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与政务新媒体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2022-08-17于洪奇叶兴茂徐晓婧侯一俊马连刚

自然资源信息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门户网站客户端政务

于洪奇,叶兴茂,徐晓婧,侯一俊,刘 畅,马连刚,陶 伟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 100036)

0 引言

2006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出,政府网站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在互联网上发布政务信息、提供在线服务、与公众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办好政府网站有利于促进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1]。2018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指出,坚持互联融合,按照前台多样、后台联通的要求,推动各类政务新媒体互联互通、整体发声、协同联动,推进政务新媒体与政府网站等融合发展,实现数据同源、服务同根,方便企业和群众使用[2]。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在《2020 年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检查情况通报》中提出,着力提升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在线办事体验,推进数据同源、服务同根,实现一次认证、一网通办[3]。目前,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融合的研究与实践甚少。本文对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与自然资源部客户端等新媒体的融合实践进行了梳理总结,对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的融合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

1 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的融合探讨

1.1 政府网站

《政府网站发展指引》指出,政府网站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派出机构和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在互联网上开办的,具备信息发布、解读回应、办事服务、互动交流等功能的网站。政府网站功能主要包括信息发布、解读回应和互动交流,政府门户网站和具有对外服务职能的部门网站还要提供办事服务功能[4]。

1.2 政务新媒体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指出,政务新媒体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在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上开设的政务账号或应用,以及自行开发建设的移动客户端等[2]。政务新媒体按照开发方式可分为系统开发政务新媒体与账户政务新媒体。系统开发政务新媒体是指为满足移动政务服务需要,独立进行软件系统开发或在第三方平台开设应用的政务新媒体,如移动客户端、网站手机版、微信小程序等。账户政务新媒体是指不需要进行软件系统开发,仅在第三方平台开设政务账号并持续维护的政务新媒体,如微信订阅号、微博等。

1.3 政府网站与系统开发政务新媒体融合

政府网站的历史早于政务新媒体,系统开发政务新媒体可以在政府网站管理系统进行模块开发(如网站手机版),也可以开发独立的系统(如移动客户端),也可以在第三方平台开设应用(如微信小程序),无论哪种情况,系统开发政务新媒体都可以独立发布信息、独立发声。按照“前台多样、后台联通”“推动各类政务新媒体互联互通、整体发声、协同联动,推进政务新媒体与政府网站等融合发展,实现数据同源、服务同根”的要求[2],系统开发政务新媒体应与政府网站尽可能地后台联通、互联互通,以方便实现数据同源、服务同根、整体发声。基于此,系统开发政务新媒体在开发建设时应考虑与政府网站的融合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政府网站与网站手机版、移动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的融合情况。

1.3.1 政府网站与网站手机版的融合

政府网站与政府网站手机版可共用内容管理系统,对政府网站信息发布进行自动分发设置,信息发布后即可按照事先的设置,将信息镜像引用至网站手机版,实现政府网站手机版与政府网站数据同源。也可采用云适配技术,不单独建设政府网站手机版,配备两套信息模板(传统网站信息模板和网站手机版信息模版),手机等移动设备访问政府网站时适配手机版信息模板。

1.3.2 政府网站与移动客户端的融合

政府网站与移动客户端融合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采用网络爬虫技术的数据采集软件,将政府网站内容抓取至移动客户端,实现移动客户端与政府网站的数据同步。该方式具有信息存储于用户端、访问信息速度快的优点,存在数据采集软件监控、信息更新迟延的缺点。(2)采用超链接技术,将网站手机版页面或专设的服务移动客户端页面嵌套至移动客户端,实现移动客户端与政府网站的数据同源。该方式具有移动客户端信息与政府网站信息实时同步的优点,存在信息不在本地、移动客户端打开时间较长、网络速度影响明显等缺点。

1.3.3 政府网站与微信小程序的融合

政府网站与微信小程序融合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微信小程序页面只有栏目,采用超链接技术将栏目链接至政府网站手机版或专设的服务移动客户端页面,实现微信小程序信息与政府网站信息同源。(2)采用超链接技术,将微信小程序页面嵌套至政府网站手机版或专设的服务移动客户端页面,实现小程序信息与政府网站信息同源。

1.4 政府网站与账户政务新媒体的融合

1.4.1 系统融合

微博和微信后台留有信息传入接口,供政府网站内容管理系统对接。具有微博和微信信息发布功能的内容管理系统可与微博和微信后台对接,将信息从政府网站发送至微博和微信,实现微博和微信与政府网站的融合。

但在实践中,这种操作方式存在很大问题。信息进入微博和微信后台后不能实现自动发布,不同平台的信息格式存在较大差异,微博和微信接收的信息停留在发布界面,工作人员需重新登录微博和微信账户并修改信息格式才能发布信息,这种方式并不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微信还需要加载导引图片,这种操作方式更加费时费力。

1.4.2 人工融合

人工融合是指工作人员同时发布政府网站信息、政务新媒体信息。工作人员发布政府网站信息后,登录微博、微信及其他政务新媒体后台,处理并发布相应信息,实现账户政务新媒体信息与政府网站信息几乎同时发布,实现两者融合。

2 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的融合

为适应移动用户快速发展的形势,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先后开发了网站手机版、APP、微信小程序,开通了微信订阅号、微博账户服务移动上网用户。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手机版、自然资源部客户端属于系统开发政务新媒体。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手机版与主站共用内容管理系统,实现与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数据同源,自然资源部移动客户端通过超链接和嵌套技术实现与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数据同源。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微博、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微信属于账户政务新媒体,通过人工发布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重要信息的方式实现数据同源。

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手机版、自然资源部客户端、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微信小程序信息融合后不需要人工发布信息,只需要检查即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微博和微信及时发布主站信息,与门户网站手机版、移动客户端、微信小程序共同服务广大移动用户,实现了自然资源信息矩阵式传播。

2.1 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手机版

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手机版是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的移动版本,手机版页面与主站保持一致的色调,由动态、公开、服务、互动等栏目组成,提供信息浏览、信息检索、在线留言、在线办事等服务。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手机版和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共用内容管理系统,两者数据同源,主站实现信息分发。内容管理系统发布信息时触发分发机制,自动将信息分发至门户网站手机版,采用适合h5 浏览器的模板,更适合手机用户阅读,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手机版主页如图1 所示。

图1 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手机版主页

2.2 自然资源部客户端

自然资源部客户端(原国土资源部客户端)于2015 年开发上线,集成发布了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原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主站的新闻、通知公告、访谈直播等信息。2016 年,客户端完成了优化升级,实现了服务号接入功能。2017 年,客户端进行改版升级,实现了客户端与门户网站手机版信息同源,进一步提高信息集成度与服务时效性。近年来,已成为自然资源部信息服务移动用户的最重要平台[5],如图2 所示。

图2 自然资源部移动客户端首页

自然资源部客户端采用超链接技术,嵌套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手机版,实现与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手机版、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数据同源。

自然资源部客户端与主站的信息融合经历了3个过程。(1)采用“撞库”方式,即客户端内容管理系统数据库直接获取主站内容管理系统数据库信息,由于不同系统、数据库的协同问题,信息传递经常出现中止情况,甚至每月都要处理客户端数据更新问题。(2)为提高信息传递的准时性,利用数据采集软件将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的相关信息抓取至客户端的内容管理系统并进行发布,实现与主站的信息融合,避免信息中止情况,但是信息延时仍偶尔出现。(3)采用超链接技术,将专设的服务移动客户端页面(后来直接采用手机版页面)嵌套至移动客户端,实现移动客户端与政府网站的数据同源。最终避免了信息中止、延时问题。

2.3 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微信小程序

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微信小程序于2019 年开发,目的是为移动用户特别是微信用户提供自然资源信息服务、政务服务。小程序架构分为“首页”“服务号”“我的”3 个部分,如图3 所示,“首页”提供最新的自然资源信息,“服务号”提供部分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入口,“我的”提供个性化服务。

图3 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首页”内容主要包括重要新闻、通知公告、公示等信息,方便微信用户直接浏览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信息;“服务号”集成了自然资源部移动客户端的热门服务号“建议留言”和“我为不动产登记提建议”,集成了小程序“报送点点通”(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信息报送系统的小程序);“我的”则包括我的服务号、个人信息、我的消息、我的收藏、设置等服务。

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微信小程序的首页信息来源于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专设的页面(https://x.m.mnr.gov.cn/tzggxcx/),通过嵌套实现与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的融合。

2.4 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微博和微信

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微博(原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微博)于2015 年6 月开通,重点发布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重要新闻、通知公告等信息,截至2022年4月6日,已发布信息2828条,关注人数为2566人。

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微信(原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微信)于2015 年8 月开通,每日发布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重要动态信息,并整合集成移动版(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手机版、全国征地信息平台)、小程序(“互联网+督查”、信息报送、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小程序)、专题(学习园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史学习教育等)等数据,全面展现自然资源工作新进展、新成效,截至2022 年4 月6 日,已发布信息1473 期,关注人数为88985 人。

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微博和微信在维护初期使用系统对接方法发布信息,实践发现通过系统发布信息更费时费力,维护方式改为直接通过微博和微信后台发布信息。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与网站手机版、自然资源部客户端、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微信小程序通过系统融合实现数据同源,与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通过人工融合实现整体发声。

3 思考与总结

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融合能够实现互联互通、整体发声,实现同源信息多端发布,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减少维护人员,节省信息化建设资金。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的融合包含后台联通和整体发声两个方面,后台联通强调系统融合,为数据同源提供基础;整体发声是数据同源的结果,也依靠人工融合,最终形成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合力。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与新媒体的融合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基本经验。

(1)做好规划、实现融合。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建设应做好规划,提前谋划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的融合问题,将媒体融合作为规划的一部分并提前研究。在政府网站建设特别是新媒体建设时,做好政府网站与新媒体的后台联通工作,在建设层面实现数据同源。

(2)统一维护、整体发声。基于融合的需要,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由同一家单位建设,由统一的团队维护,更容易实现资源统一调度,实现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整体发声。

本文对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与相关新媒体的融合实践进行了梳理,初步探讨了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的融合方法,为自然资源系统及其他系统的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融合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门户网站客户端政务
你的手机安装了多少个客户端
你的手机安装了多少个客户端
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断舍离”?
政务云上看政情
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YouTube
新华社推出新版客户端 打造移动互联新闻旗舰
政务微信,你加了吗?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