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竞赛+项目驱动”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2-08-18张变亚

物流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竞赛实训大学生

张变亚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国际商务学院,甘肃 兰州 730060)

文科类学生创业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而拥有深厚功底的理工科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角”。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依托学科专业特色,将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探索出适合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与实践

在“十三五”规划起始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国际商务学院就强烈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客观分析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深入总结实践实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1.1 人才培养方面

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学校于2016年,就开始逐步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和创新创业基础选修课,全面支持各类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和实践(包括创办企业)等活动,成为较早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高职院校之一。在2021年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国际商务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本科教学的思路,进一步做到了“尽早布局、全面推进、系统规划、有效融合”。经过深入分析和详细论证,在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创新创业课程模块,设立6个学分的三门专业限选课程,学生需修够6个学分(含创新创业实践课2个学分)方可毕业。同时,为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创新活动和科技竞赛,规定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完成科研课题、创建公司或者项目等均可计算为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另外,学校从2017年开始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协同推进课内教学与创新创业实践,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经验。

国际商务学院在修订2019年人才培养方案时,物流管理专业率先提出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贯穿始终的要求。各专业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等资源,合理设置实训课程和调整实训项目,各专业综合性实训和创新创业实训比例要高于15%;强化顶岗实习环节,顶岗实习报告内容要选取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内容,面向行业和区域,结合社会、企业活动实际,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要把第二课堂有机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参与创新创业设计,参加学科专业竞赛和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1.2 平台建设方面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与载体建设中,也经历了由财经商贸实训拓展到创新创业、由从属依托升格到专门设置的过程。2015年国际商务学院以省级实验室建设工程中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为契机,优化和整合既有实验教学资源,成立了电子商务综合实训中心,并于2016年3月通过专家组验收,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创新创业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

随着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持续推进,在财经商贸类教学体系和实训教学平台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学校逐渐认识到,对于财经商贸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各专业学生往往只对本专业的实践环节有所了解和掌握,缺乏对企业运营和商业活动的全方位模拟训练和实践,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因此需要通过资源整合,建立一个涵盖企业运营管理全过程的教学实训平台,进一步将以“验证性和演示性”为主体的模拟教学拓展到以“开放性和实战性”为主的实训教学上来。

思路决定发展道路,学校立足于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需求,积极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效拓展实训教学内涵结构,构建了涵括公共基础实训、专业基础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及创新创业模拟实训等四大实训教学模块,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注重过程体验、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新体系。在这一思路指引下,学校于2015年年底开始筹划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并于2016年12月建成。该实训基地教学场地使用面积达700m,设施设备总值达500余万元,按照教学功能可划分为:创新创业培养区、创新创业测评区、创新创业实战区、创新创业金融区、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区、创新创业路演区,学生通过在这些实训区域的实践,可实现培养创新思维—训练创业能力—评估创业项目—模拟企业运营—孵化创业项目等系统化教学活动。

1.3 机构建设方面

在组织机构建设中,整改了以往多头分散管理的状况,全面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为进一步提升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做出实质性工作。2017年6月,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中心隶属学校科技处创新创业办公室管理,全面负责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为其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扶持和项目辅导。具体做法: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金,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聘请校外创新创业导师为学校师生培训,一对一诊断创新创业项目,培育校内具有专业特色的项目,组织校内创新创业沙龙等,着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2 构建“学科竞赛+项目驱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1 改革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提出了“IPE”创业教育理念

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国际商务学院本着“借鉴+创新”的原则,借鉴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理论,遵循工作流科学系统原理,提出了“从一个想法到一个项目再到一个企业(From an Idea to a Project and to an Enterprise)”的教育理念,构建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首先通过专业课教学,加之校内外创业导师线上线下指导,依托VBSE实训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潜能开发,先让学生产生比较明确的想法(Idea),即创业初期的愿望,做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其次通过学科竞赛和第二课堂进行项目论证与推演,融合专业核心课程中所学的理论与技能,通过数据分析、项目测评、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金融借贷、路演展示等仿真实践,使之成为一个可实施的创业项目(Project),入驻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进入实战演练,等创业项目成熟之后,开展商场实战如企业运营、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实战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产品或服务模式,最后再创建企业(Enterprise),接受市场挑战,从而完成一个轮次的创新创业实训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IPE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在这种凸显现实、融合体验、学练相长、逐步深入的理念指引下,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开放式、沉浸式的创新创业实训环境,构建起一个既有逻辑理性又颇具人文关怀的创新创业实训体系,可以让学生循着一个流程明确、链条清晰的路径进行不断尝试和探索,可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的创新灵感,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2.2 搭建更加多元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载体

在平台拓展上,2015年8月,国际商务学院建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和众创空间,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和广大创业者创建了良好的创业空间,为实现“IPE”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搭建平台。2016年3月,国际商务学院申报的电子商务综合实训中心,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验收,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在产教融合上,2018年4月,学校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公司成立“长风产业学院”,学院的成立不但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也可凭企业先进的实践育人理念、双赢的产教融合模式、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强大的教育服务体系,探索构建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共同推动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探索出新的道路。

2.3 夯实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践成果

2.3.1 创新创业竞赛取得优异成绩

近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省大学生“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多项创新创业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近年来先后荣获省级竞赛奖励30余项,国家级竞赛奖励10余项,其中2020年,学校学生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省分赛,荣获金奖5项,银奖1项,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所获金奖数量占职教主赛道金奖总量的四分之一。同年11月在全国总决赛中荣获职教赛道银奖,是甘青地区唯一进军决赛现场比赛的高职院校。

2020年11月,国际商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化创业计划项目》荣获省级特等奖,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三等奖,这是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首次在“挑战杯”中取得的历史性突破。

2021年,学校学生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省分赛,荣获金奖13项,银奖8项,铜奖3项,这是学校参赛以来项目数最多、参赛人数最多、获得奖项最多的一次,学校再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其中财经商贸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获得金奖两项,分别是《千艺服装租赁》《半边天—助力乡村留守妇女追梦计划》。

2.3.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创历史新高

要通过实践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实践的载体就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年,学校获批了2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近年来申报和获批项目数量最多的一年,其中,创新训练项目18项,创业实践项目3项。2020年,国际商务学院财经商贸大类物流管理专业立项两项: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一项,《大学生电商运营商业视觉传达创业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2010838003X;省级创业实践项目一项,《我的厨房—优鲜味O2O项目创业实践》,项目编号S202010838020S。

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更是不胜枚举,如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校级立项的有:2017年创业实践项目《甄品农庄》;2018年创业实践项目《域内农产品校企合作电商运营创业项目》;2019年物流管理特色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校园菜鸟快递驿站》;2019年物流管理创新创业种子项目《千艺服装租赁在线创业项目》获得学校资助金2 000元。

2.3.3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取得突破

国际商务学院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多项立项:如创新创业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与一般项目(3项)中物流管理专业占据半壁江山;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国际商务学院专业带头人);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物流管理),全国电商行指委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电子商务);学校在2018年获得甘肃省教育厅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改革贡献突出。

3 “学科竞赛+项目驱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广与应用

自2015年,学院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教学团队,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做了大量理论探讨和实践,遵循“IPE”的理念思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践行“学科竞赛+项目驱动”的创新模式。

2017年3月,国际商务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陈骞、张海相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创建千艺服装租赁有限公司,经过三年的市场实战与竞争,公司运营良好,线下门店已开三家,注册资本30万元。三年营业收入突破90万元,合作客户达40多家,提供的实习人次198人次。这是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第一个成功创建的公司,《千艺服装租赁》学创项目有力地证实了“IPE”创业模式的成功与影响力。

2016年3月,学院建成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协同校内与企业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涵盖企业运营管理全过程的教学实训平台,保障学生完成创新思维培养、创业能力训练、创业项目评估、企业运营模拟、创业项目孵化等“一站式、链条式”的系统化教学活动。对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产生了良好的引领与示范效应。

2016~2019级专业学生在实战型实训中,总共有12个班、128人参加了创业市场调查实训,形成市场调研报告64份;共28个班进行了VBSE综合实训,组成模拟公司经营和策划了30多种产品,形成策划书56份,形成创业项目12个,参加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

近三年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6%以上,学生入学成绩高居省内高职院校之首,形成了良好的招生就业局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得到了行业和社会认可。

4 “学科竞赛+项目驱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点

4.1 创新就业创业教学实践模式——“IPE”模式

“IPE”模式的提出遵循工作流系统原理和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近三年,国际商务学院围绕生产型服务业新商科专业集群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创建立体、多元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成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和众创空间,多主体开展学创项目,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2 构建开放式协同教学服务环境

构建以“学习、训练、交流、分享”为核心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协同教学服务环境与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企业培训、师资培训、教学交流、教学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近三年校企共建4大实训基地17个实训室,总投资2 800余万元,占地面积1 800平方米,基本满足了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4.3 引入辅导员教学督导机制

在就业创业教学过程中引入辅导员教学督导机制,把学生日常管理、活动管理、奖助学管理等思政工作与就业创业教学过程科学、有序地结合起来。将辅导员思政管理工作与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相结合,从档案管理向就业创业动态化生涯脚印成长的跟踪转化。

4.4 将育人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

将就业创业课程教学与社会用人需求相结合,从课程考核标准向企业人才选拔标准转化。围绕多维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IPE”创业模式,采用“内容精、技能高、项目实、学生创”的教学理念,以学创项目实施为主线,将育人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重构课程体系。

5 结束语

“学科竞赛+项目驱动”的IPE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有效解决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中偏理论、少实践的问题。通过创建立体、多元的创业平台,多主体开展学创项目,完善了校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培养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有效提升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竞赛实训大学生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我看竞赛
大学生之歌
创新思维竞赛(3)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