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护理人员科研需求调查的医学期刊创新增值服务探讨

2022-08-16钱程华孙廷张芃捷

天津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医学期刊学术期刊护理人员

毕 丽,钱程华,刘 芹,孙廷,张芃捷,冯 甜

(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综合医学传媒部 重庆 401120)

2018—2020年,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强调国家层面的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引领发展,注重科研人才的培训和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与此同时,强化科研人员激励政策,提出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首要破除“唯论文”倾向,优化职称评价条件,鼓励科研创新发展[1]。

科技学术期刊不仅是科研人员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传播科研思维和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阵地,还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2021年6月23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指出要加强学术期刊的出版能力建设,包括提升学术引领能力、提升编辑策划、把关能力和提升出版服务能力。唐慧等[3]通过对全国229所高校办刊人员(主编、编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我国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建议各期刊注重自身优势、定位及提供特色服务。田菁等[4]从积极打造科技交流、知识服务、成果转化等平台探讨拓展科技期刊多元化服务的策略。因此,围绕出版服务提供一系列创新增值服务是科技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经之路。

护理工作在国内外医学事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繁重,科研和论文撰写一直是护理人员的短板,对护理人员的精神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形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5-6]。《重庆医学》《现代医药卫生》同属于综合类医学科技学术期刊,在两刊作者和专家群中护理人员有一定占比,而护理学科作者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存在困难。通过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策划举办护理学科研培训,向其提供针对性、实用性强并具有个性化的期刊创新增值服务。本文将从两刊举办的科研培训问卷调查情况、改进前后服务满意度差异进行总结,分析服务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综合医学期刊开展多元化的创新增值服务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选择

《意见》中也指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前沿领域,活跃学术空气,善于发现创新、鼓励创新、引领创新,对重大问题坚持长期跟踪。密切与学者和学术组织的联系互动,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科技学术期刊提供的基本服务就是优质学术论文的出版工作。期刊的服务对象广泛,特别是综合医学期刊,除了临床医学外,还有护理学、生物医学、药学、检验学对象等,护理人员是综合类医学期刊服务的重点人群之一,笔者在与期刊作者、专家日常沟通中了解到护理人员因众多因素导致在撰写论文方面的困境。所以两刊选择以护理人员为 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星向近3年内投稿的护理学科 作者和专家库中护理人员发放科研学习需求调查 问卷。

1.2 方法

1.2.1 基于护理人员学习需求调查,制定服务方向

笔者通过调查结果分析策划了专门针对护理人员的科研培训班,并提供满足其科研学习需求的增值服务。培训班的主要内容包括优质护理论文的撰写、统计学分析基础、文献检索方法及阅读、临床护理研究设计等科研实用方法的传授。霍振响等[7]针对期刊用户接触科技期刊的不同动机和需求,援引了部分问卷调查数据以探讨科技期刊提升用户服务水平的策略。王敏等[8]提出在提升科技期刊服务国家创新发展路径中可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服务。举办类似科研培训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奠定了两刊提供增值服务的基础。

1.2.2 期刊自身资源是增值服务的基础

科技学术期刊拥有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编委、审稿人和专业规范的编辑。两刊一直注重培养中青年作者,并从中筛选在学术及科研方面具有潜在能力的作者邀请加入专家库。国内部分科技期刊积极组建青年编委会,特别看重中青年专家为推动期刊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9-11]。期刊编辑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为提升服务质量及效果奠定了基础,通过新媒体运营、数字化技术运用、学术活动策划、专题专栏实现了在各自领域的创新[12-13]。学术期刊还可以从数据库、发表论文中提取数据,帮助科研人员分析专业领域发文热点,引导研究方向,体现学术引导能力。两刊利用自身资源,从侧重实用主题设计课程内容、结合会议新媒体开辟专栏宣传等方面启动服务。夏登武[14]、陈珺[15]均认为可通过融媒体平台整合提升科技期刊知识服务能力转化,使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等,以促进“内容资源提供”转变为能解决用户问题的“增值延续服务”。

1.2.3 合理改进服务,比较满意度差异

持续改进是一项工作开展的根基。在2020年护理科研培训后,两刊立即收集学员满意度和建议,并从授课教师及内容、授课形式两方面进行了改进及创新。2021年的护理科研主题培训在之前的科研科普性基础上侧重实践操作,课前预留作业,让学员能带着问题学习;创新开办实践操作小班课程,针对一个主题内容授课,手把手教导;将大主题拆分,邀请不同的授课老师讲解,使知识点内容更细化,每个内容又互相渗透,使学员学到知识并能快速运用。

1.3 数据处理

调查问卷回收后由笔者团队整理数据,以研讨会的形式分析总结;并由团队成员将满意度、护理论文来稿量等数据录入统计软件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人员科研需求调查结果

共回收护理人员科研需求调查有效问卷397份,有效回收率为94.52%。问卷结果表明护理人员对于论文撰写技巧学习需求占比最大(65.24%),其次为科研实用方法的学习需求占比,具体见图1。

图1 近3年两刊护理专业作者及专家科研学习需求调查结果Fig.1 Survey results of research and learning needs of nursing authors and experts in two journals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2.2 改进前后学员满意度及两刊护理论文来稿量比较

对比结果显示,改进后学员满意度及两刊护理学论文来稿量均较改进前有所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在建议版块,66.41%的学员提到了授课老师及课件内容,30.24%的学员提到了授课形式,这2方面是学员重点关注的内容,具体见图2。

表1 改进前后学员满意度及两刊护理学论文稿件情况比较Tab.1 Student satisfaction before and after improvement and comparison of manuscripts of nursing papers in two journals

图2 学员主要建议云图Fig.2 Cloud map of main suggestions of students

3 讨 论

3.1 服务存在的不足

虽然增值服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这也是众多医学学术期刊在提供服务时面临的困境。

3.1.1 对增值服务是否收费存在一定争议

有3.2%的学员反映课程内容非常实用,但收取费用与自己学习预期不同步,因为他们觉得这种增值服务是期刊提供学术内容的另一种形式,不能以金钱来衡量;但从平等角度思考,提供服务就应有回报,学员付费是购买自己需求的知识服务。免费会让期刊经济效益受影响,收费又可能让学员觉得商业化太重,进而导致期刊学术形象打折,影响社会效益的提升。增值服务如何能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对等是今后两刊需要思考解决的首要问题。

3.1.2 综合医学与专科医学期刊存在竞争关系

学术期刊的资源优势不断被挖掘,很多期刊已成功举办此类学术会议、活动及培训,向自身作者、专家群提供了增值服务。很多同类期刊间逐渐形成行业性竞争趋势,如很多专业护理类期刊通过举办护理专业学术会议向护理人员提供最新护理理念,内容可能更易于引起服务对象的共鸣[16];通过文献调查、比较分析、总结国内外护理期刊增值服务开展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也能最大化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17]。但综合医学期刊向护理人员提供增值服务就与护理专科期刊存在竞争。

3.1.3 其他问题

①可用于实践操作的内容有限,方法流程无法在现场演示操作。

②形式仅局限于现场操作,但因场地受限会影响效果。

③为保证授课质量对人数进行了限制,不能广泛地在学员中开展实践操作。

④一门课程操作时间较短,没有形成系统、延续的学习,影响学员学习效果。

⑤科研科普性内容框架比较固定,更新有限,随着时间进展可能会降低服务吸引力,以致不能抓住稳定的学员群体,进而影响整体服务质量。

3.2 总结及建议

增值服务是期刊出版服务的一个延伸。科技学术期刊不再仅仅是“发表论文、评职晋级”的工具,而应作为学科学术的引领者,更是学科学者互相交流的平台,所以提供优质服务是期刊持续发展的必要策略。在提供科研培训的增值服务时会遇到一些问题,笔者思考后提出一些建议,合理化改进后可用于以后的服务中,也期望为同行期刊提供参考。

3.2.1 强化社会效益,促进发展平衡

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发展。优化一次性缴费权益,培训学员通过一次缴费可享受参加系列课程服务[18];联合期刊学术专家(特别是中青年专家)、优秀作者、编辑及理事单位策划推广公益性课堂,扩大地域覆盖面;深度挖掘编辑新技能,加强技术研发,提供功能全面的线上课堂;注重人文关怀,以“为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为初心,尽量提供满足服务对象要求的服务[19]。优质服务能让更多学者和科研人员认可,并吸引优质稿源,学术影响力也会随之提升,社会效益就会进一步加强。

3.2.2 基于自身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

借助期刊发展的不同定位,针对作者群层次的不同,核心期刊与普通期刊联合提供服务,互相交融、互相扶持,实现差异化发展,如《重庆医学》《现代医药卫生》两刊的合作模式。核心期刊以三级医院以上医护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普通期刊以基层医护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扩大学术影响力;核心期刊的服务对象也加入到普通期刊的服务提供者队伍中,发挥学术引导作用。

3.2.3 多方面融合减轻压力,助力期刊发展

①期刊集群服务融合。专科期刊与综合期刊、本地期刊与外地期刊、期刊与期刊服务进行融合,形成集群联盟,可使效果加倍。如综合医学期刊与护理专科期刊合作,通过两刊护理专家座谈会进行资源互助,共同举办护理学术会议,综合医学期刊的临床医学专家也能加入,他们能把临床医学知识带进护理学,能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多思考方向。

②媒体融合。期刊目前多是纸质媒体,也有一些期刊仅有电子出版物。多媒体的融合可使出版服务、延续服务得到及时、广泛的宣传,并发挥传媒优势,还可以通过如数字化网络出版助推科研成果的转化,从而吸引大量优质稿源。

3.2.4 搭建智能交互系统,加强沟通

任何期刊都期望能在技术方面创新。笔者所在课题组通过数字化技术融入人工智能理念打造的智能化交互系统可以提高期刊工作的效率。该系统还可增强与作者、读者和专家的互动,多渠道了解他们的需求,以此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3.2.5 不断创新服务模式

科研培训已成为《重庆医学》《现代医药卫生》两刊增值服务的精品品牌。但随着时间进展,品牌项目也会进入瓶颈期。只有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才能让期刊的知识性服务得到升级,借鉴国内外优秀期刊增值服务内容,如在期刊网站上开启RSS订阅指南链接、提供Email Alert电子邮件派发服务、利用XML对论文内容进行深度加工、提供视频的多媒体表现形式、搭建统一APP平台实现运营盈利等[20]。

综上所述,综合医学期刊可结合服务对象需求和围绕科技学术性内容,分析策划出版服务外的增值服务,利用自身的学术、专家资源合理拓展传媒平台,加快服务对象科研成果转化和传播,促进多角度发展,为医学科研事业服务。■

猜你喜欢

医学期刊学术期刊护理人员
数字出版环境下医学期刊编辑职能转变的探讨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以学术期刊为桥梁促进科研与科普结合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微传播”时代微信平台在医学期刊中的实际应用
医学期刊编辑需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