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教育体系在视觉传达专业实训室建设中的融合
2022-08-17董聪
董 聪
(江西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西南昌 330201)
0 引言
本文笔者主要结合国内外其他高校的新工科教育体系融入到教学改革中的经验,将创新创业融合到人才培养中去,建构一个即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科研能力的教育体系,并把这种体系融汇到教材之中,建设出既具有传统教学模式又具有新工科实验体系的视觉传达教材模式。
1 新工科教育的界定
新工科定义的界定比较模糊,但是多数学者认为新工科是与新兴产业相结合的,如人工智能、智能产品制造、机器人技术、云计算等领域。如果我国想从科技方面超过美国、欧洲、日本等强国,需要从高校出发,新建新兴产业化专业体系,同时也要将新工科领域知识融入到其他相关专业建设中去,从而得到更好的教育体系、教育理念和教育思路。所以新的教育结构要与产业发展想结合,新的工科教育体系是促进高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的有机结合。
2 新工科教学体系在艺术类专业建设中应用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在国外很多高校都将工科教育融入到其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致以来都是以科学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
德国的工程教学是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形式进行的,德国大学有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其一是以理论教学研究为主,强调科学技术的理论体系,其二是强调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张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将企业工程实际项目融入到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法国高等教育,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多学科性”以及“多方向性”的教育模式,学生及学习基础知识也学习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强调学生到工业企业实践实习,在每个学期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学生到工业企业去实习,学生可以到国内企业实习也可以跨国实习。日本的大学办学特色比较有特色,最具有特色的就是重视创业与生产实践结合的教育体系,大学的教学重心主要放到工科和技术方面,在教学方法上重视社会工科实践。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国内的工科教育发展现状,我国从建国至今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理论化研究型为主的教学模式,后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教育模式的弊端明显的表现出来了,所以近些年出台了“创新创业”教育“新工科”教育体系。目前国内各高校教学模式上,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基本覆盖了所有大学,并且在大学中开设创业学院,并开设专门的课程,学生通过各种创业大赛、校内外项目实践等方式开阔了知识体系培养了创新思路。但是在前些年出台的“新工科”教育体系就没有更好的推广,原因在于我国工科类院校多数都在进行参加科技竞赛,以竞赛作为科研成果,并且工科的科研成果很少转化为生产力。
从国内和国外新工科在教学体系中的运用来看,我国的工科教育体系建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缺少各高校的重视力度,不能将新工科的教学模式更好的运用在工科乃至于非工科的专业建设中;在工科教学领域里缺少创业的想法。
3 当前视觉传达教学形式的弊端与主要问题
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更多采用的是专业学习,对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尤其是新工科、课程思政、项目教学等多学科的融入较差。从目前视觉传达专业课程建设可以看出,其培养方向多数都强调传统型的技法教育,没有科研、实验、校企合作项目等新工科教学所需要的内容,就是相关的科学知识涉猎的太少,知识体系不够完善,远远达不到创新融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
所以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应该推动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材体系建设新思路,在新教材的编写中要实现以社会生产需求为导向,以通识教育和跨学科建设为主旨,保障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材改革能更符合新工科教育的形式。
目前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体系要解决那些问题:
3.1解决高校视觉传达专业,专业性课程教学内容结构不健全的现象。一直以来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课程都是以文科为主或者全部为文科的形式进行教学,都是实践实训教学,缺少实验教学。
3.2解决高校视觉传达专业,针对校企合作不健全的现象。企业需要的人才是要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所以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加实训的老套的授课方式了,传统教学模式是利用虚拟企业品牌或参加大赛来让学生进行实践的教学授课方式,这种方式完全禁锢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毕业后在企业的生存能力。
3.3解决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学内容中缺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思政方面的内容。
4 新工科教育体系在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目标
4.1新工科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中
提升学生的工科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所涉及的课程可以基本覆盖视觉传达专业的所有课程,如平面设计与印刷制作、品牌形象策划、包装结构、书籍装帧设计等课程。
4.2改变实训教学模式
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视觉传达专业教材建立成,“新工科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企业订单式”的项目教学模式。
4.3通识教育与跨学科建设融入到视觉传达专业建设中
把各个学科进行融合,把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材中,这样会凸显多学科交叉的通识性课程体系。
5 新工科教育体系在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的主要思路与框架
目前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更多采用的是专业学习,对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尤其是新工科、课程思政、项目教学等多学科的融入较差。在目前视觉传达专业课程建设可以看到,其培养方向多数都强调传统型的技法教育,没有科研、实验、校企合作项目等新工科教学所需要的内容,就是相关的科学知识涉猎的太少,知识体系不够完善,远远达不到创新融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
所以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应该推动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课程建设新思路,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实现以社会生产需求为导向,以通识教育和跨学科建设为主旨,保障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材改革能更符合新工科教育的形式。(如图1所示为研究框架)
图1 视觉传达专业体系建设框架
6 新工科教育体系在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具体措施与创新
6.1具体措施
要想将新工科教学方法融入到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教材中,教学内容就要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大胆整合,新工科教育体系在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中的融合主要措施就是:
6.1.1 将新工科工程教学融入专业课程之中
避免了以往的教育体系的知识结构不健全的情况。要把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媒体、印刷工程、数码技术、3D 打印等最新技术运用到实用专业教材中。
6.1.2 加入了企业订单式教学体系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教材建设体系
企业订单式教学方法的创新主要涉及了对企业项目认知、项目分析、设计定位、深化设计等四个环节的教学思路。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以地方产业需求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完善工科与设计与产业相结合,充分开启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建设以实验实践为一体的协同教育体系。
6.1.3 构建专业知识与其他交叉学科教材构建模式
进行交叉学科知识的融汇,如在教材建设中在CI课程教学中就可以把标志设计、包装设计、海报设计等交叉学科融入到知识体系中进行教学。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跨学科知识体系的建设,就是在课程中加入思想政治方面的案例等内容,把社会主义概念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
6.1.4 在视觉传达专业教材建设中加入网络立体化建设模式
一体化教材体系就是与以往纸质教材为基础,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运用网络技术为平台,通过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各个媒体间的优势互相利用。立体化教材具有创新性、实用性、通识性、标准性等特色,创新性在于,注重教材内容的创新,即在对应的位置采用二维码的形式出现,使客户能够运用手机进行扫描从而进入相应的电子阅览网址;实用性在于,具有实际的教学意义可以应用于实际的线上和线下教学中;通识性在于,这种网络立体化教材模式建设具有支持跨学科、跨平台的形式,就是教学资源可以在不同的平台进行通用,达到知识的共享;标准性在于,整体网络资源建设符合教育教学的标准,即具有大纲、进度、教案、教学PPT、教学视频等内容,同时也具有任课教师在线回答问题等功能,这些功能主要是方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具体实施就是在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中加强网络建设模式,可以在教材中的每个章节中都穿插二维码,学生直接扫码就可以进入课程的网络建设平台,在平台中可以浏览和下载课程PPT、课程慕课视频、项目化教学平台、课程教案大纲等教学资料。
6.2新工科教学方法在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创新方法
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创建视觉传达专业“新工科”为理念进行教材改革,按照新人才思路,将跨学科、应用型新人才、网络平台建设融入到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去。新型教材应该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下的大环境,增强课程知识的结合,深化教学改革,最终实现运用通识教育、学科交叉方式、网络教学等方法促进人才培养。
6.2.1 本课题欲将新工科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工科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所涉及的课程可以基本覆盖视觉传达专业的所有课程,如平面设计与印刷制作、品牌形象策划、包装结构、书籍装帧设计等课程。
6.2.2 改变实训教学模式,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视觉传达专业教材建立成,“新工科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企业订单式”的项目教学模式。
6.2.3 将通识教育与跨学科建设融入到视觉传达专业中,把各个学科进行融合,把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材中,这样会凸显多学科交叉的通识性课程体系。
7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当前视觉传达课程教育体系的分析,总结了该教学体系的不足,并提出了新工科形势下进行视觉传达专业教材的改革。改革方法主要有新工科教学方法、企业订单式教学体系、交叉学科教材构建模式、网络建设模式。这些教学模式除了视觉传达专业还可以扩展到艺术设计整体学科建设以至于其他艺术类学科如音乐、舞蹈、表演、美术等。
新工科应用到专业教育中,最关键的就是理念的创新,教材建设更是如此,教材改革最关键的就是“新”,如何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去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之处。要想打造金课就要将产业化工业化融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中,依靠产业化、创业化来编写专业教材,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