纸厂旧址、郭峪兵变等旧址都位于古建古堡之中,应该在原址增设红色展览,革命精神和古堡文化紧密融合,全面完善和提升景区的文化形象,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6 结语

综上所述,阳城县太岳革命根据地革命遗址是不可再生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必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学党史、爱祖国、爱家乡的人文情怀,同时,在增强文化自信、引领精神家园建设方面也将起到积极作用。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挖掘和整理,打造阳城的红色旅游品牌,制定科学的保护利用规划,促进当地红色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

注释

①中共晋城市委组织部.我们的精神底色[Z].晋城市内部资料准印证:(2021)字第16号.

猜你喜欢

阳城县阳城旧址
禹都阳城地望再论*
油画
阳城县民间社火舞蹈文化的调查研究
基于RS和GIS的阳城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天下为家
矮奴
延安发布实施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
阳城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做好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保护修缮的思考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