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
——以细胞生物学课程为例

2022-08-16鞠吉雨刘琳琳杜鸿斌孙梦莹高志芹于文静赵春玲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物学细胞评价

鞠吉雨,刘琳琳,杜鸿斌,孙梦莹,高志芹,于文静,赵春玲*

(1.潍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潍坊医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细胞生物学是医学、生物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主要研究细胞生命活动规律及机制,为认识和研究疾病发病机制、探索疾病的防治措施奠定基础。它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科交叉性强。既往教学评价主要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针对教学成果的结论性评价,在当前本科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形势下,弊端日益呈现,其无法对教学过程的优势与不足及时反馈,不能为今后教学的改进给予指导性建议,学生习惯于期末的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为了提高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我们教学团队以新型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为载体,充分利用其数据采集优势,进行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整合,产生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助力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形成性评价的内涵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系统性过程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获得有关教学的信息,通过反馈,督促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督促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质量[1-2]。反馈是形成性评价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是师生间教与学互动的纽带,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形成性评价的对象是师生双方,受益的对象是师生双方。

二、传统的形成性评价改革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形成性评价中,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行为观察、考试、作业、问卷调查等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但这些方法存在着数据不准确、遗漏或者无法采集、费时费力等弊端,所获得的分析结果缺乏准确性、可靠性和综合性,使得数据内部隐含的信息关联被割裂,无法进行有效地分析[3]。比如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课下学习情况与期末考试成绩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等,教师通常只能根据经验来处理,这对教学决策造成不利影响,也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如何获得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提升教学质量,依然是教学改革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的数据采集优势

雨课堂作为一款混合式教学工具[4],将复杂的信息技术与师生熟知的PPT和微信相融合,利用创建的线上虚拟课堂,营造互动、高效的学习环境。雨课堂限时答题、“不懂”按键、“弹幕式”讨论等特有功能可以自动采集学生所有学习行为,包括课前预习行为、课堂表现与课后复习行为。这些数据被分析后,将帮助教师量化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使教师能够实时、客观、全面地评估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反馈给学生后,学生通过自省和反思,及时调整学习方式和方法。目前雨课堂已被多所高校应用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5],但从雨课堂所采集的教学数据能否为形成性评价提供准确可靠的证据,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证性研究。

四、雨课堂在形成性评价中的实施过程

(一)构建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方案,制定形成性评价体系。

在对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需求和期望,分析授课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及学生任务,确定适合雨课堂的细胞生物学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包括整个学期和每次课的计划。准备全部章节的预习课件、授课课件、相关习题、讨论题目等。根据以往教学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学习的反馈、历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等,并结合其学科特点,进行文献调研,借鉴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规范,制定了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任务,见表1,进一步完善了细胞生物学课程学习的评价体系。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重,降低终结性评价的比例。通过雨课堂建立班级,为学生进行解读。

表1 细胞生物学课程学习的学习评价体系

(二)基于雨课堂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的分析,为形成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反馈指导教与学的及时调整。

1.课前——雨课堂推送预习课件、预习题。学生通过雨课堂进行预习,教师收集数据,分析课前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及时调整教学重点、难点,并指导学生注意调整自己课堂学习的侧重点。

2.课中——雨课堂授课。教师讲授重点、难点,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其他小组通过雨课堂发送弹幕的形式参与互动讨论,最终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若没有听懂,可以用“不懂”按钮匿名反馈给教师。为让学生听课更专注,还可以进行限时答题。收集数据,分析,解答学生疑惑,并调整新一轮的授课方案。

3.课后——雨课堂推送作业。课后作业环节能够大大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结合速度。教师借助雨课堂平台发送作业,学生查阅资料、录制视频或将章节知识点做成思维导图,教师收集答题数据,分析,点评并推选优秀作业,提高作业质量。

(三)实施效果反馈。

以雨课堂发布调查问卷和座谈会的形式,在课程授课中期和结束后,收集学生对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的感受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结合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对实施效果进行反馈,修订雨课堂实施计划,进一步完善形成性评价的标准和任务。

五、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的实践效果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雨课堂能够实时采集教学全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学生是否及时地预习课件、预习效果、课堂听讲效果、讨论的参与度、课下复习效果等,借此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学生会及时看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学习状况和差距。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89%的学生认为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能够督促自己进行自我觉醒和反思,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改变学习方式,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86%的学生认为自己以前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常等到期末再临时抱佛脚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现在在这种新的教学评价模式的督促下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的好习惯,把努力学习的功夫用在了平时,同时愿意将这种良好的习惯应用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

(二)建立学生发展性学习成绩曲线,较全面的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提升教学质量。

细胞生物学共安排了15章的教学任务,利用雨课堂将每章学习中每个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并在课程结束时把所有章节的学习成绩绘制成曲线。从成绩曲线看出,使用雨课堂4周后的学习成绩与之前相比明显提高。形成性评价中获得的平时成绩(49.65±8.03)与期末终结性评价成绩(23.78±5.74)比较,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形成性评价中获得的成绩越高,终结性评价中的成绩也越高。在期末与学生座谈中,有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学到的细胞生物学知识相对于其他科目更扎实牢固,成绩也好于其他科目。

(三)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根据雨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反馈,教师也在及时的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过程、甚至出题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调整和完善,教学水平获得快速提升,而这又进一步使得学生获益,形成一个正反馈的闭合环路,有效地实现教学相长良性循环。近年来,教学团队中先后有2人分别获得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三等奖和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二等奖。

六、结 语

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应用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助力教师反思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实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过程更加客观和具有指导性。但是,对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来自雨课堂数据的整理和深度发掘、反馈等问题,仍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的思考和进一步的完善。

猜你喜欢

生物学细胞评价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DANDY CELLS潮细胞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潮细胞
细胞知道你缺氧了
Dandy Cells潮细胞 Finding a home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