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脉冲CO2激光联合生长因子外用治疗面部汗管瘤的效果分析
2022-08-17朱守超陈正旎付如意等
朱守超 陈正旎 付如意等
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22)06-0025-04
汗管瘤(syringoma)是一种表皮内为向小汗腺末端导管分化的汗腺良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大部分患者发病于青春期,在妊娠月经前或服用雌激素时发病几率增大,部分患者有家族史[1]。皮疹好发于双上下睑、前额部等部位。多为粟粒至黄豆大小,直径1~3 mm,无明显自觉症状,但会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临床多以电离子进行手术切除、烧灼、冷冻治疗汗管瘤,但治疗效果较不理想,且复发率较高。超脉冲CO2激光通过加热和汽化细胞内的水来破坏目标组织,因其具有切除成功率较高、穿刺目标病灶方便、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的特点,已成为治疗汗管瘤的首选[2]。但超脉冲CO2激光治療中会损伤周围组织,还可能形成色素沉着,影响患者预后。生长因子在调节炎症反应、增强组织形成和诱导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3],采用超脉冲CO2激光联合生长因子治疗汗管瘤,可将生长因子渗透进皮肤深层发挥作用,促进愈合,提高激光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结合2021年2月-10月在合肥市第一医院行汗管瘤治疗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超脉冲CO2激光联合生长因子外用治疗面部汗管瘤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10月合肥市第一医院收治的50例面部汗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42.50±4.00)岁;病程5个月~18年,平均病程(2.30±0.20)年;皮损部位:上下眼睑例8例,下眼睑16例。观察组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41.50±3.50)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病程(2.20±0.20)年;皮损部位:上下眼睑10例,下眼睑15例,泛发型1例。两组年龄、病程、皮损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面部汗管瘤的诊断标准[4];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②合并面部过敏性皮炎者;③合并精神疾病者;④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治疗者。
1.3 方法 术前患者签手术知情同意书并进行面部拍照。清洁患处皮肤,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北京清华紫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66,规格:每克含丙胺卡因25 mg与利多卡因25 mg),封包40 min后,患者取仰卧位,用无菌棉签擦除利多卡因乳膏,常规用碘伏消毒皮肤,术前准备完毕。两组均在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有无色素沉着、瘢痕等不良反应情况,记录并存档。
1.3.1对照组 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使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仪(上海嘉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03011501,JZ-2A型),波长10600 nm,输出功率0.5~30 W,根据患者年龄、皮疹部位选择合适的参数,治疗功率一般选择0.5~0.8 W,脉冲缓冲时间为0.01~0.02 s,治疗探头距离皮损2~3cm,垂直将皮疹逐层气化,治疗中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擦除气化后的组织皮屑,直至皮疹瘤体去除干净,术后外涂盐酸金霉素眼膏(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098,规格:2.5 g/支)2次/d,同时冷敷10~15 min持续治疗3 d。术后一周内保持面部清洁、防水,嘱患者清淡饮食、注意严格防晒,定期复查。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深圳市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10038,规格:2000 IU/15 ml)2次/d,连续治疗2周。同时外涂盐酸金霉素眼膏(新乡华青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3006,规格:2g/支)2次/d,连续治疗3 d。根据患者皮疹情况确定治疗次数:皮损在20个以下,皮疹较分散,直径在1~2 mm左右,可1次完成治疗;皮损超过20个以上,直径在2~3 mm,皮疹分布较密集,采用间隔气化治疗,并在2个月后进行第2次残余皮疹治疗;总疗程为1~2次。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1治疗效果 治愈:患者面部汗管瘤清除>90%及以上,皮损部位恢复良好,无明显瘢痕及色沉;有效:面部汗管瘤基本消失70%~90%,可见少许轻微瘢痕及色沉;无效:面部汗管瘤清除率<70%、皮损情况无改善或出现皮损增多、明显瘢痕及色素沉着等[5]。
1.4.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并记录患者出现色素沉着、瘢痕、感染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发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178,P=0.031
表2 两组不良发应发生情况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638,P=0.018
3 讨论
汗管瘤多发于年轻女性群体, 皮疹好发于下眼睑、额部,多以淡褐色、淡黄色扁平丘疹,略高于皮肤表面,部分患者胸腹部以及阴部也会出现对称性皮疹。临床上将汗管瘤分眼睑型、发疹型、局限型,面部汗管瘤会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困扰。该疾病多发于青春期,其次为妊娠期以及月经期,且在上述3个时期会出现皮疹数量增多、体积变大情况,因此,汗管瘤的发生和发展与内分泌存在一定的关系,内分泌旺盛的人群,可能导致面部汗管瘤发病几率增加。也有研究表明[ 6 ],遗传因素会增加面部汗管瘤的发病几率(家族性汗管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罕见疾病),个人和家庭病史排查对于确定病因十分重要。汗管瘤虽是良性肿瘤,但其与几种全身性综合征密切相关,尤其是唐氏综合症。据统计[ 7,8 ],唐氏综合症患者中汗管瘤的发病率在18.5%~39.2%。钙沉积是普通汗管瘤患者中不常见的特征,但它最易发于唐氏综合症患者中,因其可能预示着皮肤钙质沉着症的进展,需要及时治疗[ 9 ]。其治疗多以电离子进行层次烧灼、冷冻及激光治疗为主,虽可以实现皮疹消除,但不良反应较多,术后易形成疤痕、色素沉着。因此,在治疗上应坚持浅治疗、多次治疗原则,以避免疤痕形成[10]。汗管瘤的理想治疗效果是肿瘤组织被完全破坏,且对正常组织伤害较小。由于汗管瘤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异常增生的多个外分泌腺,其主要分布于真皮深处的不同层次(肿瘤深度400~1200μm),因此很难达到理想治疗效果。临床上常采取多次钻孔法(在病灶处打出排列规则、紧凑、深且窄的孔洞,再使用超脉冲CO2激光)消除深层次或是结块的病变组织[11]。但该方法治疗时仅能去除部分病变,完全去除病灶还需要重复治疗。此外,15%~57%的患者在单一使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汗管瘤后3个月内产生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12]。且实际操作中,由于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相近,超脉冲CO2激光不可避免损伤部分正常组织,造成少量出血或皮肤红肿。生长因子首次被人们发现是因为其在有丝分裂启动中的重要作用,是多种细胞生长过程所必需的物质[13]。根据细胞类型和微环境等的不同,相同的生长因子和受体可以激活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并表现出不同的细胞反应[14]。但由于其稳定性低、体内半衰期短,通过伤口病变周围皮肤的吸收受限,在到达伤口区域之前易被机体渗出物消除[15 ]。有研究表明[16 ],激光是增强局部药剂通过皮肤递送的有效手段,激光辅助药物输送能够减少药物所需的局部剂量,使药物更深入地渗透发挥作用。因此,采用超脉冲CO2激光联合生长因子外用治疗汗管瘤,可有效发挥生长因子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降低组织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脉冲CO2激光联合生长因子外用治疗面部汗管瘤比单一使用CO2激光治疗的治愈率更高,与丁克云等[17]研究结果一致。分析认为,生长因子作为一种活性肽能够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恢复皮肤的屏障,促进皮肤全层修复,从而有效提高了汗管瘤患者治愈效果。此外,觀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脉冲CO2激光联合生长因子外用治疗面部汗管瘤可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分析认为,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汗管瘤,其脉冲能量稳定,且宽度可调,治疗时皮损处于气化状态的同时封闭表皮毛细血管,治疗过程中不易出血,对病变控制精确,周围组织皮肤损伤较小,避免分层灼烧造成周边皮肤组织受损;且术后生长因子的外用能够快速组织的修复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整胶原更新,加快促使成纤维细胞生长控制瘢痕的生成率提升创面修复的有效率[18]。因此,超脉冲CO2激光联合生长因子外用治疗面部汗管瘤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与单一使用CO2激光治疗相比,超脉冲CO2激光联合生长因子外用治疗面部汗管瘤的治疗效果确切,促进了创面修复,且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