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各项指标的分析

2022-08-16张志坚廖东玲谢高华黄晖宇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椎动脉动力学血流

张志坚,廖东玲,谢高华,黄晖宇

(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广东 兴宁 514500)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指人体颈椎病变导致椎动脉发生血流障碍,引起脑部供血不足,大多与颈椎及周围组织结构退化有直接关系,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头颈部疼痛等。一旦患病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日常活动均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1~2]。中医学认为,CSA属于“眩晕”“头痹”范畴,主要是因为肝肾亏虚、痰瘀阻滞及气血两虚,导致经络瘀滞。临床针法治疗CSA效果较好,但有些患者耐受性差。有学者提出,在针刺的基础上联合手法治疗效果更为显著[3~4]。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各项指标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中,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25±3.78)岁。对照组中,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88±3.66)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实施针刺治疗。协助患者采取俯坐位或者俯卧位,促使全身放松,可给予颈肩部适当的按摩,帮助活络经脉,应注意力度要适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随时对力度进行调节。操作方法:将准备工作完成后,对其穴位实施针刺,在患者两侧依次选取:夹脊、风池、肩中俞、大椎、太阳、百会、悬钟穴位施针,如患者疼痛比较严重,并伴有麻木等情况出现时,加上手三里、合谷、后溪及外关穴,选用40 mm毫针,深度为0.8寸~1.2寸,针刺时间在尽量控制在30 min~35 min。针刺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针刺的时间及深度进行灵活的控制,如患者疼痛较为明显,可以适当将扎针时间延长,并减轻力度,每日针刺1次。10 d为1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手法治疗,具体为:患者坐位,医者对其颈椎进行推揉,使其肌肉组织完全放松,对两侧颈项部与肩背部进行法,并配合颈椎被动运动;应用掌心按揉两侧颈项部及肩背部;应用指按法或者一指禅推法,推拿风府穴到大椎穴2次~3次,其次,再从风池穴沿着颈椎两侧到肩井穴,推拿2次~3次;对两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等采用弹拨法;分别对颈项部、风池穴、肩井穴实施拿法;对颈项部及肩背部实施掌推;最后对上段颈椎进行复位。10 d为1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3个疗程后对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判定。显效:眩晕发生频率明显降低,影像学等检查结果基本正常,疗效指数>70 %;有效:眩晕症状有所改善,影像学等检查结果有所改善,30 %<疗效指数≤70 %;无效:眩晕症状未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疗效指数≤30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总有效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好。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分别对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TMFV、PSV数值高,PI、RI数值低,表明治疗效果好。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3.2 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较

实验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较

4 讨 论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社会的不断发展,CSA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下降,同时,患者的身心健康也受到较大的影响[5]。CSA患者由于椎动脉受到压迫,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致使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出现异常,血管回缩力及弹性下降,使其基底动脉供血受阻,引起脑部的血流量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引起患者出现眩晕、恶心、头痛等临床症状。所以患者在临床接受治疗的时候,应特别注意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给治疗提供较有利的临床依据[6~8]。

中医学认为,CSA属于“痹证”范畴,主要是因为风寒入侵导致,久而久之痰湿内聚阻断经络,影响血流受阻,继而发生疼痛。临床上治疗此类疾病大多选用的是针刺治疗,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此种治疗方式主要以穴位刺激为主,调整患者的大脑功能,改善脑部缺氧状态,还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单独应用针刺治疗时间比较长,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9~10]。本文选用的是在针刺的基础上联合手法进行治疗,手法治疗也是中医比较传统的一种治疗方式,具有扩张血管、提高血流速度、降低椎体对颈椎的压迫,从而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椎动脉痉挛等功效[11]。

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直接反映着患者的椎动脉血流情况及血管弹性状况,针对CSA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的检测,可以有效判断患者的脑部血流供应情况[12]。本文研究表明,实验组治疗效果较高,表明了应用针刺联合手法治疗临床有效率较高。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方式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为患者而进行颈椎彩超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TMFV、PSV数值较高,PI、RI数值较低,与对照组之间差异较明显(P<0.05)。

综上所述,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效果较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从而提升临床效果,具有较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椎动脉动力学血流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微血流成像与CDFI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流灌注的对比研究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