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小事寄深情 淡而有味话家常
——语文学科《昆明的雨》一文教学设计
2022-08-17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初中部冯淑娟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初中部 冯淑娟 杨 云
一、教学背景
(一)课程标准要求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厘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课标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学习散文作品,可以见识多彩人生,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作家们精心选择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最重要的片段,帮助学生打开视野之窗,间接地获得人生经历,对学生的成长很有益处。
(二)学习任务分析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散文,是一篇怀旧之作,不仅叙旧事,还述旧情。文章通过“雨”串联起昆明雨季的景、物、事,借写昆明的雨来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想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的人文内涵,作者借此表达对过往美好人生的怀念。根据学生学习散文情况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任务设计成如下的四个环节:阅读凡人小事、品读内容安排、研读语言韵味、赏读思念之情。右上图就是本节课学习任务框架。
(三)具体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散文单元,学生已接触了几篇经典的散文,对散文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但要真正深入领悟散文的魅力还任重道远。这篇自读课文,教师重在引导其学习的过程,力求体现以课文为载体,以方法为引领,以训练为主线,实现由教读到真正自读的转变。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把握文章内容,学生能够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2.通过品味文章语言,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如话家常,淡而有味”的创作风格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
1.教学重点和难点
借助诵读,欣赏短文的语言风格。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
2.重难点突破策略
通过反复诵读,抓关键词、关键句,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评价
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品味、思考探究,读懂故事和主题,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小组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内组间进行交流、分享本组的阅读收获,互相补充与借鉴,形成对课文更深入、更完整的认识,从而掌握散文阅读的方法。在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评价建议表述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根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将从不同维度对本次阅读教学进行量化评价。
四、教学过程安排
见《阅读能力表现性评价量化表》。
阅读能力表现性评价量化表
五、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散文类型不同,对于不同类的散文,教师要针对它们各自的个性,聚焦其共性——“形散而神不散”进行设计教学内容。散文的“不散”的担子是由线索挑起来的,根据这一点启示我,教散文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技巧,那就是要善于找线索,提领一顿,各处皆顺。
教学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活动1:请大家结合“阅读提示”的第一段文字,根据你的预习,按照下列句式梳理文章内容句式:这篇文章写了_________,也写了_________ ;写了_________,也写了_________ ;写了_________,也写了_________ ;环节1读——凡人小事寄寓深情导入:由学生已有的散文阅读体验进入今天的散文学习:“如话家常,淡而有味。”学习过程中,教师小结性点拨 。写了_________……评价标准:1.结合阅读提示 3分2.符合句式要求 3分3.梳理内容明确 4分追问:这些内容与“昆明的雨”看似无关,而且都是极其不起眼的“凡人小事”,作者这样写不是太随便了吗?活动2:诗文同读作者写《昆明的雨》,文字中很少写雨,却处处含雨,有一首诗《春夜喜雨》中也是无雨却处处有雨,请对比诗文中写雨的方法和内容, 思考二者写雨的共同点。
本课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习目标的确立上,我一方面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所要求的了解文章内容、反复品味欣赏语言、领会作品的情思,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另一方面立足文本,以“阅读—品读—研读—赏读”作为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
作者蕴含其间的情感、体会汪曾祺散文语言“淡而有味”。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突出自读课课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文章、自主研究、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了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和思考,教师提供句式,帮助学生确立思路,建构语言,借助对比阅读、情感诵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贴近文字,充分感悟,实现“言”“意”互转、“言”“意”融合,力求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续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