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风疹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08-17吴金云
程 艳,吴金云
(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感染科,安徽 合肥 230000)
风疹(rubella)主要是由风疹病毒(R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为皮疹、低热,部分患者出现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一般多在冬春季发病,极易引起暴发传染,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情况良好。目前没有特异性的方法治疗风疹,接种疫苗是预防风疹的有效方法。风疹治疗多以对症处理为主,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常规护理作为传统护理方式,不具备针对性,实施中患者依从性较差,导致护理效果不佳。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优质护理模式,通过对风疹患者采取干预性措施,在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的同时,依照时间顺序实施护理计划,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配合度。基于此,本研究结合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风疹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路径在风疹患者诊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收治的100例风疹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风疹的诊断标准;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皮肤病变;②合并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③合并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50例。常规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38岁,平均年龄(13.46±1.24)岁。试验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37岁,平均年龄(12.40±1.23)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①基础护理:遵医嘱用药,进行呼吸道隔离;保持环境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喷洒消毒;②心理护理:主动关心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③健康指导:讲解隔离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
1.2.2 试验组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①采集相关文献:查阅国内外风疹的护理路径,制定针对风疹患者的临床路径表,包含入院到出院的时间节点,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治疗,随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②入院指导:入院后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管理措施,由护士长及责任护士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讲解在不同时间的护理内容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护理小组成员应协助患者做好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和措施,责任护士依照临床路径表开展对应的护理服务;③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加强和风疹患者的交流和沟通,确保患者家属知晓相关工作;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动态化的健康宣教,从而保证其能够积极的接受治疗;严格掌握健康教育内容,将风疹相关的饮食、生活指导以及用药注意事项等知识制成宣传手册发放,并拓展健康知识;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定时进行适当运动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④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并少食煎炸、辛辣食物,多食用豆制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施食;对于脾肺湿热者应进食健脾利湿之品,心肝火盛者进食清热解毒之品,气滞血瘀者进食清热解毒之品;戒烟酒禁食鱼虾等易致敏食物,给予多种维生素以及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半流质饮食和多饮水;⑤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评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如体温过高、皮肤完整性受损以及存在传染风险等,根据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特殊事件,在交接班时介绍清楚;⑥飞沫隔离:向讲解隔离的必要性,隔离期一般在出疹前1 d至疹后1周,加强病房的通风和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环境湿度适宜;⑦皮肤护理:穿着柔软、清洁衣物,定期更换内衣,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使用温水进行擦拭皮肤,忌用肥皂;剪短指甲,避免抓挠皮肤,使结痂自然脱落;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处理,避免出现继发感染;⑧发热护理:病人存在中、低度发热时,应多饮水,给予冰敷、散热等物理降温措施;高热患者应遵医嘱服用退热药物,注意检测患者体温,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⑨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指导其积极进行自我调节,解答患者的疑问,减轻患者在疾病治疗方面的顾虑,向患者介绍康复病例,增强其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及心理状态评分。
1.3.1 护理效果 显效:患者皮损消退,不良症状消失;有效:患者疼痛明显消失,皮损消退75%以上;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皮损无明显消退。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生活质量评分 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由患者评估自身生活质量评分,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3.3 心理状况评分 采用SCL-90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对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包含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评分4个维度,各维度划分为1~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差。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常试验组住院时间为(6.89±0.25)d,短于常规组的(8.35±0.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2,P=0.000)。
2.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试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试验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风疹是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风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儿童更易患病,一般通过飞沫传播。该病一般出现在人群密集的地方。风疹病毒有2~3周的潜伏期,患者最初症状是发热、咽痛、吞咽困难、头痛、咳嗽、淋巴结肿大、结膜充血等,发热1~2 d后出现皮疹。一般2~3 d,皮疹会消退。风疹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影响人际交往和生活质量的同时,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况,应加强心理疏导。严重时患者还出现关节痛等症状,需开展有效的诊疗措施。临床护理路径主要遵循循证医学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善护理措施,并针对其中的问题采用对应的预防政策。通过加强护患沟通,能够提升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度,增强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试验组住院时间为(6.89±0.25)d,短于常规组的(8.35±0.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风疹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减轻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分析认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根据患者的精神情况、文化程度、疾病严重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宣教,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通过做好呼吸道隔离、皮肤及对症护理来保证预后效果良好。同时,试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护理过程中临床路径干预的实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原因可能是该护理模式中通过加强护患沟通,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针对性的发热护理、皮肤护理、隔离措施等,在治疗后临床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痛的情况得以明显改善,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试验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给予临床路径干预能够改善风疹患者的不良情绪。分析认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注重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的沟通,能够有效增强护患关系,且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情况下,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还通过疑问回答,并结合日常临床护理路径,以实际行动解决问题,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风疹作为儿童时期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在患风疹后终身免疫,因此,确诊患者还应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减少传播机会。
综上所述,在风疹患者诊疗护理中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效果确切,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不良心理状况,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