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脑转移患者应用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2-08-17李雪
李雪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肿瘤内科,黑龙江大庆 163000
肺癌作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近几年发病率一致处于高趋势,不但降低生存质量还会给生存带来威胁。如果肿瘤发展到晚期,会出现脑转移,此现象是导致患者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1]。此时即便通过化疗治疗,也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全脑放疗时照射剂量具有局限性,效果并不理想,而放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能够促进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凯美瑞作为靶向药物之一,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通 过 对EGFR自身磷酸化进行抑制,实现阻滞传导的目的,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繁殖[2-3]。基于此,本文选取大庆龙南医院2020 年6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96 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靶向药物治疗联合放化疗治疗后的效果展开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接收的96 例符合条件的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方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
常规组48例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40~77岁,平均(59.02±5.05)岁;病程1~10 年,平均(4.66±2.05)年;鳞癌9例、腺癌25例、腺鳞癌9例、大细胞癌5例。联合组48例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41~78岁,平均(59.62±5.21)岁;病程1~9 年,平均(4.78±2.14)年;鳞癌14例、腺癌20例、腺鳞癌12例、大细胞癌2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均自愿参与实验课题研究,并签署知情协议;②纳入对象生存时间均超过3个月;③实验课题报告均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④纳入对象均经过核磁、CT、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肺癌脑转移。排除标准:①对治疗药物耐受度不强;②依从性差;③存在精神障碍;④存在沟通障碍,病例资料缺失。
1.3 方法
1.3.1 常规组放化疗同步治疗流程:对穿照射时使用X 线8 mV 等中心水平进行,照射剂量在每次40 Gy,每周照射5 次,连续治疗4 周,与此同时进行全身化疗治疗:以含铂为主要化疗药物。第1 天:可选择剂量 为135~175 mg/m2的 紫 杉 醇( 国 药 准 字H20066089),剂量为500 mg/m2的爱宁达(注册证号H20130272),25 mg/m2的 顺 铂( 国 药 准 字H21020213),一个周期为4周,在治疗过程中均对其实施脱水及对症治疗。
1.3.2 联合组联合组患者在上组基础上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选择凯美纳(国药准字H20110061),每次剂量为125 mg,3次/d,连续治疗4周。
1.2.3 随访开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均实行连续一个月的电话或上门随访,患者也可按时到医院进行复查和随诊,通过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近期效果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疗效标准分为:进展(PD):肿瘤组织面积扩大程度在20%或产生新病灶;稳定(SD):肿瘤组织面积减少程度在30%以内;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面积减少程度超过30%;完全缓解(CR):治疗后,肿瘤病灶组织完全消失,并且消失时间超过四周。近期效果=(CR+PR+SD)例数/总例数×100.00%。
对比两组生存时间及1年生存率。
分析两组不良反应,通过骨髓抑制、脱发、胃肠道反应进行评估。
分析两组生存质量,利用生存质量评分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are-Core 30,QLQ-C30)进行评估,共30 个项目,每项积分1~4 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7.0 统计学软件应用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对比
联合组平均生存时间更长,1 年生存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对比
2.2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分析对比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近期效果分析对比[n(%)]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高于联合组,但茶语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4 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比
治疗后,联合组生存质量分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比[(±s),分]
组别常规组(n=48)联合组(n=48)t值P值治疗前68.92±7.13 69.18±6.23 0.190 0.850治疗后1周74.53±6.12 79.48±5.25 4.253<0.001治疗后4周79.56±6.12 84.53±7.15 3.659<0.001治疗后10周89.14±7.12 93.75±6.53 3.306 0.001
3 讨论
3.1 肺癌概述
肺癌作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引起病死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在肺癌中发生脑转移的概率与其他实体瘤对比更高。肺癌细胞在病情发展的同时会通过淋巴、血流的方向转移至颅内,进而出现肺癌脑转移现象,一旦出现转移,患者会有共济失调、颅内压升高、偏身感觉障碍等现象,大部分患者发生脑转移的位置和血流动力学、病灶体积等因素相关[4]。据研究证实,没有接受治疗的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区间基本不会超过7 周,但是经过激素治疗后其生存时间可增加至两个月,通过全脑放疗结合激素治疗后其生存时间会进一步延长,可到达3~6 个月。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来说,全脑放疗治疗方案虽然是主要治疗方式,对于生存质量的提升及生存时间的延长方面作用巨大,但是由于照射剂量有限,杀死肿瘤的效果并不显著,会增加治疗失败概率[5]。临床大量研究表明,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联合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化疗也是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以往研究中可知,化疗药物在通过血脑屏障方面存在困难度,但是随着近几年技术的进步,铂类药物与细胞毒性药物相结合后能够使患者获益更多,此外,近几年深入研究可知靶向治疗也慢慢变成了治疗肺癌脑转移不可或缺的手段[6-7]。
3.2 药物作用
近几年,我国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靶向药物的使用率逐年升高,对于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EGFR 的靶向药物得到广泛应用,其药物主要包括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等[8-9]。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具有分子量小的特点,其分子量为446.90 kDa、429.90 kDa,肺癌脑转移患者在通过血脑屏障时会出现肿瘤细胞受到侵犯或使血管受到损害的现象,进而增加了脑脊液中含有的EGFRTKI 浓度,导致EGFR 基因突变,进而保证肺癌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延长生存时间[10-11]。而凯美纳作为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结构上和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相似,同时效果与其接近,不会出现更多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凯美纳能够对EGFR 自身磷酸化起到阻断作用,进而实现传导阻滞,对细胞繁殖的相关信号及传导通路进行阻断,阻止并降低肿瘤细胞的繁殖率,实现靶向治疗[12-13]。
3.3 研究数据分析
本研究利用凯美纳和全脑放化疗结合治疗手段展开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实验数据显示,联合组近期效果更高(P<0.05);由此可见,凯美纳在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中意义重大,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该药的分子量较小,能够大量且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促进药物浓度的升高,进而阻止肿瘤组织的繁殖;另一方面,凯美纳属于EG-FR抑制剂的一种,能够使肿瘤细胞增长的信号和通路进行切断,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14]。黄晓等[15]研究中指出,研究组在治疗后1 年生存率为62.22%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研究中对比,研究组1 年生存率为82.61%高于常规组的54.35%(P<0.05),生存率有一定差异可能和选取的患者数目有一定关系;黄晓等学者还指出,研究组在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15.56%、22.22%,与常规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治疗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靶向药物联合放化疗治疗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延长生存时间的同时,也提升了生存质量。本次数据证实,联合组生存质量分数更高(P<0.05)。但该研究具有不足之处,因患者人数有限,规模不大,在验证临床效果上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因此,仍然需要未来在扩大规模的前提下,对此论证进行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靶向药物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升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