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2022-08-17邵郭华
邵郭华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图书馆,上海 201600)
0 引言
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后,智慧概念席卷全球。图书馆行业也迎来了“智慧”研究热潮,尤其在信息与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促进了图书馆行业的转型和发展。在智慧图书馆中,读者的体验感大大加强,与图书馆(包括信息资源,空间和馆员)的交互性更密切,读者更可体验到技术带来的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内容。理想的智慧图书馆形态不仅给读者带来较好的体验,还在于为馆员提供管理和决策的支持,以及在馆舍的空间布置中将绿色,低碳,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智慧图书馆的理想形态是众人翘首所盼的,其研究过程必将是理论和实践不断交替,本文希望借助Citespace软件将智慧图书馆方面的成果进行可视化研究,并将近十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为学者展示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1 数据处理和统计
1.1 数据处理
笔者将研究的文献类型选为期刊,期刊能够及时地反映国内外研究新热点,新动向和新成果,具有较高的时效性。中国知网(以下简称“CNKI”)数据库是国内较权威的数据库,收录了大量的核心期刊和论文,选择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研究旨在研究我国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在查全率和查准率之间,笔者希望检索的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故以“智慧图书馆”为篇名,文献类型选择“期刊”,时间跨度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进行检索,共检索到2027条文献记录。经过人工阅读筛选,剔除与研究主题不符的文章,最终得到1089条文献的数据信息,将其以Refworks文献格式导出,并在分析之前使用Citespace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处理。
1.2 统计
图1为2010年至2020年CNKI收录的研究智慧图书馆领域的发文数量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发文数量整体呈现出斜坡向上的趋势,其中2010年至2015年的发文量是缓慢上升的状态。自2015年起至2020年,发文量上升的趋势明显高于前5年,且到了2020年还未有下降的迹象,这说明近几年,我国“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热度”还在持续上升,学者们的关注度持续增强。
图1 2010—2020年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论文发文量
2 智慧图书馆研究前沿热点分析
本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探寻近十年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通过关键词共现,高频热点关键词分析,关键词演进分析,突现词分析和主题分析,尽可能全面展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动向。
2.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将转换后的数据导入Citespace,年份选择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选择标准为“Top N”,N设置为20,表示提取每个时间切片内的排名前20的关键词,点击“GO”运行Citespace。运算结果如图2所示,共得到频次在5以上的关键词标签76个和146条关键词连线。
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2)可以发现近十年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大数据、物联网、高校图书馆和图书馆这些较大的聚类。图中可以看出智慧图书馆的技术发展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和Rfid等底层技术应用进行不断延伸,同时,随着技术的变革,对图书馆内的馆员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与智慧图书馆相配套的智慧馆员这一概念。在服务上,智慧图书馆追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智慧服务是此领域的一大闪光点。
图2 2010—2020年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Citespace使用中介中心性作为衡量文献的重要性标准,并用紫色圈(中介性不小于0.1)进行重点标注[1]。表1列出了出现频次排名前20位的热点关键词,其中中介性不小于0.1的关键词有智慧图书馆(0.19),智慧服务(0.27),物联网(0.20),大数据(0.10),高校图书馆(0.21),图书馆(0.25),高校(0.15),智慧馆员(0.17),建设(0.17)和智慧城市(0.18)。通过对高中心性的热点关键词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图书馆的技术和服务带来不小的推动力,技术方面如人工智能,“互联网+”,5G这些智能技术逐渐融入和渗透到图书馆体系中;服务方面有情境感知,用户画像,创新服务等新概念地提出。
表1 2010—2020年智慧图书馆领域高频热点关键词
2.2 研究热点演进分析
Citespace中的Timezone View功能是将相同时间内的节点集合在相同的时区中,其中被列出来的关键词则是对应它们首次出现的时间,并按照时间的远近,由远及近进行排列,该可视化结果能清晰地展示时间维度上知识领域的演进过程[2]。通过对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热点关键词的分布和演变情况进行可视化,结果见图3。可以看出,2011年之前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热点关键词分布较为稀少,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以智慧服务概念的提出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主,从2013年开始,热点关键词的数量开始增多,“智慧”技术融入到图书馆技术,建设和服务中,如Rfid射频识别技术,智慧环境的建设和“智慧”馆员的依次出现。2013和2015年期间为研究的高峰期,集中了大多数的热点关键词,且关键词之间连线的关联强度较高和数量也较多,期间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开始影响图书馆的发展。说明从2013年开始,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热度开始上升,其中2013年主要热点开始出现智慧类关键词,如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员,智慧环境和智能图书馆等;2014年主要热点关键词向大数据、图书馆、服务模式、Rfid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移动图书馆等发展;随着智慧服务概念的研究深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加之大数据时代的影响。2016年传统图书馆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开始出现“互联网+”相关研究热点,与技术共同发展的还有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与服务创新;2017与2018年是在“互联网+”影响下的新一轮发展,图书馆开始注重个性化服务与学科服务;2018年和2019年,新的研究热点“人工智能”开始出现,与之相伴的有智能技术和知识服务等热点;从图谱的发展趋势来看,预计2020年“5g”的出现之后,将会带来新的一轮研究热潮。
通过对时区图的分析,笔者概括近10年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热点演进可以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智慧概念的传播”(2010—2012);第二阶段,智慧图书馆的初探(2012—2014);第三阶段,“大数据”的加入(2014—2016);第四给阶段,“互联网+”下的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2016—2018);第五阶段,“人工智能与5g”新概念的出现。
3 研究前沿探析
Citespace中的节点突发性探测,可以研究智慧图书馆领域的新兴趋势。在进行节点突发性探测操作之前,笔者将相似节点“rfid”与“rfid技术”进行合并,得到以下结果,见图4。本研究所选取的数据集为近10年研究,因此所有节点出现的时间都为2010年。从突现图可以发现,物联网的突现的强度最高(13.53)且持续的时间最长(2011—2020年),说明智慧图书馆领域内,与物联网相关的研究非常活跃。除此之外,数字图书馆(6.01)、智慧城市(6.24)Rfid技术(5.36)、云计算(4.56)、构建(3.12)、智慧图书馆员(4.52)和图书馆服务(4.56)这些节点突现强度也较高,持续时间较长,说明学者们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热度也较高,研究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3.15)节点也出现在了突现图中,虽然突现的强度比2016年之前的节点突现强度稍弱,但已经超过了同期的突现词建设(2.62)和高校(2.69),说明人工智能的出现,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
图3 2010—2020年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研究关键词演进图谱
4 研究主题分析
Citespace软件中的模块值(简称Q值)和平均轮廓值(简称S值)根据图谱网络结构和聚类清晰度得出,用于评价图谱的合理性。Q值一般处在[0,1)之间,当Q>0.3说明所得到的的聚类结构是显著的;当S值大于0.7时,说明聚类结果是高效率且令人信服的,一般认为S值在0.5以上的聚类结果是合理的[3]。
图4 2010—2020年智慧图书馆领域的12个主要突现词
通过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见图5),得到模块值(Q值)为0.4479,表明划分出来的聚类结构是显著的;根据Citespace中的聚类详细列表可以看到每个关键词聚类S值的具体数值(见表2),每项关键词聚类的S值均大于0.5,其中,除关键词聚类“高校”的S值为0.56外,其余关键词聚类S值均大于0.7。表明关键词聚类整体结果是合理的,部分关键词聚类的结果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
图5 2010—2020年智慧图书馆领域的关键词图谱聚类
表2 2010—2020智慧图书馆领域关键词聚类详细列表
通过对关键词图谱聚类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梳理出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关键的研究主题为以下4个方面: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和特征相关理论研究。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家园”,“智慧社区”等智慧概念兴起之后,图书馆领域也掀起了“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热潮。对概念和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将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复合图书馆等概念区别开来,还可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建立体系和模型。在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方面,严栋认为,智慧图书馆 = 图书馆 + 物联网 + 云计算 + 智慧化设备,智慧图书馆通过信息技术改变用户与图书馆的交互方式,提高了两者交互的效率,进而实现服务和管理的“智慧”模式[4]。有其他学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将感知技术与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进行智慧结合[5]。有学者提出智慧馆员、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形态是构建智慧图书馆必不可少的四要素,其中智慧馆员是核心,智慧管理是前提,智慧服务是目的,智慧形态是物理体现[6]。孙利芳等人认为智慧图书馆是集广泛资源与智能服务于一体,先进的技术设备为支撑,以智慧馆员、用户、发现和管理为核心要素,可为任何人不受任何限制地获取信息资源(5A)的共享图书馆[7]。在智慧图书馆的特征方面,王世伟认为智慧图书馆的外在特征是泛在的,即智能技术支持下,人和知识可以达到随时随地的数字互联;其内在特征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读者的知识需求[8]。严栋认为智慧图书馆应具备沟通智慧化,建筑智慧化和服务智慧化[4]。
从已有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智慧图书馆方面的研究被认为是给现今的图书馆研究注入了新动力,其内在和外在的特征与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复合图书馆有着诸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其对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要求更高,依赖性更强;注重知识的创造,挖掘和传递;从传统基础的文献信息服务到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如从“你需要什么”到“你可能对这也感兴趣”);图书馆开始关注馆员队伍的建设,重视对研究型、技术型、嵌入式和服务型馆员的培养[7];要求“智慧馆员”有信息处理的能力,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服务读者,同时还提出知识可视化的要求。
智慧服务内容和方式的讨论。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中研究的热点之一。不论是研究智慧图书馆概念、要素还是技术,最终都不能脱离研究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如何与时俱进的为读者提供精准便捷的服务是图书馆学永恒不变的研究热点。曾子明和金鹏认为智慧图书馆可以给用户提供新的知识理念、培养用户新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创造新的知识服务模式[9]。有学者提出图书馆内的智慧服务是将理念向现实转变的关键[10]。也有学者提出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应以读者需求的精准识别为起点,重视读者体验,构建更加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11]。王佳玲[6]对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智慧服务提出三个要求:(1)服务必须高效且便捷。(2)服务质量必须高,能切实解决读者的问题。(3)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读者潜在需求。此外,曾子明和宋扬扬提出了基于SoLoMo(Social社交化、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化))的智慧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服务。该服务模式以社交媒体为服务平台,将智慧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嵌入到读者的科学研究、科学考察、在线学习等活动中[12]。
总的来说,智慧服务是对图书馆传统文献信息服务的升级,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RFID射频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等诸多技术对图书馆已有的服务进行优化。其次,智慧服务的范围,已不再局限在图书馆内,突破了原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服务内容上,智慧服务还注重对用户信息和使用轨迹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加以分析,利用推荐算法为读者进行智能推荐;利用情境感知技术为读者和学者创造出体验深刻的学习环境,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图书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帮助读者解决一些基础问题,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服务效率。
物联网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物联网是智慧图书馆的基层技术之一,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也是始于物联网的RFID技术[13],因此物联网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物联网技术以其普适性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其原理是在任何物体上放置一个智能化芯片(也叫电子标签),该芯片根据用途可以写入相应数据并可以发射微波,在一定距离内用一个与网络连接的微波接收器靠近芯片(因为是无线传输,所以不需要接触),微波接收器即可接收芯片传来的信息并将信息传到互联网上,即形成物联网[14]。王世伟[15]指出物联网的本质是信息技术支持下跨时空的物物相联。有学者认为物联网的出现使智慧图书馆成为可能,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万物互联,让图书馆可感知每个角落,高速的网络传递保障智能管理和控制功能的实现,奠定了图书馆“智慧化”的基础[16]。有学者提出通过物联网实现可以实现用户、图书馆和信息资源之间的多重联系。它的最高阶段就是各部分都由图书馆智慧化地完成,无需人工干预,达到“智慧”状态[4]。
总的来看,大多数研究学者都赞成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图书馆研究中的重要性,且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尤其是RFID技术,已然对图书馆的现有的运行、管理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改变。而之后的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都离不开底层物联网技术的部署。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替发展,物联网将图书馆带入“感知”和“互联”的时代,同时也促进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转变。
大数据技术的理论研究。诸多学者普遍认为大数据技术可以给图书馆带来从管理、工作以及服务内容和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改变,因此大数据技术也是智慧图书馆的研究重点之一。王维秋和刘春丽认为所谓大数据技术就是收集和整理对象的全部数据,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出产生规律性与共性数据的原因,进而对图书馆智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17]。陈卫静认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可以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工具对图书馆海量的数据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组织、分析,揭示出隐藏在数据中的知识、趋势和变化等,及时、有效、精确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或潜在需求[18]。也有学者提出,对大数据的研究可以促进图书馆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傅云霞指出依托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是打开智慧图书馆的唯一的一把“钥匙”,它的应用无疑成为图书馆打开通往“智慧”服务的桥梁[19]。
总体而言,智慧图书馆内的大数据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以读者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对读者各方面的数据进收集,利用云计算技术和深度算法技术,为读者提供精准有差异的个性化服务。②知识发现与创新。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仓储数据库,然后利用可视化和关联等技术,对馆藏资源进行多维度的解析,帮助读者建立知识模型,协助读者对知识进行发现与创新。③人工智能学习。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大数据的信息搜集为基础,从目前已有的图书馆实践发现,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替代一些基础服务工作,把馆员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本文借助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2010年至2020年CNKI数据库中智慧图书馆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通过对关键词共现,关键词演进,突现词和关键词聚类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展示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的文献研究趋势,发展热点和演进等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研究有以下几大特点:(1)研究文献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在2016年后,发文量开始逐渐增加,研究热度逐年增强。(2)在研究热点方面。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物联网、大数据、高校图书馆、Rfid、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关键词保持较高的热度;研究热点开始逐渐向图书馆中的智慧环境,大数据环境下的情境感知,服务创新,“互联网+”,个性化服务和智慧图书馆建设等方面开始延伸。(3)在研究前沿方面,主要研究的领域有智慧图书馆结合5g技术的开发,高校智慧图书馆,读者服务,用户画像和知识服务等方面的探索。(4)关键研究主题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和特征相关理论研究;智慧服务内容和方式的讨论;物联网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大数据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
5.2 展望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布局之年。“十三五”期间,五大理念(创新,协调,共享,绿色,开放)为图书馆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发展方向。2020年本是继往开来的一年,却遭遇了新冠疫情。疫情期间各大行业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创,图书馆行业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各大小图书馆纷纷关闭线下服务,诸多图书馆的各种服务被迫暂停。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和新媒体等技术的普及,疫情造成的影响因素刺激和推动不少图书馆将传统的线下服务和活动转为线上开展。从已发表的文献来看,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是当下影响图书馆最大的三大技术,诸多学者普遍认识到图书馆正处于转型期,学者们对图书馆内的空间,服务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转型的思路和实施方案。从专家,学者们提出的思路和实施的方案来看,以人为本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这里的“人”包括读者与图书馆员,两者相辅相成。技术的革新带给图书馆员更优化的决策和更高效的管理与服务;技术的革新,让读者有了更“智慧”的体验。物联网技术让馆内的环境,设施,文献资源与人进行了有机结合;云计算技术为馆员提供了更多的决策支持,所举办的活动更加贴近读者需求;大数据技术,更是可以做到每个读者“与众不同”。总体而言,结合关键词演进图谱(图4)预测,新的热点已出现“萌芽”状态,如人工智能,5G技术,用户画像,知识图谱等。预计后续的研究将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上,契合时代发展背景,会有更多深入的探索,智慧图书馆方面的研究还将持续走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